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長沙開會(有許多收穫;包括好幾位大 陸 醫師也發現過度的雷射會導致皮膚乾燥、脫色等問題。這部份的心得,過幾天有空的時候會整理上來),厚厚一本論文集,我仔細地看了許久。其中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科的 齊顯龍 醫師提出一個「皮膚美容職業新領域—護膚品諮詢醫師」的想法。因為 齊 醫師並沒有到會演講,我在事後想辦法寄了封信給他。結果醫學美容時訊的編輯先生來了一封信,希望能夠邀訪。
彼此的信件中,我把保養品的複雜程度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這部份應該可以跟各位相互分享。
以下是 袁 先生的來信:
宋醫生,
您好,我是醫學美容時訊的編輯袁力,因為看了您之前在我們論壇發表的帖子,對您提到的一些問題十分感興趣,希望您能夠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
我們目前在做一些幫助皮膚科醫生學習化妝品相關知識以及使用這些知識為患者服務的專案。您提到的「化妝品比藥品複雜」這一觀點我們認為很新穎也很有價值,另外您所說的各成分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是目前被忽略或者說沒有得到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很想就這些相關的問題與您聊一聊,特別是您身為皮膚科醫生,在進行化妝品領域學習與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您積累的經驗和心得。
我們所作的這些相關項目也是希望將來能對皮膚科醫生有所幫助,所以您的建議和指導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價值。另外,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著化妝品相關的知識,其中不乏有難以理解和解決的問題,也希望通過與您的交流得到您的指點。
如果您覺得合適的話,我們可以先進行一些溝通,瞭解相互的一些情況,然後約定採訪提綱及時間(我們可以給您電話,通過電話做錄音採訪),謝謝。
敬候您的回信!
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醫學美容時訊編輯袁力
Tel:021-63166236
這是我的回信:
袁先生,您好:
很高興您可以理解「化妝保養品比較複雜」這個概念;請容我解釋得更仔細一些。
首先,藥品的主成分效力非常強,因此少少的幾個主成分(比方說維他命A酸軟膏中的維他命A酸成分),就可以主導該藥膏的主要表現;至於藥膏的其他載基(vehicle;承載維他命A酸的其他成分,包括賦形劑等),它們的效果相對可以忽略。
「相對可以忽略」的意思,並不意指著「絕對沒有效果」,只是藥膏強度很大,每次的使用量都不多,使用時間也不長(很少人使用維他命A酸超過三年吧?可是某一罐乳液很可能使用五年、七年),相對來說,這些本來作用就不明顯的載基,總效果當然就更不明顯了。
然而保養品不是這樣的。所謂的「保養品主成分」,比方說傳明酸(止血酸?),即便是以藥物概念進入保養品中,它的濃度與強度仍舊必須遵照保養品的規則。這時候,純度較(藥品時代)低的止血酸,它的表現當然不如藥品;反過來說,當它的效果累積到接近有效的時候,其他載基(防腐劑、助滲透劑…等)可能也積累到一定的,卻無法觀察的效果—然而我們從來不「覺得」這些成分是有意義的,當然也不曾注意這些成分的效果。
這是藥品與保養品在作用效果的複雜性不同。
其次,為了確保藥效可以掌控—比方說,抗生素藥膏是否有效—我們會把藥膏的成分儘量簡單化(除了某些商業性的複方藥膏,像是三合一藥膏);保養品則盡可能宣稱多種效果合一。一個儘量追求簡化,一個儘量追求多效;後者的複雜程度大於前者,恐怕並不稀罕。
第三,如前所述,單一罐保養品的總成分通常不小於十項,往往高達十八到二十五項。這些成分的交互作用最多只有實驗室的短期報告,沒有超長期追蹤(所以邱醫師才會強調要上市後監測;這觀念我已經推廣二年多了)。如果是一系列產品使用,超多種的成分交互作用究竟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再考慮使用者體質等因素,這樣的排列組合恐怕只有超級電腦才有辦法計算了?
萬一多種品牌混用,問題當然複雜到無法估計。
第四,保養品使用的過程都屬於自由心證,不像藥品使用有長期的監控系統。在中國大陸發生過幾件注射成分的問題(類似玻尿酸的填充成分);全世界(包括臺灣)都發生過藥品上市幾年後,因為副作用發現而下市或修改說明書、警語的事。如果藥品需要監測,使用量更大、接觸範圍更廣(全臉塗抹)、使用時間更長的保養品,我們的安全報告卻是闕如的。
第五;所謂的「活性成分」的純度、等級、濃度;本來就是鴉鴉烏的—同樣的薰衣草;A廠商可能 一公斤 一千元;B廠商可能 一公斤 五萬元;這樣的事在保養品界並不是稀奇的新聞。兩個保養品同樣標寫「薰衣草」,醫師們可能習以為常地認為「視同一致」,因此做同等思考與對待—包括產品的價格/等級批判、產品效果/方向/宣稱的臆測、負作用的猜測(一罐含有薰衣草精油的產品過敏,一定是薰衣草引起的?還是標示中的防腐劑引起的?是防腐劑的敏感問題?還是過多的防腐劑造成的濃度刺激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不會是事實!
這些複雜的,即便連保養品工廠都未必能夠回答的問題,醫師如何僅僅憑藉成分表的小小資訊,就做全然判斷?如果無法全然判斷,「一半的資訊等於無效資訊」,難道不是可能的事?
因為這麼深度的思考,我才會對 齊 醫師提出的「保養品諮詢醫師」產生補充的想法—我從保養品諮詢醫師開始學習起,最後發現成分表的閱讀、保養品的設計如此複雜;A廠家與B廠家之間都未必能夠相互理解,更遑論對於保養品「製造」外行的醫師們?所以我在臺灣推廣「臨床醫師做臨床醫師的事,就是做保養品使用後的效果檢測,而非保養品使用效果預測」這樣的想法,也就是正確的肌膚檢測。
如果您有更多問題,歡迎與我聯繫。電話也可以,是臺北+886-2-2750-0066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謝謝您
奉宜敬上
補充閱讀: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臺北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