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保護膜缺失的發生,最常見的情形是「年紀老化」;其次是「過度清潔」。無論如何,「皮脂與汗腺分泌不足」都是重要的原因。
更清楚地說,假設A-B=C;當C很小時,表示A很小或者B很大。當酸性保護膜缺失的時候(C很小),也許因為「皮脂與汗腺分泌不足」(A很小),或者是「過度清潔」(B很大)。
「過度清潔」已經在部落格中多次討論;「皮脂與汗腺分泌不足」又可以再細分成兩個子問題:「老化後分泌不足」以及「堵塞後分泌不足」。前者與年紀相關,後者往往因為老廢角質錯誤堆積,或是乳液中的動物/礦物油脂過於濃重的結果。
l 症狀:
缺乏酸性保護膜的保護,皮膚對於溫度、濕度、酸鹼值等環境因素容忍度較差。稍微有些溫差、濕潤變化或是汗水中的輕微鹽分,就會出現廣泛而輕微的搔癢感覺。這種感覺很像小時候常常吃的「爆炸糖」,出現霹霹啪啪的散在感。或像螞蟻成群結隊地、輕柔搔刮卻難以容忍地出現在四肢的外側、後腰部等乾燥區域。
您提到的「曬到太陽會開始發癢…慢慢的越癢越厲害」,其實是曬到太陽,皮表溫度升高後,分泌出來的「第一滴汗」造成。一方面是汗腺與毛孔衝開乾燥角質的拉扯感覺,另一方面也是汗水中的鹽分刺激乾燥皮膚的結果。當汗水與皮脂分泌更多時,您就會因為相對濕潤的表皮,重新感覺舒適一些。
對於「洗熱水澡也會紅紅癢癢的,曬太陽也會紅紅癢癢的。洗熱水澡,夏天也會紅癢」的問題,應該就不需要特別說明了吧?
l 治療:
跟所有症狀或疾病一樣,最重要的治療就是「預防」。
冬季癢既然源自於酸性保護膜缺失,「保護酸性保護膜」與「重建酸性保護膜」就成為兩大議題。
u 保護酸性保護膜:
不要以為「洗完澡擦乳液」就可以了—皮表的角質層估計為六十層。每層角質之間都有微小脂肪結構,作為防水滲漏與角質軟化之用。請想像「六十層夾心餅乾」的結構,過度熱水澡會融化這些「餅乾間的夾心脂肪」;但是洗完澡之後塗抹乳液的動作,未必能夠準確地將脂肪「送回」每一個已經缺失的夾心間隙。換句話說,「熱水澡」可能造成五十層的損失,乳液也許只能滲透十層。一來一往間,皮膚的破壞就無法避免了。
u 重建酸性保護膜:
小於三十五歲的人,只要避免酸性保護膜的損傷,基本上不必再補充外來油脂。超過三十五歲之後,特別是女性(男性的雄性素會促使皮脂分泌更多),就必須補充外來油脂了。
關於「外來油脂」的堅持,我們在肌膚永保18歲? 專家:油水平衡是關鍵=廣告/新聞閱讀一文中提到「臉部不建議使用動物油或者礦物油」這樣的觀念。至於身體的使用邏輯,雖然不如臉部毛孔/汗腺密佈,「能避免還是避免吧~」
結論:
「這要看醫生還是保濕之類的呢?他也不喜歡擦乳液,怎麼辦?」的部份,我想已經不需要回答了。「看醫師」雖然是重點,「自我的保護」更重要—深刻地說,「看」醫師就是為了得到這些資訊,不是嗎?
至於「擦乳液」的部份…請記得…預防勝於治療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