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老師文章發佈以後,許多格友想知道 張 老師「究竟對什麼感到憂慮」這幾張是其中幾張真皮攝影圖片。請容許我囉唆地叮嚀一句:各位擔心的青春痘、黑斑與敏感,多半就是這些滲入成分的作用結果


緣起:


有一天, 張麗卿 老師跟我聊起來,主要還是為了保養品的「長期」安全。


這個blog的朋友都知道,我關心的「安全」,基本上就是「長期累積安全」。從藥理學的原則上看,任何忽略長期累積的宣稱,都是個胡說八道的…pi…<=唸法同「 」,是圓周率的意思…by 欲蓋彌彰的中年男子)。然後想要確認,真正地在現實世界中確認「長期安全」,唯一的方式就是長期監測、真正監測;這是醫藥學界慣用的「上市後監測」手法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PMS;也可以稱為「第四期人體試驗」,見「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卻也是唯一知道真正真相的方法


各位也許對於「唯一知道真正真相」這句話不以為然:統計學不是可以證明許多事嗎?一定要親手監測?這也是今天上午我與另外一位藥學博士的辨證:我相信嚴謹統計學檢驗後的文獻報告。但是請各位理解,任何「樣本vs.母體」的檢驗方式,基本上都有「外推作用」。也就是說,統計結論帶有推論本質,總有千億分之一、萬億分之一或者更小、極微小機率的差異可能。身為醫師,我理解科學的極限;加上處理的是人命、健康這麼重大的議題,我有義務相信科學,不可以盲信科學。


因此我希望「將PMS體系引進保養品的商業機制中」。更白話地說,我希望保養品如同藥品,安全、效果與風險也經得起不斷地長期監測


(事實上,保養品的滲入已經是常識;把保養品與藥品分開來看,不過是閉著眼睛走路罷了人乳樣品中發現保養品防曬成分=論壇譯文引介。)


這樣的希望,沒有道德的製造商也許會抵制;聰明的製造商一定會同意:在商言商,如果能夠證明自己的東西真正安全,真正對人類有貢獻,這才是長久的生意。誠實是最上策,道德也是!


老師這二篇相續的文章,我就不多作評論。有些老師的朋友留言,我也順便摘錄進來。如果各位允許我最後添加一句話:就像糖尿病的治療,臨床醫師只相信治療前後的血糖數據。如果各位希望知道保養品安全與否,很簡單: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化妝品配方「安全」的標準何在?=張麗卿老師格文之一


不知是何緣由,這兩個月來,對「化妝品安全」的議題,特別有感觸。


可能是準備課程教材時,因為必須大量「瀏覽瞭解」各大大小小醫美保養品牌的產品成分與行銷訴求,濫竽充數者太多,因此而鬱卒胸悶…。


可能是要替委託品牌開發新品時,業主老是期望「質地觸感」能再「精進」一些,給我帶來的痛苦壓力吧。


真正「引爆」我不吐不快的,則絕對是上星期四(2012.4.5)拜訪 宋奉宜 醫師,看了他這年多來對各種不同肌膚問題者所記錄下來的皮膚監測照片!(<=ps.老師誤會了,是年多…:P


保養品的使用,對皮膚的利弊,不是短時間的幾天或者幾星期的「目視」可以知道或下結論的。宋醫師利用光學儀器輔助「放大」眼力不足的能見度、「加深」眼力難達成的穿透度。見證表皮層與真皮層堆積了很多「外來物」,這些外來物,不只是使用彩妝品的人,只使用保養品者亦然


一般人或許認為:「彩妝得靠卸妝品清除乾淨,沒清乾淨,就會留在皮膚中。」但配方上,彩妝製品同時使用了粉體、乳化劑、醇酸酯蠟類、油脂、分子量大小不同的矽烷類、香料、防腐劑、色料等。


卸妝,充其量是移走臉上「滲不進角質層、活細胞層」的色料、粉體、大分子膠質,那些助滑順延展的油脂、防腐劑、香料、乳化劑、醇酸酯類「們」,分子量幾乎都未達500 Dalton,早就在卸妝前「鑽進」肌膚裡卡位了。


保養品為什麼也會「堆不明物」在皮膚層中?這才是我心裡真正的痛了!一瓶精華液,究竟有幾個百分比例的成分是能被皮膚吸收、利用、代謝的呢?分子大的,進不了皮膚,至少還能保安全。分子小的,擦在皮膚上,慢慢的滲透穿越角質障礙,就進入活細胞層了,然後呢?


皮膚真正要的「或許」,吸收了、轉化成有用的成分了、代謝出人體了。


皮膚根本不要的,小分子的防腐劑、香料,「或許」跟著血液循環系統到身體各部門去旅遊,「或許」先留在皮膚引發一場熱鬧的過敏免疫反應。


可怕的是,那些要小不小的乳化劑、各式各樣新開發的原料(滲透助劑、合成酯、質地修試劑、化學性保濕劑、合成技術創造出來的新機能成分等等),滲入肌膚內,代謝不了,也推不出皮膚外。日復一日的堆積,就算肌膚的細胞有更新與自淨的能力,也會因為這雜亂過量的垃圾擋路而力不從心。


安全的化妝品,原本就不是建立在「不含防腐劑」「不含乳化劑」「不含色料」「不含香料」或無添加Paraben/Triclosan/…等等,粗淺不成熟的概念上。


二十幾年來,一直推廣化妝品配方應該力行【基質減廢】的我,也多把力氣放在「安全原料的篩選」與「配方的簡化」上。而今,看到皮膚裡「雜物」的堆積,讓我更加憂心與不安


我憂心什麼?


要讓一款產品配方極其簡約安全不難。但消費者已經被品牌灌輸成「完整的保養,得同時接力好幾瓶才算完成。」。擦一瓶,加諸在皮膚的廢棄物,皮膚自淨力尚能負荷;每回都擦好幾瓶,那麼就等著皮膚鬧脾氣,膚況越來越糟。


我不安什麼?


品牌的經營,若只往商機看,滿口仁義道德,有機、天然、無毒、醫美、漢方、樂活、環保、綠能、無添加….,都只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而仍然不願放下那些成就「商業賣相」的質地修飾劑,推出一波又一波部落客/消費者叫好又叫座的亮眼商品….,那種感覺直逼「無知的被害人,卻感謝陷害他的人」一般的諷刺啊!


安全乎?垃圾乎?以下簡單舉個配方聊聊吧!(桃紅色是 張麗卿 老師的註解


用更嚴苛的標準去看產品的安全,不是為了批判,而是希望配方者與消費者,都該覺醒,重新定義「安全」的真諦。


以下商業實例要表達的是,看來已屬安全配方的產品,其實還是存在著堆積垃圾在皮膚中的風險。期待消費著能正視把太多化學成分往臉上擦的負面意義,更期待品牌業者能更上一層樓,生產真正「以人為本」的化妝品,才是產業之幸!


範例:


某物理防曬品牌,被醫師達人讚譽為安全防曬品的成分表。


Titanium Dioxide 8.4%(安全,因為滲不進皮膚,即便滲入也不發生刺激或化學反應)


Zinc Oxide 2%(安全,因為滲不進皮膚,即便滲入也不發生刺激或化學反應)


Aqua(水)(安全)


Isononyl Isononanoate(垃圾,合成酯,雖對肌膚無刺激性,但可滲入肌膚,肌膚無法利用、代謝,只會造成垃圾堆積)


Squalane(雖對肌膚無刺激性,但可滲入肌膚,肌膚無法利用,少量時有滋潤肌膚效果,大量會造成垃圾堆積)


Butylene Glycol(對肌膚無刺激性,多半吸附在角質層,高度水溶性,無大量殘留機會)


Cyclopentasiloxane(揮發性成分,借膚溫蒸散,不會造成堆積)


Polyglyceryl-4 Isostearate(垃圾,乳化劑,對肌膚刺激性低,但能滲入肌膚,肌膚無法代謝,會造成垃圾堆積)


Dimethicone(非揮發性成分,親脂性與親水性接不佳,只覆蓋在角質層,容易清潔或卸妝移去,不會造成堆積的垃圾)


Sodium Myristoyl Sarcosinate(垃圾,乳化劑,對肌膚有留置性去脂力刺激,能滲入肌膚,肌膚無法代謝,會造成垃圾堆積)


Cetyl PEG/PPG-10/1 Dimethicone(垃圾,乳化劑,對肌膚刺激性低,難滲入穿越角質層,容易卸妝移去,不會造成堆積的垃圾)


Hydroxyethyl Acrylate/Sodium Acryloyldimethyl Taurate Copolymer(大分子膠質,沒有風險)


Polysorbate 60(垃圾,乳化劑,對肌膚刺激性低,難滲入穿越角質層,容易卸妝移去,不會造成堆積的垃圾)


Triethoxycaprylylsilane(垃圾,對肌膚刺激性低,難滲入穿越角質層,容易卸妝移去,不會造成堆積的垃圾)


Hexyl Laurate(垃圾,合成酯,雖對肌膚無刺激性,但可滲入肌膚,肌膚無法利用、代謝,只會造成垃圾堆積)


Aluminum Hydroxide


Phenoxyethanol(垃圾,防腐劑,具溶劑效應,可滲入肌膚,肌膚無法利用、代謝,不只有刺激過敏機會,也是垃圾堆積)


Sodium Chloride


Disodium EDTA(對肌膚低刺激性,多半吸附在角質層,高度水溶性,無大量殘留機會)


Butylparaben Ethylparaben Isobutylparaben Methylparaben Propylparaben


(垃圾,防腐劑,親脂性可滲入肌膚,肌膚無法利用,部分隨血液走全身,不只有刺激過敏機會,也是垃圾堆積)


老師的格友一於2012/04/11 09:52回應


老師您這篇寫得真是句句針貶入理,寫得太好了。


縱然世間還是充滿無明的人,任由動聽的話術、美好的包裝,牽動開啟荷包的手。但是您堅定的信念,一定會慢慢澆灌出一片真理的花,讓更多人看到,也從此加入真理的行列。


老師,追求正道雖然寂寞,但您會得到更多肯定,回饋在您的生命修行中。


老師的格友二於2012/04/11 15:45回應:


老師您好:48日高雄上課完即離去的是我,離去原因有二個,老師上課內容太棒了,我不知道可以錄音,用力的一邊聽一邊記,所以我要在記憶猶新時做整理,另一個原因是老師上課非常辛苦,不敢再打擾老師,也想該把時間留給配方開發的學員。


我是老師口中的品牌端的產品教育者,令我最痛苦的是,當公司一支產品上市,我們拿到的是不完整的資訊,我們是看不到完整配方的,跟消費者一樣,只能從成份表單上自顯神通,其餘的資料就是報喜不報憂(只給優點沒有缺點),但真正用到消費者的臉上時,就會產生老師上課說的情況(用不出效果或是多種產品一起使用時產生不良後果)。


產品開發不歸我,但面對消售者及消費者是我,我希望給消售者是正確有用的資料,給消費者可以有效用出產品效果的方法(所以常會違背公司的期望,叫消費者一次只用一項產品,不要往臉上堆太多消化不了的東西)。


今天再看到老師這篇文章,真是感觸很多,這也是我一直想上老師課程的原因,期待是否有一天消費者可以用到自己皮膚真正需要的產品,而不是廠商人云亦云的產品,最 後感謝 老師,高雄上課人數不足還是開課了。


老師的格友三於2012/04/11 21:18回應:


謝謝老師的勇敢,把可怕的真相告訴大家。


請問老師怎樣才能判斷哪種原料會殘留在肌膚中,無法代謝做成堆積呢?現在買保養品有更多要考慮的因素了。


老師的格友四於2012/04/17 11:33回應:


請問老師:大部分的合成酯、乳化劑、防腐劑, 都會有 老師您提到的殘留滲入或堆積的風險。但是,沒有這些有辦法製作產品嗎?會不會根本沒有理想,完全無殘留堆積的產品?所以擦保養品即使洗卸完,問題還是慢性存在?真的始料未及~


我是 張麗卿 老師於2012/04/17 13:01回覆:


商業化的基質與賦型劑原料越來越多。這些新的改質原料,除了品質更精進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能創造更符合消費者想要的外觀、質地與觸感。」。


化妝品配方,無法完全割捨所有對肌膚無意義(甚至有疑慮)的成分,但是可以「減少」使用的種類與添加的占比。怎麼做出商品,關鍵在顧客端能否理性接受「質感觸感較為不精緻」的產品了!


商業的本身,是在做生意。商人供應的是「有市場性」的產品。所以,教育消費者正確的理念,使形成需求,商人才會為這些有需求的人開另外一扇窗。


其實,很多道理跟食物的取捨是相通的。簡單的[麵粉++]就是蛋糕了,但多數人偏愛加了很多修飾添加劑(人工香料、乳化劑、甜味劑、色素..)的美麗蛋糕。


偶而吃這些「加工加料」的食品,對健康影響不構成威脅。大量吃與過度偏愛的方式吃,健康就會拉警報。


對肌膚來說,最簡單自保之道是「簡化保養品項」,畢竟皮膚有更新代謝的能力,不讓肌膚超負荷,即使塗擦的產品沒那麼優質安全,也不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傷害。


談「化妝品配方安全」的目的何在?=張麗卿老師格文之二


前一篇文章化妝品配方「安全」的標準何在?登出後,兩位 皮膚科 醫師留言關切。在媒體寫「有關正確化妝品認知與使用常識」的時間將近20年了,欣慰也樂見更優秀的人士願意鑽研化妝品,且撥出寶貴的時間無償的接力付出。


為什麼寫的文章,都好似在跟多數品牌「唱反調」?那是因為品牌是商人,商人得做生意。脫下品牌商人的身分,回歸到消費使用人的角色時,那文章看起來就順眼多了。(我就這樣的角度去審視內容的中肯)


為什麼推廣的安全理念,幾乎成了品牌行銷時「斷章取義」的好材料或訴求安全產品時的共同資產?那表示推廣是被重視的、對消費者的安全提醒是起到作用的。(我用平常心去看商業架接與商業落實)


年紀越大、對產業的涉入越深,越是能深刻感受到推廣的理想:必須做到「保護消費者安全、提醒政府落實監督、促進產業正向繁榮」三方兼顧。用三個不同角色的角度來看化妝品產業鏈,才能抓住發聲分寸。


不諱言,商業化的基質與賦型劑原料越來越多,原料界這些新的改質原料,除了品質更精進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能創造更符合消費者想要的外觀、質地與觸感」的商品。


化妝品配方,雖無法完全割捨所有對肌膚無意義(甚至有疑慮)的成分,但是可以「減少」使用的種類與在配方中的占比。關鍵還在顧客端能否理性接受「質感觸感較為不精緻」的產品。


商業的本身,是在做生意。商人供應的是「有市場性」的產品。所以,教育消費者正確的理念,使形成具體有形的需求,商人才會為這些有需求的人推出產品。換言之,當愛買「簡單、安全」產品的人數不少時,它也會變成一種商機。


其實,很多道理跟食物的取捨是相通的。簡單的[麵粉++]就是蛋糕了,但多數人偏愛加了很多修飾添加劑(人工香料、乳化劑、甜味劑、色素、發泡劑..)的美麗蛋糕。


偶而吃這些「加工加料」的食品,對健康影響不構成威脅。大量吃與過度偏愛的方式吃,健康就會拉警報。


對肌膚來說,最簡單自保之道是「簡化保養品項」,畢竟皮膚有更新代謝的能力,不讓肌膚超負荷,即使塗擦的產品沒那麼優質安全,也不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傷害。


所以,看文章的一般消費使用人,請不用一時間慌張擔憂「安全的保養品哪裡買?哪一牌?」,而是下決心割捨修飾來的質地觸感、懂得簡化塗擦瓶數。


老師的格友五於2012/04/1810:56回應:


老師的觀點啟發了我。想想一天裡面我們也吃進了一堆防腐劑香料和色素,過度的恐慌也是不必要的。


如 何藉由 老師等專業人士、消費者的自覺,讓安全的化妝品、保養品成為一種「需求」,自然有廠商願意以此訴求在再加以精進。


現今很多診所都有醫美或低敏感性商品,但是醫師的專業不足,只會被廠商的說法牽著鼻子走,不可不慎。


老師諄諄善誘,用心良苦,更激勵我也應該朝此方向提供病患更專業的資訊。醫師在這一方面需要好好的再進修精進,才能給病患更好的服務和建議。


部落格設置目的: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非常有把握與醫學證據,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且協助建立該治療方案的肌膚監測原則與大力推廣


        因為醫學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瘡嗎?因為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嗎?有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的問題嗎?肌膚監測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


        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請訂閱本部落格。這裡還有「微博答客問」欄目開通說明更多影音視頻檔請按這裡


補充閱讀:


「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 2011-12-31 17:01


人乳樣品中發現保養品防曬成分=論壇譯文引介 2011-05-20 15:10


「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2011-09-06 17:16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微博答客問2011110401 2011-11-04 19:10


陷入了護膚保養的完全迷茫期!?partII=微博答客問2011110701 2011-11-07 2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