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妞新聞來問了個問題,我就回答了:「粉刺問題好苦惱!醫師教您正確處理粉刺問題=妞新聞網站邀稿」。然後他們的回答是:「回響很大,反應熱烈。大家都想知道真正的理性保養方式是什麼?都追問更多的細節……」
好吧,「理性護膚」的細節來了……
問題一、請問「悶敷」要用什麼東西悶敷?有什麼步驟與做法嗎?是否有推薦商品?
答:
「悶敷」的原理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利用油與水的強制滲入,造成皮膚的超水合狀態」。
意思就是說,用很多油、很多水,強制讓(乾枯)角質層的乳化作用發生。這是從皮膚醫學中的「密封式療法」演化而來。只是前者多半使用油性藥膏,我們增加水性凝膠罷了。
基本的步驟大約是:「先厚用一層安全油膏/乳霜,之後厚上一層安全凝膠,然後用PE保鮮膜(玉米澱粉保鮮膜更好;PVC與PVDC膜是不行的,怕塑化劑滲出)悶敷至少三十分鐘」。
後來,隨著肌膚監測的進展,我們甚至有患者(自動)增加悶敷的時間到八個小時。我們觀察角質與粉刺軟化效果很好,也沒看到皮膚的結構與功能發生問題,就成為常規建議了。
但是皮膚敏感的朋友,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刺癢,能夠支撐三十分鐘就不錯了。
「悶敷」既然著重在「強制滲入」;「長期監測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必須理解,「強制滲入產品中的水分」與「強制滲入產品中的油分」的意思,往往也代表著「強制滲入產品中的乳化劑」、「強制滲入產品中的香料」、「強制滲入產品中的防腐劑」……從生理與藥理學角度知道,過度吸收無法代謝的成分,結果就是組織負擔;後者也可以看做廣義的「毒素」。因此,「強制吸收」、「強制滲入」這個行為,必須非常確定該產品的長期安全。許多外地的朋友沒有長期安全產品,我對他們的建議就是:
1. 寧可不用、不悶敷,也不要瞎悶敷。
2. 有些朋友因此發明「使用沙拉油(橄欖油也行)+海藻膠(超市賣的,做布丁的那種;又稱為瓊脂)」的自我悶敷方法。後來又有朋友覺得海藻膠太脆碎,繼續「發明」了「1/2海藻膠+1/2地瓜粉」的方法……
建議的產品?我使用的是經過自己六年持續監測的某牌PGA與滋養霜。這個信任史實在太久了,各位自行上網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問題二、安全油脂與安全凝膠之「安全」該怎麼定義?該怎麼選擇?是否有推薦商品?
答:
前面說過,所謂「油膏」,特別是「乳霜」、「乳液」;既然是販售產品,必然就不只是純油脂。即便是純油脂,為了避免太快發生氧化酸敗反應(Oxidative Rancidity),廠商會使用各種穩定技巧,包括充氮、氫化或防腐等手段。因此市售的「非食用式乳霜產品」不會是純粹油脂,而是包括了乳化劑、安定劑……等許多副成分的最終複合體。長期使用這樣的產品,除了必須考慮主成分的效果(例如大家一直討論「果酸乳霜中的甘醇酸或乳醣酸濃度,以及奈米化大小」),還必須考慮主成分與副成分「們」的長期滲入。滲入之後,身體的系統必須有能力將之代謝;如果能夠代謝,就沒有累積問題。如果無法順利代謝(一次的數量太大,或累積總量太多),就可能出現堆積效應,最終產生過量的傷害反應。
要評估一項產品是否安全,各位目前認知的方式是「上市前檢測,確實不含重金屬、類固醇……等等已知毒物」。然而真正的安全認知應當包括藥理學定律(成分既然會滲入體內,就必然會出現效果與作用,因此必須以藥理學方式考慮):「長期反覆監測,確定沒有未知的、累積性的副作用」。這些狀況在醫藥史上比比皆是,從治療孕吐卻出現「海豹胎兒」的Thalidomide,設計為消炎鎮痛最終竟可以預防中風、甚至癌症的Aspirin,到減重卻可能誘發中風的Reductil,治療骨質疏鬆卻導致可能顎骨壞死案例的Fosamax……這許多案例哪一個不是經過非常嚴謹的上市後監測,最終仍舊出現不可預期的好或壞作用?如果各位對人體、自然界有所理解,就知道人類可以掌握的變數太少,只有持續監控,才能從眾多使用後的蛛絲馬跡中,逐漸了解一個成分的完整真相。
相對於成分單純的藥品(多半只有一到三種成分);更複雜的、動輒幾十種化學與天然成分混合的保養品,我們竟然非常相信它的必然安全!?這些長久使用可能導致某些成分的不經意過量,乃至毒性作用,我們竟然漠不關心?廠商們認真而努力地「奈米化」、「超聲波導入」、「微針滾輪導入」乃至「飛梭雷射/點陣激光後導入」……大家只關心效果,竟然不關心累積的副作用?竟然不需要嚴密地監控與反覆對照!?
結論就是,我們想真正確定「這產品是不是真正長期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長期監控——只有真正使用,反覆對照,才能知道產品的成分是不是出現總劑量累積過度,或者不同成分之間的未知交互作用……等狀況。
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這篇文章的核心精神。
問題三、您建議的「角質+安全油脂+安全凝膠=天然乳化=重建酸性保護膜」,也就是所謂的安全悶敷方式,一週要該做幾次?這些原料怎麼取得?以及實際操作的方式該如何進行?
答:
關於「一週要該做幾次?」的問題,最正確的答案是:「依照個人膚況(監測)結果判定」。但是估計各位找不到監測醫師,因此約略地說,每週執行三到五次,每次三到八小時基本上是安全的(我自己診所的患者是建議每天晚上一次,每次八小時。但是再提醒一次:「強制水合」這件事必須密切監控,因此不建議各位在沒有監測下依樣畫葫蘆。)
原料的取得前面說過了,有安全產品的朋友可以使用安全產品,沒有安全產品的朋友,建議使用食用植物油搭配海藻膠(寒天粉,布丁粉或瓊脂)。請允許我再囉嗦地強調一次:如果沒有安全產品就不要瞎用!強制水合也會幫助防腐劑、乳化劑、安定劑……等成分地加強吸收。
具體的操作方式前面也提過了。再補充些細節:悶敷移除後,皮膚的瞬間超水合狀態雖然非常水嫩,卻也容易蒸發散失。這時候經表皮水分散失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很高,必須使用安全油脂或安全霜類加以封補,以確保水合作用的有效性。簡單地說,就是悶敷移除後,簡單清潔洗臉,請立刻塗抹安全油脂或安全霜劑。
①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的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②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還請訂閱本blog。
③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
為什麼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 2011-03-15 16:21
肌膚監測體系對於「詢問其他保養產品」的正式聲明 2012-02-09 16:06
粉刺問題好苦惱!醫師教您正確處理粉刺問題=妞新聞網站邀稿 2013-06-01 00:00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