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十多年來,醫界一直抱怨給付,政府一直抱怨醫界「貪污」,民眾覺得「醫界肥羊太多」


身為醫務管理的學習者,讓事實說話吧


醫師沒交論文 長庚要人或下鄉(這個代表:醫師的素質被要求?)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6/20 04:1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醫師收入豐厚,一直都是各界豔羨的金飯碗,但是醫生飯愈來愈難吃了,長庚醫院日前針對數十名研究論文等評量指標未達標準的主治醫師、下達「終止駐診關係」通知,要求不做研究的醫師,七月就要打包走人。


20名醫師 收到終止駐診關係通知


今年五月底,林口長庚醫院有二、三十名主治醫師收到一紙「終止駐診關係」通知函指出,由於醫師未符合醫院晉級年資要求,醫院將於七月起與該醫師終止駐診關係,除依規定辦理離職手續外,並請單位主管監督移交事宜。由於部分列名通知 單上的 醫師,門診量其實還不低,長庚這次下重手的作法,在醫界引起不小討論。


長庚七年前曾公布一個「二六九條款」,要求主治醫師得在兩年、六年及九年的時間內先後取得講師、助理教授及副教授資格。要能夠取得教職,除了臨床、教學等指標外,論文數量也不能少。部分未達標準的醫師,就在這一波收到終止合約通知。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昱瑞表示,教學醫院必須同時具備教學、研究與服務能力。長庚每年晉升任一百多名主治醫師,本來就應該有淘汰機制,如此要求並不為過。


3年內須有一篇論文 掛名第一作者


長庚醫院管理階層表示,這項規定已公布多年,夠讓醫師準備了,院方也放寬規定,只要三年內有一篇掛名第一作者的論文,就不會終止合約。年資十五年以上的主治醫師,更都排除在這次檢討範圍外。


如果被點名同仁仍願意留在長庚體系,也可以選擇到非醫學中心的分院包括嘉義長庚、基隆長庚或是廈門長庚等分院服務。心有不平的長庚醫師表示:「院方說是給了很多年的緩衝時間,癥結卻是因為現在醫學中心不缺醫師。所以才祭出二六九條款, 強迫 醫師轉到招不到人的院區。」


不過,也有醫師認為,長庚確實很願意 花錢給 醫師做研究,因為研究論文多,評鑑分數就高,就可以保有較高的健保給付。為了通過評鑑,幾乎所有醫學中心都以各種形式要求醫師做出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


部份醫師反彈 認遭強迫到偏遠院區


例如軍系醫院的醫師若沒有論文,就無法升等到講師、副教授,軍階就無法提升,時間一到只好退伍。至於北醫、台大等醫院,在醫學院兼任教職的醫師的論文質量,也有一定要求,質量遠低於同儕者,會被提出檢討,未能改善,職位一樣可能被調整。一名資深醫師表示:「現在醫院不缺醫師,年輕醫師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專長,讓自己有看診之外的優勢,醫院隨時都可能要你走人!」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教學醫院為了評鑑及給付優惠,近年來都極力要求醫事人員爭取教職。問題是,我國沒有研究醫師制度醫師只好一邊在臨床看診、賺錢,一邊做研究,但也容易引發研究倫理的問題,過去曾發生有醫師在沒有清楚告知患者的情況下用患者的檢體進行研究等爭議。


(只是倫理問題嗎?沒有時間分配、資源不足的問題?)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則認為,醫學中心除了臨床服務要有尖端醫療技術外,也要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教學能力,要求五年內平均一名醫師有一篇論文並不為過


醫療人球系列報導四之四-出院轉介調 趕病人大作戰(「醫療「人球」系列都已經做到四之四代表醫療品質、病患待遇、醫師、醫院、政府!?)


中時更新日期:2010/06/20 02:58


中國時報【張翠芬、黃天如、邱俐穎/台北報導】


此處不留人…


五十五歲的 李 小姐,四月初發生腦幹中風後就沒再醒過來,在台大醫院住了兩個月,院方多次明示加暗示請家屬辦出院,還列了一大張轉院「建議名單」,為了安置病患,家人四處奔走實地探查,前後看了六家醫院及護理之家,最近才正式入住台北的萬華醫院。


小姐的老 公林 先生感慨的說:「大醫院只會催我們出院,家屬為了找後續治療的醫院,像無頭蒼蠅般亂闖,真的很無助」。


太太從出現頭暈嘴麻症狀,到立即送醫才短短四十五分鐘,還是來不及搶救,陷入重度昏迷至今。 林 先生不肯放棄老婆的治療,所以希望選擇「醫院」而不是「護理機構」。


不少民眾都曾面臨出院後何去何從的困境,其實,針對有療護需求的病人,各醫院設有「出院準備服務中心」提供轉介服務。


轉介服務水準不一 民眾難放心


一般來說,出院準備中心服務成員除了病房醫務人員、還有護理師、藥師及社工等專業人員,在病患住院後,即針對個案身體及家庭狀況提出個別建議,如果需要轉至療養中心,團隊也會定期出訪評鑑,統整出優質的療養機構,提供資訊給病患及家屬參考。


部分醫院很積極,不少醫院卻流於形式,反而成了「趕病人」中心,民眾並未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一家醫學中心出院準備中心主任坦言,這個工作常被當成趕病人的「打手」,其實,醫院是希望協助沒有急性醫療需求的病患,到下一級醫院或合適的機構,醫院會定期追蹤病況,不是送出去就不管,這樣病床才能流通,否則急診病人無床可用。


台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分析,患者不願配合轉院或出院,常是疾病或經濟的考量。例如患者轉入慢性療養中心,沒有健保,經濟困難的家屬能拖就拖,此時就得靠社工出馬,透過募款等方式幫忙解套。


急性床收慢性病患 人球轉院苦


全國少數以慢性床為主的萬華醫院,和台大、三總、新光、亞東、慈濟等醫學中心的出院準備部門長期合作,配合接應紓解病患,院長應堃煇說,急性床通常有卅天的限制,慢性床最長可住院六個月,讓病患在半年黃金治療期好好復健,不必當人球一再轉院。


不過,目前健保給付慢性病床費用太低,多數中小型醫院都是以急性床來收容慢性病患,卅天就趕人,應院長痛批:這是變相在吃健保,也是在折磨病人!


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表示,病人出院後無人轉介,只能自求多福,探聽願意接手照顧的醫院,顯見病人有這類照護需求,健保將在下半年試辦急性後期的照護計畫,紓解民眾的需求。


台灣工資高 看病比大陸便宜 陸醫保制上路 專家籲借鑑台灣經驗(又是一個稱讚台灣健保的例子可是


2009-11-26 旺報 【記者鍾張涵╱整理】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所專家表示,台灣人工資高,看病花費也比大陸低,醫院還能賺錢;而大陸人工資低,門診費比台灣高,醫院還虧損,顯示大陸在某些環節管理上出現問題;他因此認為,台灣全民健保制度的經驗值得大陸學習和借鏡。


台灣有一種現象,如果一條路修好,馬路邊蓋滿了房子,開最多的肯定是兩種店:小吃店和診所。


據大陸的經濟觀察網報導,台灣醫療產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錢慶文在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表示,台灣30%的病床屬於公立,剩下70%則掌握在私立醫院。錢慶文認為,「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因為全世界有全面健保的國家基本上以公立為主,台灣卻以私立為主。」


(二個可能:「醫療很好賺,私人跑得快」或者「政府不作為,醫療靠私人」)


20094月,大陸新醫改正式實施,距離台灣全民健保改革已有14個年頭,迥異於大陸80%的醫院是政府舉辦的現狀,始於1995年的台灣全民健保改革與今天正在推行的大陸新醫改制在很多地方不謀而合。


健保改革前 騙保猖獗


曾擔任醫院院長的錢慶文表示,台灣舊健保體系的一個缺點是參保人缺乏成本意識,易導致醫生與患者勾結舞弊;曾經有一個人同一個部位的牙齒被拔掉32次,是台灣實施全面健保後,政府要求把記錄全部輸入電腦時才發現這一「騙保」行為。


台灣實行全民健保改革後,廣泛的給付成為特色,和大陸省分不同的是,全台灣只有「中央健康保險局」單一機構負責運作健保體系;大陸的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不同人群的不同險種,是分屬社保、衛生不同部門。


台灣並實行強制參保,保費由個人、雇主(企業)和政府承擔,2008年,政府、個人、雇主3方在保費上的負擔比重分別是38%28%27%


台灣診所遍地開花


台灣全民健保改革後還形成一個現象:醫院的數量一直下滑、診所數量上升。一些小醫院開始萎縮或轉化成診所,和大陸1級、2級、3級醫院不同,醫療體系最底端的診所提供著最基層的醫療服務。


由於患者可自由就醫、交通方便,患者一天內可以去很多地方看病,就醫的選擇空間大,直接導致醫院競爭激烈,小醫院一旦沒有經營特色就會被市場拋棄。在這種背景下,小醫院就此消失、大醫院和診所「生意」卻熱門起來,原本均衡的醫療服務體系因此失衡。


小醫院業務量急速下滑,一批小醫院紛紛歇業;但醫療體系最底端的診所,卻在此次改革後遍地開花、異常熱門。


陸醫生愛服務大醫院


經濟觀察網的報導指出,台灣醫學系每年1300名學生畢業後,多數會接受37年的專科醫生訓練;如果未獲醫院的聘任,他們當中很多人就會像擺地攤賣菜一樣,在馬路邊選擇一個地方開診所,這對於以在公立醫院工作為榮的大陸醫學院學生看來是不可想像也是不能接受的;不過在台灣,這些看似「無奈」的選擇卻是條不錯的生計。


台灣桃園榮民醫院前院長李安仁也說,「台灣公立醫院的問題是醫生的待遇比外面差很多,其他人員的待遇都比外面好,所以留不住醫生,台灣很多醫生寧願開診所。」


大陸衛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認為,台灣健保管理的重點是給付,給付層面的核心是給付的方式和方法;各種給付方式各有利弊:後付制效率高,但醫療費用控制難、預付制群眾滿意度低,但難管理。


據了解,當年台灣進行全民健保改革時,擔心健保體系會拖累政府財政,實行的是自負盈虧制度,卻導致政府面臨新一輪財務危機;雖然改革最初3年內保費收入大於支出,但隨著時間推移,支出日益成長、財務缺口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財務危機。


台總額管制品質下降


台灣改革前採取「論量計酬」、實報實銷方式,健保的給付是根據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病人用藥量、住院天數等計算,但卻導致醫療費用快速上漲;這和今天大陸醫療費用上漲,老百姓「看不起病」十分相似


1998年開始,台灣開始按單病種付費,制定藥價基準,控制藥品價格;2002年由於當時健保體系的財務壓力,推動總額給付制度,其最主要方式是醫保機構和醫療機構、患者、學者多方確定下一年的給付總額,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緩解了健保的財務危機;但另一個問題隨之出現:費用得到控制、醫療服務品質下降


下一年顯然不可能「確定」,而是「預測」。經過預測產生的管理行為,如何才算「合理」,饒有趣味產生「費用得到控制、醫療服務品質下降」的結果,令人意外嗎!?)


大陸民眾參保利益少


但在大陸,醫保面臨恰恰相反的問題,不是缺錢,而是醫保結餘太多、有錢不花,原本應該提高報銷比例,花在參保人身上的錢結餘比例過高、參保利益受損。


錢慶文因此表示,「台灣下一個階段改革,我們希望能夠再提升效率和效果。」而大陸媒體認為,比大陸提前10多年的台灣健保經驗,將可做為大陸醫保制度的借鑑,如何平衡醫療品質、保障醫院與病患的權利是下一階段改革重點。(取材自《經濟觀察網》)


開放陸醫 衛生署:沒空間 陸醫:看不上相對於大陸來說,台灣的醫學美容多便宜,各位知道嗎?相對於大陸來說,台灣的醫學多便宜,各位知道嗎?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2010-06-21


ECFA沒有觸及兩岸醫療,早收清單是否列入醫療產業與牙醫,成為昨天一場兩岸學術論壇重點。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台灣目前不採認大陸學歷,也沒有任何條件開放;與會的中國醫師趙家良則回應,台灣的市場太小,對大陸醫師吸引力不大。


近卅位大 陸眼科 醫 師及 教授,昨參加兩岸學術論壇,ECFA早收清單是否包括開放醫療產業,引起「大陸醫生要來台搶飯碗」話題,成為昨日論壇關注焦點。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祕書長張朝凱強調,台灣醫師目前可依循正常管道申請大陸執業執照,但針對對岸醫生是否來台,政府應謹慎的規畫,目前大陸醫事人員需求高,來台執業機率其實很小。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自然也不會開放大陸醫事人員的空間。目前兩岸醫學以學術交流為主,透過交流才知道彼此的醫療品質跟醫學體制。


只是,對於衛生署說法,與會中 國 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長趙家良的回應令人玩味。他強調,光是北京人口近兩千一百萬,接近台灣人口,台灣的市場對大 陸 醫師的吸引力不大,反倒是赴美發展可能性較高。言下之意,似對台灣市場興趣不高。


以下是大陸對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報的價」;我是教育長,他們希望我們「選派好醫師到大陸服務」


玻尿酸小分子淚溝,細部微填;中分子法令紋、蘋果肌、蘋果肌;大分子法令紋、蘋果肌、臉頰凹陷:目前大陸行情價1cc-15000人民幣。(台灣大約15000新台幣,差異約4.5倍)


肉毒桿菌─以區塊計價-共分6區─額頭、眼周、下半臉拉提*2、國字臉*2;目前大陸行情價1區域-3000人民幣。(台灣大約也是類似的費用只是3000新台幣)


外國挖角別高興! 人資:台灣人才太便宜(外國人看到的現狀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0/06/18 16:35


如果有外國人來台挖角,除了人才優質之外,其實別太高興,因為台灣的人才可能太便宜了!台大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執行長韓愛玫很擔憂「低薪化」的危機,她說,當好的人才都出去了,還剩下什麼?(張雅惠報導)


人力銀行上個月曾經調查,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兩萬七千六百多元,只比去年增加四百元;研究所平均薪資三萬一千八百多元,比去年增加一千三百多元。主計處上個月統計,三月份工業和服務業員工平均每個月固定可以領到的經常性薪資是三萬六千一百元。薪資水平無法明顯上漲,「低薪化」已經形成危機。


台大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執行長韓愛玫是學生和企業界的橋樑,她發現,最近有新加坡、香港、以及中國的知名企業來台找人,除了台灣的人才優秀之外,價格便宜也是很大的考量。


教育部的22K方案陸續到期,避免方案到期,實習生從企業進入勞動市場,又讓失業率飆高,教育部將在八月底、九月初讓22K降到10K,同樣提供三萬個名額,希望年底失業率可以降到百分之五以下。不過,產業界和上班族有人批評22K進一步拉低平均薪資,不過,同為行政團隊的青輔會第二處處長施建矗卻認為,22K在東部花蓮地區反而造成雇主困擾,因為東部地區的薪資只有一萬八,就看從什麼角度、什麼地區去看22K22K不是最低薪資,而是政府補助雇主的部分。


補充說明:


人才是會流失的楚材晉用最大的風險是:楚國培養人才要成本,晉國使用現有人才,既節省了培育成本,又有高手人才幫助「醫療國力日益強大」


(邏輯上,競爭對手不會挖角笨蛋能離開的通常是高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