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保養品標示」,最正確的臨床建議是:「聽其言,觀其行!」

簡單地說,廠商可能誠實,可能不誠實:

  1. 不誠實的廠商可以出現:「放了農藥卻故意掩飾」與「沒放人蔘卻虛偽標示」
  2. 誠實的廠商可以出現:「成分等級高低懸殊,依法不需清楚標示」、「成分濃度依法不需清楚標示」、「單一成分短期(實驗室)效果清楚,長期效果與風險不明」及「複合成分短期與長期效果都不清楚,風險更是未知」……這多種變項

(更詳細的說法在「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即便是原廠製造者都未必知道「這產品的真正效果是?真正風險是?」,何況閱讀成分表的各位?

(不相信?請看人類再也阻擋不了肌膚監測了!從「佳麗寶白斑事件」談毒理/藥理劑量概念

回到建議。如果「成分表不可靠」,民眾如何確定「安全保養」這件事?有!我也寫了兩篇文章!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part 1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part 2

以下是張麗卿老師的網路文章=>保養品的濃度標示,別當真!

化妝品有哪些成分被規定「必須」把添加濃度標示在盒身或說明書上?

答案是:「含藥化妝品。」

像是防曬品的防曬成分比例、抗痘品的水楊酸比例、染髮劑與燙髮劑等等。

化妝品不是藥物,沒有標示濃度的規定。

很多品牌特愛標示添加物的濃度,用以表達高濃度,暗示更有效果、更物超所值。

但非官方規定的標示,其真實性是有爭議的,作假性過高。

講明白一些,消費者盡相信些「作假的」,作假反而大賣,無異於鼓勵品牌作假、樂於作假(因此臺灣政府已經禁止達人忽悠了……)。

舉競爭最激烈的美白品為例:

一瓶美白產品,聲稱同時添加【7%alpha-熊果素+3%傳明酸+2%維他命C糖苷+0.5%鞣花酸】,未推出就能預估大賣!

只要在送廣字號申請的時候,將備審的全成分表自己填上「自己屬意的比例量」,衛生局就會送品牌一個「以上內容,自行負法律責任」的章,然後就可以大喇喇地刊登囉!

為什麼說「這絕對是假的!」拜託,2%alpha-熊果素塗在臉上,過敏率將近百分之百,塗上7%,是要毀容嗎?還繼續外加一大堆破表濃度的美白成分。

清醒些吧!官方只把關「規定要標示的」,沒有規定的請大家別相信,這樣才不會讓「誠信的品牌」無法生存,都讓騙人的品牌挖走你口袋的錢。

核心精神聲明: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激光/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這裏是本部落格電子報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裏(海外也可以)

大陸當當網按這裏

大陸淘寶網站按這裏

香港CP1897網路商城按這裏

新浪健康;好書推薦

補充閱讀: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大陸請按這裡 2013-06-18 20:18

!必看!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必看! 2013-03-21 19:45: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

 

arrow
arrow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