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就是http://www.psychologies.com.cn/


前言:


這篇文章是受邀寫的;為文過程許多微博與Facebook問答干擾。之後覺得內容算是全面的,但語氣有些卡卡,不夠流暢。


基本上算是篇「安全,卻不漂亮」的衛教文章。茲為補充。


醫師,您好!


我們目前正在思考的稿件主題暫定為《皮膚癢,還是心在癢》,放在美體欄目中。選題意圖是想給有這樣經歷的女性讀者一些新鮮的訊息,幫助大家瞭解冬天皮膚癢的問題以及一些對治小方法。


我暫時能想到的是一些身體上的因素。比如乾燥。但是,按理說,1011月才是最乾燥的節氣,對皮膚的影響才是最大,反倒是進入了冬季,空氣中水分含量會有所回升,為什麼有些人在冬天還是會尤其覺得皮膚癢?如果過敏,水分流失或氣候下降是否也帶來了其他的生理影響,讓我們更容易產生皮膚癢的情況?或者還有其他科學解釋。


另一方面,我也好奇,是否仍存在心理的因素,但這個或許也要和您求實一下,看看您是否能從相對專業的角度談一些見解。比如為何很多人不想的時候不撓,一想到癢?或者碰到一下就癢到不行,止不住地想繼續撓?為何到了晚上才會癢,而不是在白天繁忙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強烈?


不知道您是否能從不同方面給一些解釋和建議。鑒於我們的讀者主要為女性,尤其是忙碌的職業女性,所以我們對於內容的偏好通常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有趣輕鬆。等候您的回覆,謝謝!


先做基礎知識回答:


秋季癢或是冬季癢,多半是乾燥發炎的結果(當然也可能與其它疾病混淆,比方秋天也容易發作的蕁麻疹,或是先天乾燥的魚鱗症)。這個「狀態」的正式學名是「缺脂性皮膚炎;asteatotic dermatitis」;顧名思義,就是「皮脂過少造成的皮膚發炎」。


討論「皮脂過少」的發作原因前,我們先討論「皮膚炎」。這個名詞更常聽到的是「醫師說濕疹」。基於教育的理由,我被迫成為很囉唆的講者,一定要解釋清楚:


濕疹是一個垃圾桶名詞。事實上,濕疹意指不明原因的皮膚炎。然而皮膚發炎一定有原因,除非醫師沒有時間/不願意或無法找出皮膚發炎的答案,才會給予你得到的是濕疹這樣的說法;就像把這個疾病(<=病患!?)丟到垃圾桶一樣。


我們的同胞對於醫療常常表現出『很善良』卻『很不講理』的要求。對於『快速看診』的醫師,對於『這是濕疹』然後就開藥的醫師,我們到處宣揚『 那位 醫師病患很多,顯然醫術甚佳』;幾次門診之後卻抱怨『看診太快,沒有機會溝通』或者『只拿了藥,醫師沒有說明病名』。


如果不是『很善良』,我們怎麼會同意警察以『該男子已經死亡』來敷衍我們?如果不是『很不講理』,我們怎麼會同時要求『名醫」一方面『病患很多,看診迅速』,一方面『反覆評估,詳細解釋』?


換句話說,如果您才剛剛坐下來』,『稍微看診一下醫師就告訴您濕疹的答案,您大概就知道……又被……醫師,我得到濕疹~談一個「不完全正確的名詞」


這段話的意思,更簡潔地說,就是:「濕疹=莫名皮膚發炎」。醫師不該隨意給予「濕疹」的診斷,應該盡力尋找原因。比方說手錶接觸性皮膚炎(「手錶接觸性濕疹」)、化妝品接觸性皮膚炎(「化妝品接觸性濕疹」)……把「濕疹」冠上發生原因(即便未必準確),才能真正幫助患者治療與預防——被診斷為「手錶接觸性濕疹」之後,您才知道必須謹慎注意手錶使用,以避免下次的濕疹復發。知道原因,才有預防復發的對策。


回頭談「缺脂性皮膚炎」。我們都知道所謂「保濕」,嚴格看至少包括「角質滋潤補水」與「皮脂膜維護鎖水」兩大部分。當皮膚因為遺傳或後天因素,皮脂膜結構中的游離脂肪酸缺少時,無論如何「補水」,缺乏良好皮脂膜屏障,水分很快地蒸散於空氣中,結果又變成乾燥。這就是「乾燥性皮膚炎」(秋季癢、冬季濕疹、缺脂性皮炎……)。


既然皮膚缺乏良好保水能力,當然會有乾燥、龜裂的外觀。偶而搔抓出了傷口,可能略有急性濕疹的顯組織液滲出現象。因為秋冬外界環境較為乾冷,加上天氣冷的熱水沖澡、溫泉浸泡等,對皮脂膜溶解、殺傷更強的清潔措施;您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在冬天還是會尤其覺得皮膚癢?」其實是常見的臨床門診現象。


詳細討論「天然保護膜缺損」的後續發展


如前所述,缺脂性皮膚炎患者角質結構本來就有些缺陷——游離脂肪酸等脂質減少的結果,皮膚水分大幅蒸發(正式名稱是:經皮水分散失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rateTEWL)。當表皮外層角質乾燥脫水之後,緊密角質板結構更易破壞,除了龜裂之外,也會因此掀起、脫離(俗稱的「脫屑」或「起皮」)。隨著皮膚保護力下降,皮膚開始發炎、紅腫充血。血管擴張使得真皮充水,後者又讓TEWL更形惡化。水分蒸發之後,進一步的乾燥使發炎現象更明顯,開始出現癢感。搔抓與蒸發共同惡化了真皮健康,開始出現微血管出血。微血管出血與傷口,進一步讓TEWL……


接下來參與的角色就更多了——破損的皮脂屏障無法阻擋物理與化學、生物因子的侵入,所以我們看到「對冷熱等物理性質的敏感不耐」、「對酸鹼等化學性質的刺激不耐」與「沒事就出現這裡一顆、那裡一片的毛囊炎、紅腫或病毒疣等異體入侵」。


知道了致病原因,那些人容易發作呢?


從邏輯上說,「缺乏皮脂」可以導因於「原來就不夠」以及「原來是夠的,浪費太多了」兩個狀態。


先討論「原來就不夠」、「無能為力」的情況。


這些情況包括了體質缺陷(先天比較乾燥或先天絕對乾燥,以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年紀老化、居住環境十分乾燥(內陸與沙漠,還有鎮日空調的上班族)與女性(雄性素會幫助男性生產比較多的皮脂)或者血液惡質狀態(dyscrasia;或稱惡液質、惡病質或惡病體質。癌末或某些藥物使用患者的極度衰弱表現)甚至是營養不良族群(非洲大陸的難民?)。這些「(先天或後天)基礎不良」的情況,都造成皮脂基本不足的窘境。這樣的窘境,也許是難以處理的本質存在,基本上我們可以理解與原諒。


至於「原來是夠的,浪費太多了」,臨床發現泰半是年輕女性潔癖問題,或「中、壯年」、「高帥富」開始大量泡澡、溫泉。這些原先可以避免的傷害,竟然硬生生出現,就不是醫師願意諒解的了。


就台灣的海島環境觀察,只要不刻意破壞,男性小腿皮膚(最早乾燥的區域)最晚到40歲都不需要使用保濕乳液。女性提早一些,也可以撐到35歲左右。


(各位如果不相信,回去問您的阿公、阿嬤,「當年」他們三十多歲的時候,有沒有小腿乾燥的問題?答案多半是……沒有!)


(其次的可能答案是:臭小子,誰記得呀?)


請各位想想看,即便是油膩膩的飯後碗盤,經過大量刷洗、熱水浸泡後,就會清潔溜溜、乾乾澀澀。您的皮膚難道比碗盤更強壯?各位仗恃自己年輕,皮膚仍舊強壯,仍舊具有完整皮脂膜,因此堅持「努力浸泡溫泉+用力搓洗皮膚」的錯誤,當然會強烈傷害皮膚。假設天天堅持這種錯誤,皮脂膜永遠沒有緩衝的修復時間,「早老型冬季癢」當然會找上門!


先確立不破壞,才夠資格談建設!


要減少冬季癢的乾燥程度與發作頻率,首先必須絕對避免傷害。有些人以為「用力洗搓之後,再擦擦乳液就行了」。


請各位想像一下:角質層結構如同書本,由六十到一百層的平鋪角質板堆疊而成。「書頁」與「書頁」之間以皮脂為主的天然保濕物質相互沾黏。這些天然保濕結構,除了讓角質板平滑柔順,緊密伏貼之外,也作為皮膚水分蒸發與外物滲入的隔離屏障。「浸泡熱水」會使較深層油脂溶解流出,「用力搓揉」又破壞較外層物理屏壁。二者相加的效應,即便事後給予乳液補充,這些外來油脂滲入既難,延展又窄,怎樣也難以與深部向外流失的巨大損失相比。這種「日損一百,補給二十的虧本生意,就是各位「又泡又搓,又擦乳液;結果還是乾燥」的主要原因。


因此想避免皮膚乾燥,第一要事就是:不傷害!


關於「不傷害」,再補充些特殊觀察與思考:乾燥當然引起搔癢;建議以拍打或冷敷方式止癢,絕對不要搔抓患部,以免加重損傷脆弱的皮脂膜。也有些朋友使用薄荷油等清涼產品,只要皮膚沒有明顯傷口,產品對皮膚的刺激性不太大,勉強算是可接受的行為。


另外,緊身衣物與摩擦行為也應該避免。「熱水+摩擦=洗澡」,穿著緊身衣跳熱瑜珈或跑步,當然會惡化皮膚乾燥問題。


保養品與藥品,孰主孰副?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知道缺脂性皮膚炎主要是皮膚年老或傷害後,皮脂脫失出現的乾燥結果。換句話說,「皮脂脫失」是致病因素,也是切入重點。接著「不傷害」的議題,我們又確認了「建設不如不破壞」這個主軸。走筆至此,我們可以給個簡單結論:


「有皮脂的,盡可能不要洗掉。缺乏皮脂的,補充安全皮脂」


從這個結論看,各位可以發現「預防重於治療」,甚至是「食補」與「藥補」差異的觀念無所不在——如果照顧得好,未必需要藥物。所謂「照顧」,請容許我千叮嚀、萬交代:


「不傷害」是最重要的照顧,其次才是補充乳液


而且「補充乳液」這件事,幾年肌膚監測臨床經驗發現,市售乳液的乳化劑(界面活性劑)、香料與防腐劑……等,都可以能對已經脆弱、屏蔽損傷的皮膚產生長期影響。其中防腐劑為人詬病或汙名化,香料也已經「惡名昭彰」;然而乳化劑對皮膚屏障的傷害,特別是長期滲入的健康影響與實際風險,除了我們之外,鮮少有人紮紮實實地監測。這部分,也是我們提出「如果對保養品的長期安全沒有把握,寧可使用食用不飽和植物油」的理論依據(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在臉上、身上塗抹食用植物油」的後續討論)。


什麼情況下必須使用藥物?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二段回答:


        出現細菌感染等二度狀態(非單純原始乾燥),建議使用抗生素等外用藥物:甚至在非常不得已的、極為激烈癢感時,我也不反對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


身為傳統西醫 皮膚科 醫師,我對類固醇的態度從「可以使用」變成「少用沒有關係」,再變成「能不用,就不用」,直到肌膚監測後的「盡量不要使用」。其中心路歷程確實有些辛苦,我自己都在調適中。但是從臨床觀察與反省,加上肌膚監測過程的懷疑,我們確實盡可能不給予類固醇製劑,希望讓皮膚恢復自身的反應能力。這故事太長,就不在這裡贅述。


        無法抑制的癢感發生時,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等止癢藥品:編輯提到了「很多人不想的時候不撓,一想到癢?或者碰到一下就癢到不行,止不住地想繼續撓?為何到了晚上才會癢,而不是在白天繁忙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強烈?」這些現象,臨床是可以解釋的。一般來說,除非已經有傷口,正在結痂癒合,乾燥造成的癢感相對輕微,白天緊張忙碌工作時不會注意到,等到夜深人靜,精神放鬆時,才忽然發現局部的輕微癢感,然後……愈搔愈癢、愈癢愈搔,直到皮膚破損、天荒地老。


與「痛感」類似,「癢感」其實是身體警報的一部份。如果我們確定這樣的「夜間癢感」是不必要的,加上已經減輕洗澡強度(包括洗溫水、不搓揉、降低肥皂與沐浴乳的使用,還有不浸泡、快速沖洗……等),適度使用口服止癢藥物,對於減少進一步傷害是有意義的。


關於「秋天癢與冬季癢」的結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的勞作減少,皮膚變得較為細緻,卻也比較不強悍。加上化妝品、保養品廣告與觀念漫天飛舞,連「體香劑」都出來湊熱鬧!如果再思考「冬天泡泡溫泉吧,可以舒暢身心」的休閒風潮,「過度洗滌」必定成為現代人難以避免的傷害。


身為 皮膚科 醫師,個人一整年肥皂/沐浴乳消耗量不超過100毫升,而且絕大部分使用在眼鏡的清潔上。四、五年來,即便接近半百,我的乳液使用量雖然不多,皮膚卻老化得慢,而且身上也沒有特殊異味。


(去看看您的沐浴乳胖胖瓶吧,最小的是250毫升,還有1250毫升的家庭號呢!)


如果您執著「美國人都這樣洗」、「瑞士人的沐浴乳真正好」,請反思我們的民族優勢:十五歲的白人姑娘一朵花,十五歲的華人姑娘一朵花。三十歲的華人姑娘一朵花,白人姑娘那朵花多半凋謝啦……


放棄過度洗滌,適度使用安全油脂。從今天起,即便愈來愈老,您的皮膚也不會愈來愈乾,無法控制。


附註:至於「安全」油脂的判斷方式,請看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只有持續追蹤、對照,才是真正的科學證據。其餘的廣告、美女、達人代言,不過是空談……


部落格設置目的: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非常有把握與醫學證據,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且協助建立該治療方案的肌膚監測原則與大力推廣


        因為醫學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瘡嗎?因為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嗎?有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的問題嗎?肌膚監測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


        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請訂閱本部落格。這裡還有「微博答客問」欄目開通說明更多影音視頻檔請按這裡


補充閱讀:


醫師,我得到濕疹~談一個「不完全正確的名詞」 2011-03-25 16:00


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在臉上、身上塗抹食用植物油」的後續討論 2011-03-11 15:06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0

青春痘 粉刺 按摩 傷害 黃金週 iphone 釣魚臺 表白 黎明 樂基兒 掛水 點滴 美白針 敏感 酒糟 痤瘡 玫瑰 飛梭 點陣 激光 雷射 黑斑 黃褐斑 肝斑 張麗卿 極緻皮膚科 卸妝 化妝 保養 類固醇 激素 面膜 初音未來 劉詩詩 天龍座 流星 威力彩 kimiko 劇場節 上帝粒子 天秤 秋蟹 黑洞 網路 末日戰 海洋弧菌 梨山觀光季 宋新妮 劉香慈 葉蘊儀 冰鎮 噴霧 楔型鞋 雪紡 東京陪瞓店 雷霆掃胸 朝鮮士兵叛逃 憤怒貓 骨灰位 張智霖發火 半臉女孩 爆足一周 孕吐 ikea 無女 BL接吻工具書 王思佳 漫畫大道 美人心計 真人阿甘 神農架飛行物 哈大 高鐵 試運行 委內瑞拉 總統選舉 巴薩2-2皇馬 章子怡 籌備 婚禮 宋奉宜 極緻皮膚科 冬季癢 缺脂 乾燥 皮膚炎 皮炎 抗組織胺 類固醇 激素 敏感 濕疹 接觸 刺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