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查一下 莊 老師的名字,沒有什麼意思:只是想看看懷念的幾個字顯現在電腦螢幕上的感覺。


忽然看到一篇評論的文章,內容沒有太強烈的褒貶,卻因為跟我的原始面貌太像,那個蛻變前的 單純 醫師,忍不住必須出手...


以下是他的文章


醫管聞人的點滴與反思


作者:范國棟(163.29.223.---


日期: 04-18-0615 :15


長庚醫院院務決策委員會副主委暨國策顧問於上月過世,這對台灣的醫院管理界而言,是一大損失。


平心而論, 莊 先生與另一位仍活躍於醫管界的頭人,也就是導入企管概念於台灣醫界的 張錦文 先生,堪稱台灣醫管界的兩大教父。他們倆不僅是理論上的引導者,更是將資本邊際效應極大化的成功實踐家。


在兩老共事的那幾年,長庚集團才得以瞬間從初生之犢,轉化為台灣醫院產業的龍頭。過去三十年來,不論是國內的醫療實務或醫管教育界,受其直間接影響者,實多不勝數,有人更因之名利雙受。
因此,我們在一片悼念聲中,實有必要暸 解莊 先生所代表的時代印象(image)。


大多數人稱 許莊 先生是醫管界的領航員真擔心這樣的恭維會令張錦文前輩吃味;前立委沈富雄亦稱 許莊 先生「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層面,功力最深厚的絕頂高手」、「受到王永慶董事長的長期倚重,藉由他過人的智慧和執行力,管理眾多醫師,增加獲利」。這樣地恭維除了代表醫管專才在實業界有讓人刮目相看的表現外,醫管也逐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


諸位不知,在三十年前的台灣,醫院管理還不過是依附在公共衛生這個冷門學科中的一個小課題,不僅稱不上是一個學門,連專屬的研究者與專業人員都還是鳯毛麟角。但是期逢台灣醫療資本的大幅增長,加上醫管前輩的理論建構與實踐,醫管反倒成了台灣各公衛院所必須注重,甚至賴以維生救命丸。


所以,張莊兩人已不再是單純的張莊,他倆所代表的一個複雜而有趣的歷史印象。只是這個歷史印象是以醫療照護為載體,是架構在一個原本強調慈善佈施的人類行為-醫療照護。倘若這個歷史印象是侷限於生物科技部門,是作落在觀光發展,是以任何一個在十九世紀已具經濟規模的產業部門為載體,我個人都不會有這麼大的矛盾與衝突感但這個歷史印象偏偏是建基於你我(包括父執輩)認為應該是慈悲為懷為醫療照護部門。


你我若願意,實該細細讀讀 莊 先生為財團法人醫院的定義,他那番會引發不同立場者無限想像空間的描述,必會讓你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他曾簡明地說「財團法人必須有良好的經營能力,機構才得以永續生存,繼續發展。若是醫院的經營長期沒有盈餘,則必須仰賴外界的捐贈來挹注,不然長期啃蝕其創始基金,勢必會使其組織瓦解無法存在。因此,主張醫院之經營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應該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獲取合理的盈餘,並且善用此一資源」。(摘自莊逸洲:寂寞的創新者。於長庚二十年。台北市,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1996:54-58。)



私德與公德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醫院管理這個學門。


我曾經是一個熱血的年輕醫師。進入長庚 莊 老師的旗下之前,實話說,我倒是蠻厭惡他的。這件事,即便是恩師生前我也當面笑說過。


「道德」是容易說的。遇上 莊 老師前一年多, 父親剛剛往生。上 莊 老師課的第一天,也許是湊巧,也許是震撼教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一條人命值多少錢?」


「道德」真的是容易說的。如果您是衛生署長,您的資源就是一年3600億元。不能增減的健保收入,一位衛生署長,要如何決定洗腎患者與幼兒呼吸重症病房的資源分配?您嫌3600億元不足嗎?即便是3600兆元,資源仍舊是有限的...


我所「知道」的「管理」


是的,管理的精髓就是「資源有限,如何有效分配」。


也許各位不知道,自負邏輯思考能力甚強的 許多 醫師們,之所以願意服膺 莊 老師的管理,並不是因為「莊主任」的權位(自負的醫師們連總統都不怕了,誰怕莊主任啊!),而是同意 莊 老師更綿密完整的邏輯思考。各位更不知道的是, 莊 老師是彼得 杜拉克 先生的信徒(這是我的理解,也許有些學長、老師的理解不同)。


資源有效運用,是管理者的義務與道德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是 莊 老師說給我們聽過的。這個故事,如果我沒有記錯,彼得杜拉克也引用過。一個父親把十個銀幣交給三個孩子,要求三個孩子在一年內交出成績來。


老大在一年後交出十一個銀幣,他種了麥子,收穫後多了一成。父親很欣慰地嘉勉他。


老二交出一百三十個銀幣,經過沙漠風霜的洗禮,他販賣遠方來的財貨,得到很大的利益。父親也很欣慰地嘉勉他。


老三將手中的十個銀幣原封不動交出:「父親,因為我擔心發生風險,損及了您原來的交託,所以沒有用這銀幣做任何事情。」


父親看著他,很生氣地斥責:「你這個偷懶的孩子,辜負我的期望。」(如果我沒記錯,原文出自聖經,我不是基督徒,只是憑記憶寫出,沒有特別冒犯的意思)


很奇怪嗎?我給您說一說另外一個故事...


種出穀子的農夫是對的,妥善運用資源的管理者是錯的?


神把十個穀子交到一個農夫的手裡,要他下種。一年後,農夫收成了一百顆穀子,交回十顆給神,用三十顆養活自己一家,五十顆拿到市場上,改善了自己跟別人的生活。留下十顆穀子做第二年的運用。


神把十顆穀子又給了另外一位農夫。這一位農夫拿了神的穀子,一年內吃掉三顆。「我比那個吃十顆的農夫節儉多了。」他想。


過了年,農夫把剩下的七顆穀子交還給神,您覺得神會如何看待他?第一位農夫對社會貢獻多些,還是第二位農夫?


加強轉換效率,就是珍惜資源


彼得杜拉克認為, 莊 老師這樣認為,現在經過改造的我也這樣認為:如果上帝把3600億元交給某醫院,某醫院經過良好的效率管理,避免沒有必要的效能浪費,產出了4000億元的產值;這個醫院就對得起醫療與管理的道德。美國,這個全世界最豪奢的國家,用它的GDP14.5%照顧國民的健康。台灣,我們的母國,用5.8%GDP(最近可能稍微改變了)照顧了國民的健康。效果顯然不錯,因為我們的老年人生活得不錯,初生嬰兒死亡率不高,最重要的是,移民美國的人都回台灣看病...


沒有人喜歡「財團」;可是批評 莊 老師跟長庚醫院的人們請細細想想,三十多年前,沒有長庚醫院之前,我們的父老生病了,在省立醫院找不到病床,拿著紅包在醫院內求救無門。這就是無效率的下場,難道各位更喜歡「無效率的浪費運轉?」


彼得杜拉克認為, 莊 老師這樣認為,現在經過改造的我也這樣認為:機構是將外部資源轉換成外部成就的過程,效率是機構的道德。評論的人求求各位為了台灣的未來想一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