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臨床醫師的看法:
#肌膚監測#發佈以來,「因為營光反應顯而易見」,遂成為所有自稱肌膚監測者的首要證明。
小部份正確,大部份錯誤!
首先,在2010年(五年前!)舊文章關於「保養品內含螢光反應」的正式回答中,我就很清楚地告訴各位:
臺灣對於螢光反應的規定不是「不准含有」,而是「不准含有遷移性螢光反應」……不准透過尿水、血液,逐漸滲透到人的皮膚上……「化妝/保養品有螢光反應」這件事不是廠商說了算:①如果廠商願意承認自己的產品有螢光反應,就必須證明「這些螢光反應不會遷移到皮膚上」……②如果廠商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產品有螢光反應,事實上確有螢光反應,這就不用討論了吧…
然後在螢光劑與螢光面膜,酒糟與敏感成因?=2014年12月中國「消費者報導」訪稿,根據人類對藥理學的理解,加上「天然物質也會有螢光表現」的綜合結果,我提出的建議是:
- 1. 一旦廠商的護膚品出現螢光反應(無論任何顏色),廠商有義務說明該反應的成分來源,以便公眾(包括醫學界)檢視該成分的短期安全(實驗室數據)。
(這也是張老師文章的核心主旨)
- 2. 根據「成分短期安全,長期可能出現不同反應」的藥物學臨床歷史,我希望這些產品與成分(無論實驗室安全與否)都能列入長期監測觀察。讓臨床醫師為「長期、大量、廣覆蓋」的護膚品提供不間斷的臨床監測。
(這是我個人對「這包含了很多天然成分、有益健康的成分、有益皮膚的成分」這句話的補充說明與期待)
結論與建議:
「製造商負責研發基礎安全產品,臨床醫師不斷監控這些產品的永久安全」本來就是醫學界與藥學界長久合作的模式(上市後監測;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既然護膚品的使用比藥品都廣泛,是時候讓臨床醫師為「長期使用、大量滲入」這個風險提供科學把關了。
張麗卿老師原文引介:
張老師談螢光反應——
- 1. 螢光增白劑(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能夠吸收紫外光區約330~380nm的電磁波,並在可見光區400~450nm發出藍綠光。
- 2. 當物質受到紫外線照射時,其中某些特殊的化學鍵會被紫外線激發。若被激化的能量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可見光釋出,就可稱為「螢光反應」。所以,有螢光反應,不等於就是含有對人體有毒的螢光劑。在自然界甚至是人體組成的胺基酸中,具螢光反應者亦不少。
- 3. 規範上,將螢光物質分成二種,一種是「非遷移性」螢光劑,通常跟材料溶為一體,像是塑料類,不會因為使用過程溶出,因此對人體無害。
- 4. 另一種是「可遷移性」螢光劑,指添加在製品中,會經由洗滌、流汗或與皮膚黏膜等接觸而被人體吸收的螢光劑。
- 5. 可遷移性螢光劑,是目前添加在香皂中的主要類型。因為不是皮膚的友善成分,因此普遍有著可能會危害人體健康的疑慮。
天然礦物粉體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螢光反應了。譬如頂級的玉石,俗稱翡翠,紫外燈下就呈現:無~強的螢光反應!
目前有不少礦物粉體(像是雲母、二氧化矽等)為了要使具備更好的透光增亮效果,常會作表面鍍膜處理,這類粉體在太陽光下有增白效應,在紫外燈下就會有螢光現象。但因為不溶於油、水、溶劑……,對皮膚絕對性的安全。
天然成分,像是薑黃素(老薑根萃出物)就具有螢光反應。螢光反應的物質,有其結構上的特色,不是螢光反應就有毒。
以下為具螢光反應的典型物質,您看得懂嗎?這包含了很多天然成分、有益健康的成分、有益皮膚的成分。
什麼都怕,真是自己嚇自己,沒意義。
① Triazine-stilbenes(di-,tetra- or hexa-sulfonated)三嗪二苯乙烯類化合物。例如:4,4’-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衍生物體結構。
② Coumarins香豆素。
③ Imidazolines咪唑啉類化合物。例如:咪唑啉類陽離子型界面活性劑。
④ Diazoles二氮二烯伍圜。例如:重氮鹽染料。
⑤ Triazoles三氮二烯伍圜。
⑥ Diamino stilbene sulfonate二氨基芪。
⑦ Biphenyl-stilbenes。
⑧ Benzoxazolines。
⑨ Distyrylbiphenyl。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
網路會員註冊請按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註冊請按這裡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酒糟?玫瑰痤瘡?敏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微博答客問2011073001
!必看!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必看!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