close

天下網站買書按這裡(海外也可以)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裡(海外也可以)


前言:


2013.1.4(忽然發現:愛你一生一世?),新書就要推出。這本書真是為各位寫的——我的肌膚監測學習過程中,領悟是這裡一點,那裡一點。每次有些小小發現,趕緊就記下來。我的blog,基本上就是我的工作與學習日誌。


這種東一點、西一點的過往,自己當然很清楚「哪裡是樹葉、哪裡是樹根」。可是初來乍看的朋友就未必理解。因此我一直想從「國小、國中、高中……直到研究所」這樣順序地將整個領悟從基礎學理直到臨床觀察運用整理出來。結果就是 楊心怡 小姐與我合作的這本書。


書是這樣來的:我把整個理念講了幾個小 時給楊 小姐聽,然後她回去仔細想一想,把問題從低到高羅列出來。前後再整理一個多月,才把「骨幹順序」搞定。之後依著骨幹的精神,一章一章地寫出來,反覆修改……這樣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書能夠誕生,必須感謝各位讀友與長輩的支持。醫師唯一的助力與老師就是患者。這許多文字內與文字外的朋友,共同促成了這本書——事實上是促成了這個科學精神的完整。寫這本書也許會幫助許多人,也許會得罪更多人。身為臨床醫師,我想做的只是「無忝所生、無忝所教」。書既然出來了,讀者與它就有了自己的互動與領悟。除了文字功力之外的毀譽,已不是我能夠或必須縈懷的了。


想買書的朋友,天下網站博客來都有連結,也都可以寄到海外;我已經把版稅捐在書價內,只希望能用更低的價格,幫助更多的朋友。


肌戒毒,14天不洗臉=康健雜誌2013年元月號;170(特別聲明:因為我是作者,康健雜誌特別同意我可以全文轉載。天下雜誌群《康健雜誌》聲明: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文.林惠婷攝影.陳德信


電影台常重播的韓片《醜女大翻身》,描述樣貌平凡、身材肥胖的女主角,經過醫美整形成精緻美女後,加上老天賜予的天籟嗓音,一躍成為大明星的故事。


醫學美容能靠儀器讓人外表變年輕,使人重新找回自信,因而熱度持續延燒。市場統計,台灣醫美產業一年有600億元的商機,這足以再蓋一棟台北101的天價,使醫美診所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地開。


但新聞不時出現的醫美糾紛、甚或是病患在診間 向 醫師哭訴雷射毀了臉皮的心疼遭遇,令人不禁反思,為什麼醫學美容會變成醫學「毀」容,而微整形也成了「危」整形?


**現行的「醫學」美容,其實不醫學


曾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一手創辦院內醫美中心的宋奉宜說,十多年前他開始學雷射時,心裡就一直有個疑問,「醫學」通常是年輕醫生向資深醫生、老教授學,但為什麼雷射技術卻是由廠商教醫生呢?有一位醫學院的學妹也曾問他,她學打雷射,操作到一半,儀器商的業務員竟然對她說:「醫師,請您站旁邊,我來打雷射。我比妳會打!」法律不是規定只有醫生才能打雷射嗎?


另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消費者的心態。宋奉宜說,以做心臟手術來說,大家通常都希望找最有把握的、經驗最豐富的、副作用及風險最低的手術或治療方式,因此一般人會尋找資深醫師,以最有經驗的方式,執行最有把握的治療,絕不可能「集體團購盲腸炎手術,只因某某醫院比較便宜」;然而一進入「醫學」美容領域,大家一窩蜂地追逐「速效美麗」,輕微卻多次頻繁的治療背後,渾然忘記「醫學美容,就是一種醫療行為」。更瘋狂的是,應該被嚴肅看待的醫療手術行為,竟出現網路團購優惠,或放到電視購物台降價販售,還有過年前、寒暑假等「淡旺季」之分!


此外,許多醫美診所還自創「光療師」或「醫學美容師」等未經認證的頭銜、不具專業資格的人員為病患做診療。醫學治療由「非醫師」來執行,不評估患者皮膚狀態是否能夠承受雷射或脈衝光治療,只要病人膽敢要求,他們就膽敢滿足。


當「醫學」美容不過是披著白大掛、開關機器的美容行為時,勢必會出現「打壞了不知道怎麼處理」這類與操作無關卻非常重要的醫學問題;宋奉宜認為,新聞常出現的醫美糾紛,主要也是因為這些執行療程的「操作手」根本不懂醫療,「讓現行的醫學美容,一點都不醫學!」


**第一個做肌膚監測的醫生,主張讓醫美回歸科學


在台灣靚顏光、淨膚雷射的領域中,堪稱先驅之一的宋奉宜,曾經在成為亞洲雷射講師、意氣風發時,遇上一件令他也束手無策的怪例。6年前,他診所來了一位患者,自述「在某名醫那裡打飛梭雷射造成皮膚反黑,之 後該 醫師一直無法處理。」當時宋奉宜自恃擁有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背景,也以為自己做1萬多次靚顏光的經驗已經足夠,於是慨然決定協助。


經過三、四次的靚顏光治療後,情況確實有好轉,但每次都隔不到1個星期又「怪異地」反黑,甚至比原來膚色更黑的狀況,經過三、四次輪迴的治療,好壞反覆的情況不斷上演,著實詭異。從皮膚生理學來解釋,雷射後反黑的情況當然可能發生,但「標準」的反黑不應該早於雷射後的1421天,這個案例卻在雷射後的57天就「快速地」反黑,而且顏色很深、邊界清楚。


當時他猜想,這些反黑可能不是打雷射可以解決,因此又試了果酸、水楊酸等其他方法,狀況略有好轉,但只要一停用,皮膚馬上又反黑。他開始懷疑是其他不能理解的情況,但遍尋不著解答。


直到他將患者轉介給自然美的 蔡燕萍 老師,利用肌膚監測的方式改善,半年後再見到患者時她已好了大半。這個案例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不斷反思「醫學美容」與「醫學」的差異,體悟到要有科學證據的輔佐,才能對症下藥。例如用50倍皮膚鏡、伍氏燈等儀器找出皮膚致病的原因再進行治療,這種可以留下前後對照證據的科學診察,正是他投入肌膚監測的原因。


**皮膚鏡下找到NG肌的解藥


宋奉宜認為,比起靠醫生的肉眼觀察和患者憑記憶回報狀況,用皮膚監測儀輔助診療的好處是,有電子紀錄、可長期追蹤、反覆對照前後改變的監測,也更能直接觀察皮膚細胞對外物的真實反應,了解皮膚細胞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再針對個案體質、徵狀判斷是否需調整治療方向。


他說,醫生不再「只能」隨患者起舞,依靠患者主觀「好像有改善」的記憶來確定治療效果,而應扎實記錄,直接觀察皮膚結構,得到「治療方向是否正確」、「治療強度是否足夠」這樣經過科學確認的真實答案。


集結多年的肌膚監測經驗,宋奉宜發現在皮膚鏡下一覽無遺的螢光滲出液,竟然都是藥品、彩妝保養品的殘留物;更找出造成酒糟、肝斑、敏感肌等皮膚問題的根本原因。於是他提出「14天不(用產品)洗臉,只用清水洗」的治療對策,以不干擾肌膚自我修復能力,幫助患者找回肌膚的健康。


他將多年來的臨床實證全部寫出來,出版醫界第一本圖解肌膚監測成效的美肌專書《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揪出殘害肌膚的幕後黑手,並教讀者如何面對問題肌膚,逐步緩解。以下摘錄部份內容先嚮讀者:


**


大家過去的思維都陷在一個窠臼裡,認為「保養品」是肌膚的必需品,因此每天不斷地使用。但在我接觸愈來愈多有敏感肌或酒糟的病患之後,我開始懷疑,「保養品」或許反而是個潛在的「毒品」。


我現在面對每位初診病患,不管他們求診的肌膚問題是什麼,都會要求他們先拍照,保留治療前的紀錄,之後每次治療,也會拍照追蹤病程的變化。從肌膚監測的臨床經驗發現,進入皮膚的化學物質會和皮膚組織產生免疫反應等交互結果,透過顆粒或產生的組織液表現出來,在皮膚鏡和伍氏燈下呈現至少3種可能:螢光白色、螢光黃色與櫻花紫色。


白色螢光排出時:皮膚相對非常乾燥、肉眼下皮膚狀態微紅,甚至龜裂。如果代謝得宜,大約2週可以初步緩解。


紫色螢光排出時:皮膚飽滿濕潤、甚至滲出、紅腫,輕微到中度糜爛。肉眼下皮膚從暗紅到艷紅,可能龜裂。持續時間比較久,而且病情有纏綿與擴散的狀況。


黃色螢光排出時:皮膚非常乾燥,但不像螢光白色那麼乾,肉眼下微紅,較不龜裂。實務上通常伴隨劇烈癢感,之後會有長痘情形。也是23週可以緩解。


**(備註:下列案例圖片在實體雜誌與書本上)


以下這3位患者都因為臉部紅腫主症狀就診;各自還有顆粒、脫皮的不同副症狀。單純以肉眼判斷,都是臉紅,最多加上不同程度、厚厚薄薄的脫皮現象, 皮膚科 醫師傳統的判斷方法是根據分布區域的不同,也許分別給予脂漏性皮膚炎、酒糟或接觸性濕疹的診斷。然而病人的疑問不會這麼單純,他們必然接著關心: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算嚴重嗎、之後會怎樣、多久會好?


我始終認為,醫師的任務就是盡力解答病人所有疑慮與擔憂,他們在乎的不只是病名,還包括了症狀的嚴重程度,期望醫師預測出疾病的預後,以及治療反應等。


放到皮膚鏡及伍氏燈下就會發現,每個人皮膚受傷的原因與程度確實不一樣。藉由肌膚監測與臨床經驗的累積,我們可以初步推斷,第1位白色螢光反應,會伴隨皮膚乾燥問題。第2位櫻花紫色排出物經驗上多半與類固醇使用相關,而伴隨螢光反應,症狀與治療類似類固醇戒斷。第3位的淡黃色螢光,多半與控油、抗生素成分有關,往往伴隨劇烈癢感,以及之後的青春痘反彈。


由此可知,皮膚受損原因不同,細胞就有不同的組織反應,恢復期也有所差異。


一旦掌握這些初步經驗,便可以回答患者的問題:以白色螢光反應為例,皮膚逐漸代謝螢光反應的同時,會極為乾燥,可能持續2週,之後會有好轉,但不能保證再度出現類似現象。然而確定的是,即便第2次出現,症狀與螢光區域、螢光強度都會大幅下降,符合「殘餘螢光物質真的逐漸減少」的推論結果。


至於懷疑類固醇藥史的排除案例,皮膚多半出現濕黏、組織液滲出情況,通常持續8週以上。經驗上第3位恐怕最為難熬,先是劇癢,持續23週之後,接著伴隨粉刺,甚至是發炎青春痘的出現。


**14天不洗臉,戒除肌膚毒素


看到化妝保養品和藥品在臉上的殘留物後,該如何判斷現在用的保養品到底是必需品,還是毒品?我通常會建議患者從「14天不洗臉」開始,停止使用所有外用產品、藥品,只用清水、雙手洗臉,並且不要使用毛巾搓揉。這麼做的目的在停止所有外力介入,包括保養品、彩妝品、藥品等干擾因子,甚至不用毛巾搓揉,以避免粗糙、摩擦等物理性傷害,好好觀察皮膚的進展。


執行「14天不洗臉」前,要先確認一個觀念:「14天不洗臉」的真實意涵,在「不干擾肌膚自我修復的能力」。必須將時間軸拉長觀察才明白。在臨床經驗上,我們發現會出現這樣的進程:


13天當我們停止「給予毒物」,細胞將逐漸清醒,也就是「戒毒」的開始,但是仍處於「相對昏沉狀態」,因此沒有重大反應。


38天停止使用「毒品」一段時間,細胞終於「醒來」。清醒與相對活力的細胞開始排出「不喜歡的東西」。許多病患反應的狀況包括有脫屑、癢、紅腫、刺痛、熱痛、小顆粒、粉刺、痘痘等,甚至皮膚變得乾燥、龜裂等,經長期監測後的反推發現,這些幾乎都是排除物質的短暫但大量外顯表徵。因為這段時間只是簡單洗臉,單純清水無法快速清除這麼大量的廢物,污物堆積的結果,才會出現「症狀惡化」的感覺。


16天初期踴躍排除結束。因為廢物排出的速度漸漸減緩,即使是簡單洗臉也可以逐漸清除廢物。症狀開始逐漸減輕,也就是惡化的曲線開始止跌回升。


24天(或更久)初期表層廢物大約清除完畢,表徵症狀消除35%。


**肌戒毒的「波浪起伏」現象


從事肌膚監測的幾年來,我們驚訝發現一個通則:在家進行「14天不用產品洗臉」肌戒毒的朋友,多有類似的反應現象,肌膚會經歷多次高低起伏、如同波浪結構的緩解紅腫緩解不斷循環的變化,這正是肌戒毒的波浪起伏現象。因此在你決定自行肌戒毒之前,必須熟悉並理解必然伴隨波浪現象的出現。


同時,肌膚監測觀察到每年春季與中秋前後等節氣,敏感、酒糟肌膚朋友執行自我肌戒毒時往往出現明顯組織液流出,甚至皮膚破損情況。


細菌感染除了紅、腫、熱、痛之外,還可能出現全身發燒與局部化膿。除非專業人員協助,自行在家肌戒毒的朋友,很難自行區分無菌性的發炎紅腫,所以只要有一絲疑慮,或一丁點的細菌感染風險,我們都建議儘速尋求 皮膚科 醫師的協助。


推薦序1: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造福民眾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


宋奉宜醫師出身於台北醫學大學,它是我國醫學教育的優秀學府之一,造就許多傑出的醫界人才,堅守在台灣醫療照護的第一線。本人在台北醫學大學從事神經創傷學的臨床研究,指導過許多優秀同學, 宋 醫師即是傑出學生之一,現在已是國內外知名的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美容醫學滿足人們追求美的境界,民眾普遍願意接受美容醫學服務,許多其他專科的醫師也紛紛跨足美容醫學領域,有些因而造成醫療糾紛。衛生署已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共同針對醫學美容之管理進行討論,將就美容醫學之廣告、人員資格與機構認證等三項重點加以管理。


醫師將其對皮膚專科上的觀察、記錄和論述,引入藥理學的「上市後監測」概念,與「正面表列禁止、被動通報傷害」現況相互對照,彙編成書。書中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與相關思維,能增進大眾瞭解並監測保養品與化妝品的可能風險,可以維護民眾的健康。


推薦序2:手持皮膚真相放大鏡的醫者化妝品配方專業人 張麗卿 老師


*認識緣起*


認識 宋 醫師是在20079月,邀請他為當時的化妝品達人系列(2)《保養品和你想的不一樣》寫「感言」。10月新書出版後,親自送書過去時才見到本人。


當時,我在部落格寫下我眼中的 宋 醫師,「我欣賞有人格潔癖、自我期許偏高的人, 宋 醫師大概就屬我眼中的這一型。邀請 宋 醫師看書稿,原先就不設定他會『推薦』。我相信,一個我最沒有把握的陌生醫師對我的書所做的建言,會是最一針見血的。」


相隔5年多,也許因為上述的因緣,才能有幸受邀成為本書先睹為快的幸運者,分享對這本著作的看法。


我對 宋 醫師的認識,始於他是靚顏光淨膚雷射的先驅高手,繼而在 宋 醫師的部落格看他對酒糟肌膚臨床治療上的文章。晚近4年,非常大的轉變是 宋 醫師不再密集的分享靚顏光的臨床案例與討論,轉而探討問題肌膚的變化與外塗抹化妝品的關係。再次發揮累積上萬個案經驗,成為靚顏光高手的實驗精神,針對求診的問題肌膚,做長期的皮膚表徵變化監控。


*唯有發現問題,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從我的認知來看,本書最大的價值在透過監控的圖像紀錄,做邏輯性的推理探討。而探討的範圍包含了,皮膚組織本身反應原因的推測、使用產品不良成分的推測、理療方式與經驗的建立三部份。


保養品對皮膚的利弊,不是短時間的幾天或者幾星期的目視可以下結論的。消費者要速效、卻抱怨副作用、又擔心長期使用安全,在沒有長期追蹤觀察之前,誰說的都不算數。我認同 宋 醫師的做法:利用光學儀器輔助,來「放大」眼力不足的能見度、「加深」眼力難達成的穿透度,見證了表皮層確實會堆積「外來物」,皮膚也會「吐出」一些不想要的物質。觀察到不夠健康的肌膚,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使用了不夠友善的化妝品使然。


*利用儀器記錄,落實醫藥界PMS的理念*


不少資深的 皮膚科 醫師,累積豐富的經驗,也確實能在不用藥的情況下解決很多人的皮膚問題。我想這本書要傳達的不是「非用儀器不可」的論點,而是「儀器是幫助醫師建立臨床經驗」的得力助手。


這也是我常思考的問題。皮膚科醫師,不一定要從事師醫學美容,更不見得要推薦或銷售哪一種保養品。但如果要涉獵這個領域的服務,那麼該怎麼確信自己提供給顧客的是更有保障的保養品呢?該如何讓病患相信有必要到醫療院所諮詢皮膚保養、購買保養品呢?醫師並沒有寫配方、把關產品品質的專業能力與輔助設備,更多 時候 醫師跟一般消費者一樣是看著標示的成分來猜測與推斷的。這本書將有可能引導讀者帶著如放大鏡般的心念,去審視到處林立的醫美皮膚科目前的做法。


*無私的分享與傳承,患者、醫者雨露均霑*


書中在保養品疑似有害成分的推論上也著墨甚多,特別在「保養,不只是塗塗抹抹這麼簡單!」與「你真的了解你的皮膚嗎?」這兩章,充分的展現了 宋 醫師如推理小說般抽絲剝繭的認真性格。同時帶著讀者在皮膚變化的情境敘述中,對照式的自我審視對保養品的認知是否有所偏離。整本書中引用不少肌膚監測照片做為對比與推斷輔助更是重要特色。


全書的內容,無一不是 宋 醫師行醫多年的智慧與經驗累積。讀者絕對可以在文章敘述中,強烈感受到 宋 醫師認真研究患者肌膚的熱情,力薦醫者引用PMS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上市後監測)皮膚監測的熱切。5年後的今天,這位我欣賞的「人格潔癖、自我期許偏 高的 醫師」,除了風格依舊之外,還多了令人尊敬與肯定的行業使命感。


推薦序3:醫學美容!?必須回歸有證據力的美容醫學!美容醫學醫學會蔡有成理事長


幾年來台灣醫學美容蓬勃發展,卻也亂象叢生。在此同時,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參與人數快速攀升,正確的美容醫學教育需求也大幅提高。「正統醫學教育」正是醫學會所有創會前輩與現任理監事的核心價值!


宋奉宜醫師是醫學會常務理事,也是美容醫學教育的主要負責醫師。我一直很佩服 宋 醫師的正直與遠見。因為他的正直,願意承認憲法上所有醫師都有在職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因此積極參與醫學會的教育事務;因為他的遠見,看到醫師與護理人員的訓練需要,看到「訓練後才有權利(training and privilege)」的普世價值,本醫學會成為國內美容醫學教育的最大提供者。


*「肌膚監測」的成熟,對社會將有貢獻*


3年多前,有成第一次知道 宋 醫師開設「肌膚監測」的教育課程。當時我就堅持必須是美容醫學會的正式課程;一位從事皮膚美容醫學的醫師,不應只憑藉不精準的肉眼觀測、模糊的記憶判斷,這不符合正統醫學對於「病患安全」的嚴謹要求。況且,醫學是必須進步的。無論對醫師個人來說,對整個美容醫學體系來說,有更細緻的證據與判斷,可以反覆對照的影像紀錄,既幫助了醫師醫術的反省與成長,也提供整個醫療社群的交流、檢討與共同進步。


然而 宋 醫師非常客氣,希望等到整個課程更成熟後,再正式引進到醫學會來。看到書稿,我知道 宋 醫師的經驗已經有了成果,美容醫學會的肌膚監測課程應該對社會有所貢獻了。


我從國防醫學院畢業之後,在醫療領域耕耘近50年,從三總外科部主治醫師兼代心臟血管外科部主任到國際外科醫學會院士。眼見台灣醫療體系從困頓缺乏、茁壯成長、國際爭輝到蕪蔓崩毀,身為醫療界的老人,心中又擔心、又惋惜。


當年加入美容醫學醫學會,實在是希望這個國際願景的醫療分科,能夠正確、無私地持續發展;絕不脫離正統醫療「有一分證據,做一分實事」、「無論如何,絕不傷害病人」的原始初衷。很欣慰的是,美容醫學會的現任理監事,以及如作者 宋奉宜 醫師等多位新生代醫師,仍舊堅持著醫療人的本分,不使「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這塊金字招牌稍有蒙塵。


17年來,醫學會 許多 醫師在國內外殿堂發表近千次的學術演講,也有多本抗衰老專著著作問世,以期更完善台灣的美容醫學普及教育。這許多努力,固然代表台灣醫學界菁英的不懈奮鬥,也代表著醫學界亙古以來的倫理堅持:堅持尋求合理證據,就是維護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關卡。


雖然我不是 皮膚科 醫師,細讀 宋 醫師的大作,卻清楚地看到「科學性證據」、「可反覆操作」、「更細緻判斷」等幾個重要的醫學概念躍然紙上,是真實的皮膚美容醫學,也是21世紀皮膚美容醫學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


作者自序:讓醫美回歸科學,肌膚找回健康


身為 皮膚科 醫師,臉皮很薄的 皮膚科 醫師,醫療道德是心安理得的底限。


常常提醒自己:對醫師來說患者就是患者,但在他家人心中卻是最重要的寶貝。不敢或忘陶淵明「此亦人子也」的深心,想方設法視病為親;必須確定任何醫療手段都是對的,至少在這個時代中必須正確。


因此發現淨膚雷射出問題,忽然領悟資深前輩想法不完全正確時,我會這麼震驚!特別是很確定這些前輩立身正直,為學嚴謹,沒有醫學道德的背離。然而淨膚雷射臨床問題確實存在,飛梭雷射也開始有了狀況,電波拉皮理論與實際上都有風雨欲來的恐怖……


*肌膚監測打開醫美VS.醫學的反思*


已經接近50歲了,勉強也算台灣美容醫學界的活躍份子。人到中年,看過更多東西,學到更多經驗,對於社會的未來更有責任感與危機感。醫學與醫學美容的出現,本來就是實際的需求。這種因必要而產生的學問,當然不應帶來更多問題。肌膚監測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回顧並反省醫學與醫美的相同與相異,所以我想寫這本書。


2002年, 莊逸洲 老師對我的論文思考提出非常基礎的問題:「醫學美容與美容究竟有什麼不同?」從那一刻起,這個問題糾纏我整整6年,直到 蔡燕萍 老師教給我肌膚監測的入門知識,又親自操作半年多,才略有領悟。


醫學是有「特徵」的:醫學是種科學;既然是科學,必然有基礎的原理,依據基礎原理發展出來的判斷與處置;還有可以做與不可以做的界線,稱為道德或倫理。


拿皮膚發炎來說吧。世俗的皮膚炎與醫師診斷的皮膚炎看來相同,然而後者必更嚴謹些:醫師必須區分是什麼來源的皮膚炎。如果是刺激物造成,就稱為刺激性皮膚炎;甚至還要幫忙找出刺激原,避免患處的再發。如果是過敏反應,還要分辨局部過敏接觸?還是全身過敏的局部表現?是不是光過敏的光刺激?


這種種的差異,就是基礎醫學發展出來的診斷。有了正確診斷,我們才能正確處置。如果沒有認真診斷,或者診斷成A,卻故意以B的手法治療,就違反了「詳加診斷、正確治療」的醫學道德準則。


醫學美容如同醫學減肥、醫學增高……都必須是醫學的一種運用。運用對皮膚結構與生理的理解,藉以判斷皮膚病變(醜化)的原因,然後給予正確治療。既然將醫學應用於美容範疇,當然應當遵守醫學原理、方式與倫理……,所有這些後續做為的最基礎,就是正確診斷!


*打破傳統肉眼判斷、記憶比對的診療模式*


然而皮膚科門診多半以肉眼判斷、用記憶比對。進入醫學美容領域之後,哪位有斑的、有痘的患者(或說「消費者」!?)願意接受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病因與嚴重程度?


一直困擾我的「醫學美容與美容的差異」,其實也就是現狀下,全台灣人民的盲點與困惑:


如果醫學美容真的「醫學」,為什麼人們敢在購物台購買「雷射」?那為什麼沒有人會在購物台購買「盲腸炎手術」?


如果醫學美容真的是「醫學」,為什麼人們只追逐最新儀器,卻不討論醫師的醫術?你會將盲腸炎手術隨便託付給某位醫師,只因為他「買了最新型的手術刀」?


「浸入」肌膚監測領域愈久,我才發現事實的真相——只有細細觀察、科學對照,才能夠真正理解細胞的運作與皮膚的代謝狀態!


於是我寫了這本書,希望找回這個重要的科學觀念,幫助醫師與患者更清楚醫學美容與美容的差異:讓我們重新回到以科學方式討論,藉由科學態度與概念,減少因錯誤醫美導致的糾紛與傷心。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如此:更科學地操作醫學美容,以確定你的治療是對的,不是非常風險的。如果能夠對未來提出希望,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對「醫美亂象」有些科學導正用途,讓民眾理解「醫學美容應當回歸醫學」。


如此而已,不為偏激之毀譽。


核心精神聲明: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的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還請訂閱本blog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補充閱讀:


天下網站買書按這裡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裡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 2011-03-15 16:21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2011-01-06 18: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