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敏感肌」定義:

皮膚醫學界至今對「敏感肌」還沒有太多共識——有些醫師覺得是「保養品不耐症」,有些意見認為「對環境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有些人專注於「周邊神經的怪異反應」……無論如何,民眾覺得「這個不舒服、那個繃,還有癢、刺……卻無法跟醫師、家人溝通!」

嚴格思考「敏感」這二個字的字義,應該源自「(過度)敏銳的感觸」,有些人因此簡化成「過敏」。後者遂成為醫學上「敏感」與「過敏」紛亂混淆的根源。

生物存在世間,必須依靠許多感官與外界互動,或覓食或保護自己。動物發展出眼睛與耳朵,協助捕食並避免獵食獸;發展出觸覺與溫冷感受,以避免尖刺傷害或凍、燙傷。凡事有利就有弊,對冷熱感覺過度敏銳,也可能造成生物存活上的困擾——請想像下:如果人類「最適生存溫度」窄縮到攝氏15~28度之間,大概高雄以北冬季無人居住,夏天只能聚集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了……

這是「過度敏銳感觸」的困惑,時時刻刻發生在「敏感肌」患者臉上。

回到定義。

我自己對「敏感肌」的猜想是「無症狀或低症狀潛在發炎反應」。這句話有些繞口,意思就是說「這些組織正在發炎,但發炎反應相對傳統『紅腫熱痛』並不明顯」。如果各位理解了「時時刻刻都在發炎」這個概念,對上述「擦點保養品就難以耐受」、「冷熱濕乾的輕微變化都會跳腳」等「周邊感覺(神經)異常」就不難理解了。

現在,只剩下「這個不舒服、那個繃,還有癢、刺……卻無法跟醫師、家人溝通!」這個問題了……

「感覺vs.證據」以及「肉眼印象vs.放大比對」

先講個故事:「自我感覺消化不良」的患者,有時是輕微胃炎,有時嚴重到胃皺摺整個萎縮(萎縮性胃炎);也可能整個胃鏡檢查「什麼都沒發現」。也就是說「胃壁結構異常,就可能出現功能(感覺)異常」。這事告訴我們:不執行胃鏡檢查,單憑患者「我覺得消化不良」,醫師絕對不可能搞懂患者的感覺來源!

另一方面:胃鏡當然有可能出現「胃壁結構正常,但消化功能(感覺)仍舊異常」。繼續以胃壁病理切片手段追蹤,醫師又讓「肉眼看來沒事,顯微狀態下已經崩壞」的初始惡相無所遁形

從最原始「我覺得消化不良」一步一步抽絲剝繭,所有患者可以被細分為「肉眼下胃壁已經發炎了」、「顯微下胃壁已經發炎了」與「即便是顯微下,胃壁也沒有發炎」這三個族群。換句話說,原先醫師束手無策,「無法理解患者感覺」的狀態,透過肉眼觀察、顯微分析,就可以理解(並且拯救)大部分的患者!

必須「理解」,才能「拯救」

各位慣見的「醫療」,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患者訴說「左手麻木」。醫師思考並分析「左手麻木」的各種原因,經過一連串檢查,最終確認不是心臟問題,而是頸部椎間盤突出,於是給予復健治療。評估過患者年紀與身體、骨骼狀態後,訂定的適當復健計畫。並於該治療計畫執行過程中,不斷監控治療效果與治療風險——治療不足則效果不好,太用力或按摩太久可能導致骨骼碎裂。因此醫師必須持續監測、評估治療效果與風險。從這個「左手麻木」案例中,各位應該已經發現:醫學必須「理解」疾病的原因與狀態,才能夠加以治療或拯救。

從這些「真相」總結來看,我們知道「敏感就是潛在發炎」。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清晰起來:「這個發炎的來源是什麼?」透過「胃鏡案例」,我們又學會「必須檢查才有可能知道」及「顯微檢查並反覆比對可補足肉眼與記憶的缺失」這二個事實。

高血壓要持續監控,敏感肌當然也要持續監測!

如前所述。醫學最好的治療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實在原因複雜(所以難以完全界定),退而求其次的就是「對症下藥」。後者又分為「症狀解除且沒有副作用」及「症狀解除但出現副作用」。

高血壓治療中,醫師十分謹慎地控制藥物——多了出現低血壓休克;少了無法遏止後續腎臟、血管傷害。因此整個治療過程中醫師都審慎檢查血壓,腎臟功能甚至心臟超音波。

回到「敏感性肌膚」。

醫師雖然不知道完整的發病原因,但藉由修復皮膚的正常結構,患者敏感狀態因此漸漸降低,甚至到達「痊癒」地步。這種「調整」當然也可能不足、可能過量。敏感性肌膚當然還有其它病因,目前也難完全確認。但經過幾年縝密監測,我們確定「過度使用保養品」實在是敏感性肌膚重大成因之一。只要放大監測、反覆對照皮膚結構與狀態,絕大多數不明原因的刺癢,其實都有「皮膚顯微結構已經損壞」這個特徵。在肌膚監測指導下對皮膚狀態進行矯治——藉由持續監測並放大比對「抑制敏感」、「修復屏障」各種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皮膚顯微結構的影響,醫師可以協助患者篩選「傷害」、「堪用」甚至「有效」的藥品、輔助保養品或醫學美容療程,從而找出患者維護甚至恢復皮膚正常結構、功能的最佳模式。

這就給了我們「敏感肌很難治療」的重大突破契機:以「十四天不洗臉」、「改變保養品」等方式針對過度或錯誤保養品做矯正,確實有效緩解敏感肌膚的症狀——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持續監測皮膚結構,結果愈來愈改善」可以在邏輯上證明之)

換句話說,「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就是「敏感肌治療」的最佳切入!

如果您正承受敏感肌的痛苦,請盡快尋求肌膚監測。以「持續追蹤、放大比對」來觀察您的皮膚反應。我相信,您很快就會找到肌膚喜愛的方式,正確回到傷害前的美麗狀態。

核心精神聲明: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復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這裏是本部落格電子報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裏(海外也可以)

大陸當當網按這裏

大陸淘寶網站按這裏

香港CP1897網路商城按這裏

新浪健康;好書推薦

補充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大陸請按這裡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

 

arrow
arrow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