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美容師,以做臉的方式來服務顧客,當然也包括銷售產品給顧客居家使用。一般來說,皮膚在美容師充分的清潔、去角質、擠痘痘、蒸臉、敷臉之後,「擦上」保養品,對肌膚來說是會「提高」過敏風險的。
如果這時候的保養品是優質的,自然是吸收加分。但如果是「品質有瑕疵的」,像是防腐劑、香料、不良成分,那當然也更有機會傷害肌膚。
一般來說,皮膚出現不應該有的負面表徵,美容師多會以「排毒」來解釋,讓顧客安心。
我要強調的是,產品不夠安全引起的機率其實是更高的(換言之,多數的排毒說法,是一種搪塞規避問題的藉口)。
2. 擦保養品有排毒現象的個案越來越多,是怎麼一回事?
早期的保養品成分超簡單,面霜裡不過是 一兩 種最基本的乳化劑、脂肪醇、脂肪酸、凡士林、蜜蠟、甘油。擦了不會改善多少,但也不會有什麼「排毒」的機會!實在是因為這些成分都很單純、也不太會腐敗滋生微生物,所以防腐劑簡單、加量也少。所以,老奶奶時代,沒人會擦個雪花膏過敏的。
現代的乳霜(或其他劑型皆然),活性成分多,大膽啟用各種植物萃取液、生化萃取液、高營養的油脂,這些原料高營養、高腐敗率、高防腐劑…,所以做成配方時,其成分的複雜度,不是簡單的訴求不含防腐劑、色料、香料、純天然植物性配方等等說法,就能改變現代產品成分複雜的宿命。
所以,過敏現象頻傳,「排毒現象」不斷。料想,未來「排毒說」只會越來越多!
3. 難道說皮膚排毒都是一種謬論嗎?
醫師可以絕對性地駁斥這種排毒說法。但我作為化妝品產業鏈的一員,不想如此斬釘截鐵的否定它!
化妝品界、美容業界,之所以排毒說盛行,其原因之一,還在讓消費者容易聽懂!(譬如我說的話,就有很多美妝達人、品牌教育經理跟我反應過:「老師說的話太學術性,可能要更白話些,要不然美容師們聽不懂。」美容師都聽不懂我的話?還能指望消費者聽得懂嗎?其實我也很無辜ㄟ,我已經是說話最白話文的學者啦!)
所以,美容界說排毒,不是只用在皮膚發生過敏反應,要推託說詞的場合而已。
譬如,對色素斑的理療、面皰肌膚的理療、毛孔嚴重阻塞的調理、肌膚非常暗沈者的調理,剛開始會用比較破壞性的方式(譬如果酸換膚、磨皮去角質、挑痘痘、擠膿皰、清毛孔…),皮膚會有長達一星期以上的煎熬過渡期。因為不這麼先破壞,就無法積極的去改變原來的肌膚問題。而這一類,也會告知顧客,是在幫肌膚排毒!
4. 皮膚到底有沒有毒?需要排毒嗎?
皮膚表皮只有一張A4影印紙的厚度,不良成分確實會有短時間累積現象,但皮膚是往外長的,所以再怎麼樣,只要停止「毒害物」繼續接觸,一段時間( 一兩 個月)自然能回復健康。
當毒害物引起了免疫過敏反應,那可能就不好擺平了。恐怕從此,再度接觸到過敏原,就會再復發過敏現象一次。
皮膚排毒,我的認知比較傾向於「代謝」,也就是皮膚的皮脂、汗、角質,是經由皮膚排出的,凡是可以透過角質更新、毛孔與汗孔排出的代謝物,才會循此路徑排出。
所以,減肥所謂的排毒,像是皮膚出油說是脂肪在溶化、分解,從皮膚流出,這當然就是一種無稽笑話。
至於網友問的「排毒後皮膚真的變得很好」是怎麼一回事?
我只能說,不願意誠實告知成分的產品,即使能在「排毒」後讓肌膚看來更好,在長期使用之後(用超過一年),必然會有不可挽回的肌膚問題(更嚴峻的肌膚傷害)要面對。
正常的保養品,沒有「神力」!即便是雷射、微整型,這種完全取代保養品之永遠不可能達成的任務的醫學美容,都能清楚的交代變美的機轉與手段。在這個凡事必須講證據、證明安全的時代,不能再天方夜譚似的相信不誠信、缺乏商業道德的商品了。
(本文寫於長沙飛回台北的飛機上!幫我淡化了亂流顛簸的機上恐懼感)
我的回應是:
張老師,安好:
經過這兩三年的觀察,我手上確實掌握了不少很奇怪的案例。
單純就皮膚科學的知識來說:
「不良成分確實會有短時間累積現象,但皮膚是往外長的,所以再怎麼樣,只要停止「毒害物」繼續接觸,一段時間( 一兩 個月)自然能回復健康。
當毒害物引起了免疫過敏反應,那可能就不好擺平了。恐怕從此,再度接觸到過敏原,就會再復發過敏現象一次」
這樣的說法看起來是合理的。但是我常常遇到「只要使用某種保養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皮膚會逐漸變壞;之後繼續使用該保養品,過了幾天,皮膚忽然就變好了」。
這樣違反免疫學的案件,我手上不少。只是開了業,就很懶得寫論文。現在正在跟某醫學中心的副院長洽談,請他幫忙著筆。
您提到「醫師可以絕對性地駁斥這種排毒說法」的事,三年前我可以這樣說。三年後的今天,經過無數皮膚專科同儕的相互「擠」盪(<=我也問過許多皮膚醫學界的高手,他們也沒有辦法給個「排毒」以外的答案…大家不願意承認「排毒」,卻又說不出個理論來…),我可以很清楚地闡明:
「我不知道如何用現有的西方醫學理論解釋這個現象,可是這個現象確實存在」。
我觀察到的「排毒」反應,除了出現在保養品使用之外,還出現在同類療法、抗衰老治療的觀察中—這些都不是我執行的治療,但是執行的醫師們都觀察到同樣的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 許多 醫師漸漸吸收另類療法的知識—固著於「傳統西方醫學領域」,我們有太多無法解釋的觀察,「現代」的西方醫學大體是對的,可是在小部分的區域,我們常常觀察到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補足理論的缺失」本來就是西 方醫學 醫師應有的義務。
這幾年來接觸太多西醫界的前輩,特別是教授級的前輩,對於另類醫學的鑽研;晚弟最近也開始研習中醫,就是臨床有許多怪異、不可解釋現象的關係。
謹於新年之際,與您分享。
張老師的回應是:
宋醫師好:
臨床醫師能如您這樣「吹毛求疵」地查證病患肌膚變化者實在不多。我也同意單獨以學理判斷,少了望聞聽切的佐助,很多肌膚現象會被曲解,不是過當治療,就是被忽略延宕治療。
從非皮膚病患者,而是有肌膚困擾者的角度來看現代版的皮膚科良醫,我確實也傾向認同與肯定少數不立即且直接選擇用藥、用儀器治療的醫師,而是協助以更適當合宜的保養方式解決其肌膚困擾。
而不諱言的,要「協助」一個肌膚困擾者,找到問題點、用對方法保養,需要醫師的「時間與耐心」,但這對門診醫師來說,實在太過不符合成本效益!(誰願意租黃金地段開診所、花一個下午只看幾個患者、花時間教患者認識自己的肌膚?但我看到您是這麼地往這樣的執著的在努力)
對於「排毒」,我想給網友的觀念是:擦在臉上的產品必須是「安全的、成分透明的、有人可以把關背書的」前提下才能用。而後續的肌膚反應,也才能無懷疑地去「觀察」肌膚的排毒現象。也才有辦法去推測何以會有「排毒」的反應。也才有籌碼可以讓醫界前輩因為找不到「問題的瑕疵」而無法解釋,而願意開一扇認知的窗,聽另一種可能啊。
補充說明:
這個來回的文章,本來年底就要整理貼出來。因為太多醫療新聞(<=唉…)遷延至今~
關於「排毒」這個議題,我同意 張 老師說的「對於「排毒」這個名詞,必須在擦在臉上的產品必須是「安全的、成分透明的、有人可以把關背書的」前提下才能用」觀念。但是有一點小小補充: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不良成分其實會有很長時間的累積現象」—至少我們自己就抓過「疑似二十年前的遺跡」。
換句話說,「只要停止「毒害物」繼續接觸,一段時間( 一兩 個月)自然能回復健康」的說法,方向完全正確;只是在臨床經驗的補充說明是:如果希望「自然回復健康」,大約要幾個月到幾年。即使應用自然醫學美容的思維,最少也要一至三個月。
另外關於「皮膚到底有沒有毒?」的問題,依據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最多是一些代謝的廢物」。但是「保養品對皮膚的毒性殘留與作用並不存在」這部份,我無法像三、四年前那麼地篤定~我們觀察到的「排毒」反應(<=好轉反應?),應該還是跟「細胞不喜歡非天然成分」有關(<=牽涉到演化中的自淨作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