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某校受命撰寫省級教科書;其中一位熟識的老師說,請我務必幫忙撰寫「問題性皮膚化妝品」這個部分。推辭很久(主要是懶)還是被迫趕鴨子上架——他把我的blog內容摘錄並且部分改寫,然後請我修正。
「修正」是很累人的——肌膚監測發現的事實,與傳統美容師的認知差異太大。最主要的差異是「取」與「給」;我們發現問題多半源因過多,因此應該「放棄給予」、「讓皮膚自然代謝」。然而這樣的「取」,基本上是賺不到錢的——同樣的困境也發生在「醫師很想建議感冒多休息、多喝水」;現實情況卻是患者認為「醫師沒有開藥,憑什麼收我的診費?」
因為患者並不尊重知識,所以醫師們往往必須「給」一點什麼東西,患者才覺得「拿到」。從肌膚監測的角度來看,現今的困境就是這樣:明明是「已滿而溢,應當清水洗臉,讓皮膚休息」的狀態,我們建議「十四天不洗臉(清水洗臉)」往往受到譏嘲;倒是「我們有最新的、奈米化的、高效抗敏感成分」受到大量追隨與吹捧。
幾年下來,我們心中的感慨與不平其實少了許多;只是醫學是科學的,這些「高效的」、「抗敏的」、「拼命給予」無論理論或現實上都沒有解決問題,這才是社會與他們個人的損失。心中的不平少了,遺憾從來不曾消失。
該老師剛剛給我寫了封信,意思是「這些編輯者無法理解這樣的內容,要他重改。他決定退出編輯群,對我感到很抱歉。」我跟他說:「我們所陳述的,是整個顛覆他們知識基礎的東西。如果他們接受了,現有教育、產業與收入的結構都很難維持。無論在心理上、自尊上與實務上他們都不能接受,這才是合理的。這也是我一開始拒絕你的原因;並不意外。」
文章既然寫了,還是把它貼出來,省得浪費了。只是要跟各位說明一下:後面的一些美容操作並不是我的完全原意。看文章時請注意核心文義;個別的美容操作就別斟酌了。
南無 阿彌陀佛。20190302於臺北
《化妝品的選擇與使用》第二章:面部皮膚化妝品;第五節:問題性皮膚化妝品
學習目標:
1.熟悉乾性皮膚的特徵。
2.掌握乾性皮膚化妝品的選擇。
3.掌握乾性皮膚化妝品的使用方法。
4.瞭解乾性皮膚日常使用化妝品的注意事項。
重點說明:
就肌膚生理學與肌膚監測經驗看,除非極端種族等體質遺傳差異,所有人都是正常膚質;只因照顧、環境、護膚品使用……等行為,導致乾性、中性與油性的膚況表現。
所有人的毛孔/皮脂管與汗腺及角質蛋白等皮膚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都會自然乳化,形成酸性保護膜。穩定的酸性保護膜回饋確保角質均勻溶解;角質正常溶解又使表皮代謝順暢,表皮代謝順暢使黑素不會莫名堆積,也幫助皮膚的滋潤,不形成乾性膚況。
反之,如果過度清潔造成酸性保護膜初次損失;酸性保護膜損失無法溶解角質,導致角質初步乾燥堆積;角質初步乾燥堆積又進一步堵塞毛孔與汗腺,皮脂腺與汗腺的堵塞引發續發性酸性保護膜損失。更嚴重的酸性保護膜損失繼續惡化角質堆積,最終出現皮脂腺管內脂體(初步粉刺)、黑素堆積;皮膚自我滋潤不足,繼而同時出現粉刺、黯黑與乾性膚況。
熟悉乾性皮膚的特徵:
美容領域中經常提到的乾性皮膚,就肌膚生理學與肌膚監測經驗看,除非如北歐民族與赤道民族的極端種族差異;同一種族、近似居住空間的人群都應該是類似膚質;或者說,「正常膚質」。這些原本近似的肌膚本質只因照顧、環境、護膚品使用……等行為不同,導致皮脂腺管堵塞、皮脂膜乳化不均等生理變異,才會出現乾性、中性與油性的膚況表現。
欲討論乾性皮膚,應從毛孔與汗腺的表現變異談起。首先談談最常見的青春痘。
一、粉刺與痘痘肌:
簡單地看,大部分的青春痘與粉刺可以當作「親戚」。堵塞型發炎青春痘起源於錯誤處理青春期後皮脂的分泌:過度去除新生皮脂導致皮膚乾燥,毛囊開口處角化異常;略多的青春期後皮脂分泌加上堵塞的毛囊皮脂腺開口,就造成青春痘生成。醫學美容臨床多半面對後者;因此實用上可以簡單將青春痘分為「發炎型與非發炎型粉刺」及「囊腫型青春痘」。後者多半需要口服藥物治療,在皮膚科學專書將有更詳盡說明。
1、發炎型與非發炎型粉刺:粉刺的初始原因主要源自角質栓堵塞,最常見的區域是額頭與眼下兩頰部位。促發因素至少有反復摩擦、過度清潔或致粉刺性成分過度接觸。這些因素往往導致毛孔周邊出現發炎反應。主因既然是堵塞因素,發炎前呈現小小、硬硬的角質栓表現。發炎時則表現出中型、硬硬的組織腫脹。發炎後基本上還是小小、略硬的角質栓狀態(組織回復正常觸感)。
另外,伴隨著粉刺生成與堆積;既然粉刺生成源自於毛孔堵塞,如果內部皮脂分泌源源不絕,向外沖出;腺管壁角質不斷新生、累積;結果當然是毛孔漸漸被撐大(「毛孔粗大」現象),形成黑頭或白頭粉刺。
2、囊腫型青春痘:這就是比較傷神,主要源自遺傳體質導致的皮脂腺過度肥大,分泌旺盛。因為腺體過肥大,無論宣洩腺管如何暢通,相對外泌代謝速度都顯過於細小。這種大型腫痛紅痘多半與女生月經週期、男生熬夜抽煙等壓力或荷爾蒙因素密切相關;出現位置在嘴巴周圍與下巴周邊等皮脂腺先天豐厚區域。一旦使用不當的保養化妝產品,或是自行擠壓膿瘡,就可能因後續感染出現凹陷疤痕、色素沉殿甚至局部蜂窩性組織炎傷害的可能。
換句話說,這種痘的主因既然是過度肥大的腺體,與荷爾蒙、體質相關,當然深受情緒等內分泌因素影響。相對來說,粉刺堵塞與否只有很小關聯;治療也主從內部調理為主,外部疏通為輔。
這種青春痘的表現在發炎前多半只是中小、略硬的原始腺體肥大。發炎期間會出現非常大型、硬硬的、觸痛與紅腫表現;此時局部組織大量充血、腫脹、甚至化膿。發炎後則因組織潰爛、排空產生中小、空泡虛按感;甚至出現痘疤、凹陷(化膿排出後的缺損空間)。某些部位壓按時甚至會會發出(卟哧)的空泡聲音。
事實上,亞洲人比較少見極肥大皮脂腺產生的囊腫型痤瘡;因此常見的發炎型粉刺與部份較小的囊腫型痤瘡(至少占臨床案例80~85%),只要做好汗腺與皮脂腺口的暢通,就可以重建酸性保護膜,安全避免粉刺現象,大量緩和青春痘數目與頻率。
上述「腺管大小與腺體比例正常」的意思,就是一般正常皮脂腺體與毛囊頭大小相似(詳見上圖)。然而在雄性激素刺激下,男生與部份的女生,特別是鼻頭、鼻周法令紋(虎紋)、口周與下頷線區域的皮脂會肥大,最後形成如下圖的腺體增生過程,最後形成如下圖右的肥大增生狀態;其大小遠遠超過正常毛囊頭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與囊腫型青春痘不同的粉刺型青春痘則源自粉刺堵塞了排除管道(如上頁圖左的小黃斑),進一步或因痤瘡桿菌的無氧增生,或因堵塞摩擦導致的感染等許多綜合原因,共同導致發炎。如果是下圖的肥大皮脂腺,無論腺管暢通或部份堵塞,都容易發生囊腫型青春痘。
也就是說,醫美臨床最常見的粉刺型青春痘未必因為油脂分泌過多,而是因為出路堵塞不通;對於腺管大小與腺體比例正常的皮脂管道而言,只要毛孔口與汗腺口不堵塞,油脂分泌快一些也不會長青春痘——這個思維很大地幫助了臨床醫學美容的操作。只要維持良好、通暢的皮脂腺與汗腺開口,除了保障酸性保護膜的天然保濕效果外,還可以確保角質的柔軟、溶解,避免新生粉刺與續發性青春痘;同時也減少了痘印色素等續發問題。也就是說幫助皮膚健康,恢復酸性保護膜,除了可以治療已有青春痘與減少毛孔粗大問題,還可以預防新生的粉刺型青春型,幫助美白。
既然瞭解了二者的成因不同,就可以理解囊腫型青春痘當然以處理腺體分泌能力,內服調理為上;粉刺型青春痘則以重建正常代謝通暢過程,正確照護為主。
口服A酸、控油成分護膚品反而更糟:
或許是遺傳、飲食或種族特性,臨床上看到的亞洲人青春痘絕大部份不是非常囊腫型;甚至高達80~90%只是簡單的毛孔堵塞發炎粉刺。然而常見青春痘治療文獻,如使用口服A酸、控油抗痘等思考,往往源自白種人膚質的觀察與治療。然而亞洲人飲食不如白種人油膩;加上種族因素,很可能只需運用輕微控油治療就可以控制得不錯。
臨床實戰上也確實如此:就亞洲人來說,口服維它命A酸或荷爾蒙製劑等強烈控油行為與飲食清淡、作息正常的輕微控油行為(後者最多再加上特殊利尿劑療法),二者臨床效果對亞洲人差異不大,風險或大相徑庭。
從效果與安全的性價比評估,「減少過度控油行為」對亞洲患者的抗痘指導深具意義。因此,即便減少使用口服維它命A酸,鮮少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來抑制油脂;臨床上同樣可以將大部分亞洲人的(類)囊腫型青春痘控制得很好。
只要掌握落實悶敷、軟化粉刺以減少毛孔堵塞的概念與做法——給予大量安全水分與安全油分悶敷,運用物理浸軟原理幫助粉刺再乳化;再藉由粉刺下方脂管天然出油或出汗壓力,將粉刺從腺管中推擠出來。把握「處理毛孔堵塞,讓油脂分泌順暢」的核心原則,亞洲人較常見的粉刺型青春痘就可以改善極多;甚至大部份痊癒。
臨床上確定發現,絕大多數青春痘患者因此獲得明顯改善:除粉刺大幅減少之外,非囊腫型青春痘也大量減少。類囊腫型青春甚至也改善許多。
皮膚紅腫、刺癢同時明顯消失:當毛孔重新通暢之後,真皮內誘發慢性發炎的成分也從毛孔順利排出。結果皮膚紅腫、敏感,甚至是酒糟(玫瑰痤瘡。某些患者也被不同醫師診斷成脂溢性皮炎)都在粉刺改善同時獲得緩解。有些人甚至自覺完全痊癒了。
皮膚的乾燥現象改善:當皮膚恢復正常出油、出汗能力,酸性保護膜因此逐漸鞏固,皮膚的莫名乾燥也獲得緩解。
諸位閱讀到這裏,還是要再度提醒:如果確定是囊腫型青春痘,治療上還是以內分泌穩定為主。只是亞洲人多半不屬於這類型態。另外,考慮雷射抑制皮脂腺的費用、風險等性價比,除非是超巨大囊腫或肌肉猛男、非常確定自己皮脂腺過度肥大、而且不擔心中年後過度乾燥;否則以雷射做強制性全面皮脂腺萎縮治療(早年的「油切雷射」或「控油雷射」)很可能是短多長空的操作。
再則,既然大部份亞洲人的青春痘是腺管堵塞為主,過度分泌為輔;根據中醫調理經驗,暫時口服藥物或情緒修養都有些許幫助,但確實效果還是要回歸到腺管通暢才有評估意義。
臨床上還發現,即便非常嚴重的囊腫型青春痘患者(上述肌肉猛男之類?),亞洲人真正出現肥大囊腫痘占全臉青春痘比例也不超過50%。意思是臉上發現的所有青春痘,額頭、兩頰多半還是粉刺型青春痘,只有口周、下巴等區域囊腫表現多一些。特別是女性患者,雄性激素表現沒有男性患者明顯,囊腫痘的相對比例就更低了。
因此我們才擔心,如果沒有正確區分疾病本質與治療手法;只是一味控油或堅持以雷射、維它命A酸等長期壓制皮脂腺;在抑制囊腫型青春痘的同時,也會過度傷害其他皮膚部位的皮脂腺。結果形成全臉過度治療,乾燥難以改善的長期傷害。
考慮雷射控油的皮膚刺激風險、口服維它命A酸的光敏感風險、荷爾蒙製劑的女性癌症風險等;亞洲青春痘患者不妨採取比較保守、安全的思維與做法:減少有害物質的滲透,減少皮膚長期風險,並確保毛孔暢通,慢慢幫助皮膚恢復健康、恢復正常酸性保護膜機制;青春痘必定大幅減少、痘斑會自動褪去,連痘疤都可以逐漸填平。
換句話說,錯誤治療簡單的青春痘,很可能導致臨床上看到的、困難的「乾性、敏感肌」。
(下接「脂溢性皮炎/脂漏性皮膚炎」篇:「問題性皮膚化妝品」課本章節揭露之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