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這個題目中的「薄皮膚」,雖然在正式皮膚科學很難定義;俗稱的「薄皮膚」倒是有二個完全不同的可能:


        如同洋娃娃般,天生皮膚白皙、透紅


        敏感肌膚的人,皮膚漸漸發紅、感覺變薄


如同洋娃娃般,天生皮膚白皙、透紅


常常看到「專為亞洲肌膚設計」的保養品廣告。一般來說,黑種人皮膚油脂分泌最旺盛,黃種人次之,白種人最細緻,但是粗糙。細心的您一定可以理解:9歲白種女孩的皮膚9歲黃種女孩的皮膚;19歲白種女孩的皮膚比29歲黃種女孩的皮膚更醜


先天皮膚較薄的人,觸感雖然比較細緻,但是毛囊、皮脂與汗腺等皮膚附屬器官發育也比較纖細、弱小。這些細弱的附屬器官無法妥善保護皮膚,於是形成「薄皮膚的人更容易敏感」現象。


敏感肌膚的人,皮膚漸漸發紅、感覺變薄


另一方面,無論先天膚質豐厚還是薄弱,一旦皮膚長期受損,逐漸因為慢性發炎而喪失自我保護與修復能力,皮膚的標準結構將逐漸褪損、萎縮;如同小兒痲痺患肢的痿小;長期紅腫、發炎的皮膚當然會有「皮膚薄脆、透光」的後天現象。


換句話說,此時並非「薄皮膚的人更容易敏感」,而是倒果為因的「慢性發炎敏感的人,易使他人以為皮膚很薄」。


皮膚薄的人,如何將敏感機率減少到最低?


對「先天發育不良」的薄皮膚而言,「後天補強」是很重要的思維。如果老天爺不給您足夠的油脂與水分,減少過度清潔,並且不斷地補充油脂與水分,就是「後天補強」的方法。依照個人的臨床經驗,「減少過度清潔」比「不斷補充油脂與水分」重要百倍!


至於「皮膚因為發炎而變薄」的案例很簡單!避免慢性發炎因子,讓皮膚擁有喘息、修復機會,皮膚自然會漸漸變厚,敏感現象也會逐漸改善。只是現實世界裡,這個「很簡單」的方法卻有個困難的後續問題:如何確認慢性發炎因子?如何避免?


如何確認慢性發炎因子?


春季到了,對於先天皮膚較薄的朋友,只要使用較冬季霜清淡,卻仍舊足夠滋潤力的護膚霜,就可以避開春季的敏感現象。然而後天發炎變薄的敏感患者就不是這樣了漫飛的花粉、某些保養品成分、稍強的清潔成分與早晚溫差變化,都可能是誘發因子。您可以配戴口罩避開花粉與劇烈溫差,換用較為溫和的清潔劑,甚至完全停用,就可以簡單避免這些因素。然而「保養品成分」的確認與避免,卻是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後者很難在幾千個字中說明白簡單地說:如果您對自己慣用的護膚霜「未必真有把握」,請暫時停用,改用超級市場購買的食用級不飽和植物油,例如橄欖油等。


醫學美容能改善薄皮膚的敏感情況嗎?哪種醫學美容方法更適合?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一路分析下來,各位可以清楚理解:無論「生活美容」或「醫學美容」,宣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對症處理如果錯誤的美容保養可以造成「皮膚因發炎而變薄」,效果更強大的醫學美容當然風險也就更強大。除了仔細監測皮膚的使用後反應外,沒有任何醫學美容措施可以找出真正致炎因子,當然無從預防,甚至更糟。


如果有機會接受肌膚監測,建立使用保養品或接受醫美療程前後,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如果沒有機會,試試食用級不飽和植物油身體細胞願意接受的成分,對臉部細胞多半也安全。細胞健康之後,就會逐漸擺脫敏感現象。


補充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關於用植物油的討論


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在臉上塗抹食用物油」的後續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