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取自大英博物館網路資源

常有的段子:

  淡化色斑比較常見的是果酸換膚,還有抗壞血酸葡糖苷和對苯二酚等……祛斑還是醫療美容最管用。比如雷射、微晶磨皮、果酸換膚什麼的……

這樣的說法:

  保養品成分越簡單、越天然,越好!請盡量選擇不刺激的、無添加物、天然、抗發炎及含保濕成分保養品……

或是駁斥:

  「膠原蛋白因為是蛋白,所以不會滲入皮膚。因此必須將膠原蛋白低分子化,也就是變成胜肽才能滲透皮膚」。這還真是驚人之語!讓蛋白滲入皮膚的想法已經夠奇怪了,居然還認為滲透進表皮會產生效果,甚至還說只要讓固態的氨基酸進入皮膚就能與蛋白再合成……水解膠原蛋白和水溶性膠原蛋白都只是界面活性劑。它們也可當成乳化劑或防靜電劑使用。我想,加在化妝品裡充其量就是保濕劑的作用

  不過,與其說是保濕劑,還是界面活性劑比較貼切。水解絲蛋白也是如此,只是種界面活性劑。水解角蛋白也是。由於它們可當作皮膜劑或光澤劑使用,故目錄上記載的使用的目的應該也是如此。但,請記住它們也是界面活性劑

「科學」就是……

  執行肌膚監測至今,我常常學到許多東西。或者,更嚴格地說,「複習許多舊東西的新感想」。

  我是個傳統的西醫皮膚科醫師——意思就是說,經過長久「科學」訓練,許多網路上的皮膚與保養品相關帖子,或者我早就看過,至少也必然看得懂。

  我把「科學」括弧起來,是因為這個名詞有特別的魔力——對於一般人來說,「科學家說的話」就意味著科學。對此,維基百科給的定義寫得準確許多:

科學(英語:Science,希臘語: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科學活動所得的知識是條件明確的(不能模稜兩可或隨意解讀)、能經得起檢驗的,而且不能與任何適用範圍內已知事實產生矛盾……科學在認識自然的不同層面上設法解決各種具體的問題,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因此「科學」本身要求對理論要保持一定的懷疑性,因此它絕不是「正確」的同義詞

  上述的定義太枯燥,簡單地說:科學就是一種探究與無限逼近真相的精神(渴望?)

  藉由肌膚監測實際觀察患者皮膚的變化,不只是細緻觀察,而且是長期追蹤,反覆比對;我發現一些「化學家(理論)」與「醫學家(實踐)」的微妙差異。這些差異使得讀過書的我重新審視這些「知識」。

相對於理論,臨床醫師必須更尊重事實:

  拿上面的「段子」、「說法」與「駁斥」來說吧。這些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之所強調「基本」,就是因為我們身處於一個複雜的世界,這些「基本正確」的「書本知識」其實是薄弱的,經不起現實摧殘的。

  先談總綱,臨床醫師真正在現場看到的生理學與毒物學總綱:「所有的安全、有效都是個範圍。低於這個範圍就沒有效,高於這個範圍就不安全」。運用這個總綱,各位就很容易理解這些段子與說法、駁斥與現實世界的微妙差距——前面的段子、說法與駁斥都屬於化學面(機械面)知識;如果從生理與藥理、毒理面來看,加上「每個人的總累積劑量」因素,您對上述各項內容將有不同體悟

  以「果酸、抗壞血酸葡糖苷和對苯二酚」來討論美白,這個討論方向是正確的。然而臨床(實戰)還必須增加「使用多少劑量、使用多久時間,會出現多少效果」這個限制條件。換句話說,所有的基礎知識套用在臨床實戰上,一定要考慮「總劑量」,才能談到效果。

  而且!而且!而且!所以的人都注意到抗壞血酸(維它命C)的美白效果,卻從來不思考「高於這個範圍就不安全」的確定事實!?試想一下:如果某人大量使用了抗壞血酸,用量超過了皮膚可以忍受的程度;這個「酸」,會不會造成皮膚燒傷?

左旋C燒傷!不可思議……!?

  「維生素C燒傷不可能」?對這樣的案例,各位或許難以理解。如果各位願意仔細深思,必然發現海闊天空的豁然。

  維生素C是抗壞血酸,一般常見的商品濃度與pH酸鹼度分別是10~20%與(宣稱)2.0~3.5。各位可以設想一下,乾燥的、敏感(長期發炎)的皮膚,使用這麼低pH值的任何產品,結果出現化學燒灼傷害,本來就是意料中的風險吧!?

  理解這種存在燒灼風險的情況,您就很容易理解「不能只談左旋C,實際上應該考慮『什麼樣的皮膚,可以承受多少劑量的左旋C』」這個現實世界的真實了!

敏感肌的撲朔迷離……

  許多醫師在網路上問我,類固醇皮膚炎(激素性皮炎)、酒糟(玫瑰痤瘡)與脂漏性皮膚炎(脂溢性皮炎)的診斷,是不是主要依靠患者所陳述的病史?也就是說,如果患者沒有陳述使用類固醇或疑似類固醇保養品的使用史,難道就可以排除上述的診斷?於是我這樣回答:

  細細監測幾年,加上初診幾小時,複診幾十分鐘的細細詢問,我的經驗是:患者對自己的真實病史未必清楚——如同刑案被害人未必知道殺他的人是誰。然而身為刑警,根據著患者身上的兇器形狀、力度、位置高低與入傷角度,我們必須細細地考量,作為偵查重要依據。

  皮膚科醫師也是這樣的:根據肌膚監測的結果,我可以約略知道患者現狀。之後治療過程持續監測,反覆對照,我可以從之判斷患者恢復方向與速度。甚至患者居家是否遵從醫囑,我都可以看出一、二。

  對皮膚科醫師來說,患者的病史當然重要,但是往往難以取得完整真相。偵探能做的是大量蒐集證據與推理,然後反覆以證據驗證推理,逼近真相。肌膚監測也是這樣。

  肌膚監測看的是「最終結果」,而且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結果。對敏感與酒糟等臉部發炎患者來說,生活或治療或體質或氣候……等許多因素交織起來的綜合結果如此複雜,「病史」相對難以確認,在真實世界的治療中,「熟捻於肌膚監測」確實是醫師逐漸趨近真相的最好方式

肌膚監測,真實世界的羅盤……

  打個比方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天最高食鹽攝取量是5公克;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攝取建議量顯然必須小於5公克,大量流汗者或許可以略大於5公克。然而面對芸芸眾生,無論是「不知道自己患病的腎病患者」,還是「真正健康的一般人」,又或許是「重度勞動/運動的大量流汗者」,只要勤奮地監測各自的腎臟功能,醫師們就可以為每個人找到真正的、符合個人健康狀態的飲食安全建議。

  「每人每天5公克」是概念,是化學性的、機械性的想法,基本上沒有錯。應用到現實世界時,「腎臟功能監測」可以幫助醫師面對每位患者,更精準地展開臨床工作與實戰建議。

  在敏感肌的治療中,現狀是肉眼、記憶、不確定的病史與不精確的度量。這許多現實限制大大增加了敏感肌治療的困難度。同樣的,面對所謂的酒糟,甚至是脂漏性皮膚炎、面部長期濕疹……這許多不允許病理切片、多半只能以肉眼診斷的膚況,我們需要更精確的診斷工具來破除各種亂象迷霧的干擾。因此強烈建議各位學習肌膚監測。面對各種紛雜、不明且難以定量的現象,肌膚監測就是執簡馭繁的最好方法。

  一如羅盤。

核心精神聲明: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

  網路會員註冊請按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註冊請按這裡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至於買書……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裏(海外也可以)

  大陸當當網按這裏

  大陸淘寶網站按這裏

  香港CP1897網路商城按這裏

  新浪健康;好書推薦

補充閱讀: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絕對改善」療法!=北京風尚志邀稿

  「酒糟與敏感肌膚,絕對保證改善!」的邏輯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大陸請按這裡

  酒糟?玫瑰痤瘡?敏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微博答客問2011073001

  !必看!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必看!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膚的產品使用問題=又乾、又油、又粉刺、又膿痘、又敏感、又發炎

  「乳液=++介面活性劑」的再一次解釋

arrow
arrow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