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裡


補充說明:



十多年前,被病患逼著了解保養品我的看病速度很慢,「溝通品質」算是很好的。病患的濕疹與莫名發炎如果一直無法痊癒,我們就會討論「應該用哪一種保養品?」(類似 齊顯龍 醫師的「護膚品諮詢」)。經過一、二個月,開始發現「品項名是不準確的,應該要試著看成分表」(這是「醫師看成分學名,不看商業藥名」的習慣使然)。特別從Amazon買了幾本「化妝品成分辭典」,開始啃起書來


四年前,初初接觸肌膚監測,還是沒有很清楚「二者的差異」。經過一、二年的操作,才發現「寫的是一回事,得到的是另外一回事」的「娑婆世界觀」(所以我一直堅持「實踐才是王道;practice makes perfect」)。


如同我在保養品「毀容」! 女子臉紅腫潰爛中「告白」的一樣:成分表本身存在太多資訊缺失,「閱讀成分表」可以作為參考,無法作為全然憑據。如果醫療同仁「盡信成分表」,結果很可能導致信任您的病患「受傷嚴重」,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更詳細的分析,還請自行參閱該文­


這次5047先生發表了二篇相關格文,一篇討論「保養品常見的迷思」(化妝品的迷思),除了抨擊「偽」專家現象,也討論了一些不適宜的「迷信」。


更有趣的是化粧品裝填用塑膠容器探討這篇文章我知道「成分會影響容器,最後釋出毒素」這種生活概念(所以我們不敢用保麗龍碗喝熱湯呀),卻從來沒有想過保養品的毒素,有沒有可能來自不適合的容器?


後者當然是必然的現實。只是後者的發生,絕對無法從「成分表閱讀」這種思維發現。特別是讀完第二篇文章後,看到「因為化粧品用材料多元複雜,日新月新,很難馬上就能夠知道狀況」這句話,除了更堅信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檢測」才是真的科學永遠需要進步,只有「肌膚監測」才能真正幫助醫學美容與保養品的進步之外,也浩嘆於知識追求的無窮、「百工斯為備」的真實


不囉唆,引介開始



關於11/23()57健康同學會第160集化妝品的迷思


晚上無意間在轉台時剛好看到該節目,才剛剛開始沒幾分鐘我就想罵人了,節目內容了無新意就算了,根本就是在幫「寶拉Paula」打書,節目裡找的幾個人來談論化粧品,當然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專業領域,這我絕對尊重,但不是隨便找個專業的相關人士就能來談論化粧品啊!


這裡面有誰懂化粧品配方?有誰懂化粧品調製?有誰懂化粧品製程?又有誰懂各項化粧品檢測及化粧品相關專業技術?


答案是:沒有(再強調一次,節目裡的來賓,他們的本職專業是值得尊重)


很可惜我只從化粧品含防腐劑的那個部份開始看,可是光是從這裡看我就快吐血了...


首先當中的一個來賓說:化粧品中所使用的防腐劑有兩種是值得令人注意的,就是甲醛防腐劑(福馬林)及Paraben...


我的第一個反駁來了


請告訴我,市售產品中哪一罐是使用甲醛防腐劑做為產品的主要保存劑?請舉例...


在化粧品用防腐劑的品項中有常見的兩種防腐劑DMDM HydantoinImidazolidinyl urea會釋放出微量的游離甲醛這是要確保化粧品容器內未填滿的空間(或無法完全填滿的空間)不會因為有殘留的微生物附著,而因此在裡面繁殖,進而汙染產品。通常在打開商品的上蓋之後,這些氣體就會散出消失


另外關於Paraben系列防腐劑,衛生局都已經有正式的說明,說它與乳癌之間的關係並無法有直接之證據,請問為什麼要特別注意?在那麼多種類的防腐劑中,Paraben防腐劑安全性是相對之下較溫和的,而且是可以使用在食品中,並經過科學驗證可以經由人體代謝排出,請問為什麼要妖魔化Paraben


接下來討論了防腐劑與化粧品容器的問題。


一開始就單刀直入的說:大開口是的容器在安全衛生上是較有疑慮的,因此使用大開口容器的化粧品,在防腐劑的使用上是較高的添加用量…


我的第二個反駁來了


請告訴我,使用大開口容器的化粧品,在防腐劑的使用上是較高的添加用量,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這完全是外行人說外行話,不懂裝懂。沒錯大開口的容器是比較有微生物汙染的疑慮,但這不是在化粧品本身上的疑慮,這疑慮是出在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及儲存環境,也因此化粧品才需要進行生菌數檢測,衛生品管的管制。


化粧品的劑型多樣特殊,必須依照其特性選擇裝填容器,同時也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必須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包裝容器,並無法全部都使用小開口型的容器。


防腐劑的問題談過很多次了,說到都快懶的回答了,就是有人一知半解的妖魔化,才會讓有些商品做不誠實的標示,然後價格賣的高高的,來欺騙消費者。防腐劑不是要殺死或殺光所有的細菌,而是要使它們受傷不會繁殖,因此安全衛生的控制是在製程,不是在防腐劑的添加濃度越多越好,有效的衛生品管可以降低防腐劑的用量,增加消費者使用上之安全。


節目中還弄了一張表如下:



真不知道標準從何而來?為什麼是開封後個月?而不是開封後個月或個月?



請注意上圖中的第三條:乳液乳霜類不建議放入冰箱,否則使用時會不容易吸收...


這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

請注意上圖中


第一條:非必要,不要化粧...


  化粧已經是非常生活化的行為了,重點是,每天一定要卸除乾淨...


(按:這部份,身為 皮膚科 醫師,我有些意見。除了「非常生活化」不應該當作「吸毒的藉口」,「卸除乾淨」也可能是「過度傷害」的來源。不過,為了各位閱讀的順暢,我們下次再找機會談)


第三條:千萬不要用」擦」的方式卸妝,拉扯皮膚會導致下垂...


  不是所有的卸妝產品都是可以在塗抹完後,直接用水就能清洗,像卸妝油或油性卸妝霜都必須先使用面紙擦掉,才會比較容易移除,我真懷疑寫這句的人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卸妝?拉扯皮膚會導致下垂?請問是要用多大的力量擦臉啊?隨便擦擦臉就會導致下垂?真是胡言亂語...


第五條:定期去角質,就像幫腳跟去除老厚死皮...


  角質層具有保護作用,不是人人都需要定期去角質,況且每個所使用的保養品都不同,有些都已經有添加少量的角質代謝促進成份了,如果還隨便去角質,這只是在傷害皮膚而已,這樣的說法如果被專業 皮膚科 醫師看到一定會開罵的,真的是亂教。


第六條:不要過度依賴面霜和乳液...


  請問面霜跟乳液犯了什麼罪了?面霜和乳液只是一般化粧品的劑型外觀,隨著配方設計的不同,自然功效也會不同,依需求使用有什麼不對?


此外節目中用螢光燈來檢查是否有螢光劑?


這也是在擾亂視聽,還記得之前不久的BB霜的螢光劑事件嗎(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SPF45)?


現在衛生局已經正式發函澄清及公告這是該產品中所添加的防曬劑Disodium Phenyl Dibenzimidazole Tetrasulfonate所呈現的是螢光反應不是添加螢光劑...該還人公道清白時就要還人家...


請參考衛生局的公告如下列網址: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77479


節目裡又拿這個例子來講,是嫌該公司不夠累嗎?


螢光反應與螢光劑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就好像是肉眼看到的顏色是自然界的原色?還是人工刻意添加的色料?


(按:這部份我也有補充意見;請參看關於「保養品內含螢光反應」的正式回答­


節目裡有太多錯誤的資訊真的是越看暈,真的不要外行充內行...



化粧品裝填用塑膠容器探討


琳瑯滿目的化粧品,就像選美比賽一樣,每一罐商品都呈現出不同的感覺,來吸引著消費者,然而在美麗的外表下,卻有著被容易忽略的問題。


請先看看下面兩張圖片: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samlin352000/



香精造成的容器變形



防腐劑造成的容器霧化


這些圖片都是我的同學 林欣儀 先生的碩論研究成果其中的幾張照片


以前大家很少注意化粧品用容器的適用性及安全性,就連這些容器的製造商也不是很清楚,什麼樣的化粧品應該要使用什麼樣的材料所製成的容器。這也是無奈的事,因為化粧品用材料多元複雜,日新月新,很難馬上就能夠知道狀況。因此有能力做初步分析的容器製造商,還能配合透過化粧品製造商所提供的全成份內容,來幫忙篩選適合的容器。


為什麼會寫這一篇?


同樣的理由,就是新聞有播,新聞的內容是說:


有民眾自己自行買塑膠容器回家分裝化粧品,想說比較方便攜帶,沒想到在放置一段時間後,發現用來分裝的小塑膠盒居然了發生溶解現像...


〈獨家〉怕變質!塑膠分7種 分裝要「契合」


對消費者來說這確實很驚人,拿來塗在臉上的東西居然使塑膠容器溶解了,這對完全不懂化粧品原料的消費者來說的確是「難以置信」,甚至開始懷疑這些東西安全嗎?


確實,化粧品所使用的原料是應該要好好的監測把關,雖然有很多原料製造商都會自行進行一些安全性的實驗,但說真的還是不夠...


這些塑膠容器會發生溶解、變型及脆裂...等現象,這些都代表著化粧品中所添加的成份與塑膠容器的成份發生了作用,至於發生了什麼作用?發生作用後,容器本身與裝在裡面的內容物又變成了什麼了?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所有在這產業裡的朋友特別注意,以後選包裝容器時,必須要給多點時間留樣觀察,這是最笨的實驗方法了,因為沒有專業的塑料知識及實驗設備,因此直接用觀察法,慢慢的自己建立資料是必須的動作。


我對這方面也是外行


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歡迎加入FACEBOOK上的COSMETIC CLUB或者是林欣儀先生的BLOG來研究討論。


補充閱讀:


保養品「毀容」! 女子臉紅腫潰爛=廣告/新聞閱讀


關於11/23 ()57健康同學會 160 化妝品的迷思


化粧品裝填用塑膠容器探討


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檢測」才是真的


科學永遠需要進步,只有「肌膚監測」才能真正幫助醫學美容與保養品的進步


關於「保養品內含螢光反應」的正式回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