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大陸論壇的文章,很有趣竟然先後出現了?


介紹給各位,「如果產品會說話,我們需要這麼用力地替它說話嗎?」、「如果我們必須很用力地、每年花很多錢去說這樣的產品究竟賣的是現實,還是虛幻的夢想?」


化妝品仍為廣告投放量最大的行業


上半年中國廣告花費創四年新高


新京報813訊昨日,研究公司CTR發佈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告刊例花費達2770億元,同比增幅17%,創下四年來新高。化妝品/浴室用品行業依然是廣告投放量最大的行業


CTR分析認為,今年上半年廣告刊例花費的增長受益於消費潮的推動,且宏觀經濟增速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上半年,電視廣告較去年同期增長15%,低於廣告市場整體增幅。


報紙、雜誌成為電視廣告縮減的獲益者。今年上半年,這兩者的廣告投放呈現全面快速增長,增幅分別為22%21%


此外,電臺廣告增幅領跑其他媒體,同比增長35%。戶外媒體廣告花費(刊例價)同比增幅達23%


化妝品的概念炒作


化妝品市場的飛速發展,表現為目前的市場中,化妝品產品、系列複雜眾多、新概念、新成分、新產品等目不暇接,作為一種行銷手段,“概念炒作”在化妝品廣告中越加強烈,也是導致目前化妝品市場混亂的一個主要因素。


概念炒作的定義,就是將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具像到某一利益點上,從而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激發消費者的主動購買欲望,其最終目的是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認同和信賴,最終消費該產品。化妝品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屬於高附加值產業,即很多產品很難從其功效體現出差別,消費者也無法從產品本身來判斷其實際價值,因為它包含了消費者對產品的心理訴求。故而諸多的化妝品廠家在其產品的宣傳中,將概念炒作運用充分。消費者面臨概念炒作的時候,幾乎無法做出理性的選擇,對這些概念炒作的深入分析和具體化,是“化妝品諮詢醫師”的工作方向之一。


1.化妝品中概念炒作的現狀


化妝品中概念炒作幾乎是全方位的,可以說沒有廠家不炒作的。目前主要化妝品中概念炒作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概念的進展和多樣性


化妝品中概念的進展主要體現在,隨著人們護膚的認識,貫徹一些新概念的產品逐漸發展。例如早期的化妝品,僅僅在於潔面,隨之出現了深層清潔,強力清潔等名詞;而隨著人們對於護膚的重視,早期僅僅關注與滋潤的概念,逐漸迅速擴展到全面的抗皺、保濕、美白、祛斑等方面;大眾對於光老化的深入認識,也促生了防曬產品的研發。隨著而護膚產品系列化,直接出現了諸如常規護理、日間護理、夜間護理、區域護理、曬後修復等名詞,從而使護膚逐漸程式和複雜化。今年來敏感皮膚逐漸受到人群的重視,化妝品廠家則隨之出現了諸多的針對敏感皮膚產品。所有新概念和名詞的出現,都是對著人們對護膚的逐漸認識和關注程度加深而出現。


例如防曬產品中,一些廣告的“360度”防曬、“極致防曬”“冰點防曬”均為廠家自己創造的概念;隔離霜的早期定義僅僅為隔離彩妝和空氣中的污染物,但隨後廠家則加入了隔離紫外線的成分,從而具有防曬作用,目前大有取代防曬產品的趨勢,也導致消費者很多無法具體區分防曬和隔離產品。


有多數廠家會根據化妝品消費的現狀,推出相應的概念,根據這一概念推出相應的產品。例如歐萊雅提出“第五季美白”的全新護膚理念,並推出產品—水感透白賦采凝乳,詮釋這一理念。


1.2概念的迷惑性和暗示性


在美白方面,各個廠家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例如雅芳淨白、雅芳凝白、雅芳嫩白、旁氏無瑕透白、蘭蔻智能愉悅臻白、迴圈式美白、超滲透美白等等,這些詞語均有相當的迷惑性。如果消費者看到這些廣告詞和宣傳的概念,基本上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其暗示性在於,通過成分差別並不明顯的不同產品,消費者很可能按照這個理念去貫徹,總會有相應的消費


2.化妝品中概念炒作帶來的困惑


2.1消費者的困惑


化妝品中概念炒作帶來的困惑主要有兩個方面:化妝品概念的複雜化,表現為新概念層出不窮,包括了一系列護膚的概念,對護膚的程式步驟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消費者應該花足夠的時間才能完成廠家所推薦的護膚要求,但是大部分人群很難堅持,而一旦使用化妝品後護膚美容效果不佳,其主要理由則歸結于消費者不能正確使用上。同樣消費者面臨諸多誘導性的廣告詞語和新概念,選擇合適的化妝品也會出現困難。


2.2化妝品諮詢醫師的困惑和欣慰


化妝品諮詢醫師儘管充分瞭解化妝品的成分和作用機制,對於這些概念炒作也是無能為力,因為這些諸如美白方面、補水方面、潤膚方面的概念和名詞,利用其化妝品有部分的效果,但是效果具體有多少,諸多的消費者廠家並未提供客觀且有相應研究的數位。這一現象隨著化妝品的深入研發,會出現改變的趨勢,因為部分廠家的產品已經按照藥物進行安全和有效性的評價。這一趨勢的充分能夠使化妝品諮詢醫師掌握更多更加客觀準確的資料,從而有效幫助消費者選擇並指導其正確使用該產品,也對產品使用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化妝品不良反應等有總體的把握。


3.如何正確對待


化妝品僅僅是化妝品,也就是有修護、護理、美容的作用。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其概念炒作如何誘人,消費者使用的也僅僅是其最基礎功能。化妝品不可能代替藥物、雷射和手術治療,例如對於美白、除皺等方面,藥用脫色劑、雷射除皺、填充除皺、肉毒素注射和緊膚術等的效果,化妝品不可能替代。儘管有研究證實,一些配方合理且效果複雜的化妝品,對早期皺紋的處理方面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達到外用維甲酸的效果,但是對於動力性皺紋和較深的皺紋,相信化妝品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


消費者對於化妝品使用的期望值要降低,不能和廣告宣稱的效果相比較。一般正規廠家、大品牌的炒作多為暗示型,而一些不正規產品可能會出現特別離奇的概念,消費者對於這些要非常警惕。一般要避免使用此類產品,儘量在正規管道購買大品牌的產品。萬一在使用中出現化妝品不良反應也可以協調退貨或獲得相應補償。客觀來說,對炒作功能概念的化妝品,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全面考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心消費。


補充閱讀:


保養品究竟是還是=廣告/新聞二篇連續閱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