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http://www.marieclairechina.com/magazine/mc_beauty/


Dear 宋醫師:


真的不好意思,上週說要發您的採訪問題拖了幾天,現在問題終於整理好能發您了。


這次的主題是在探討肌膚炎症;我們將用3位專家會談的方式來完成這次的主題;分別是 皮膚科 醫師(您)、美國的健康自然療法專家Dr. Weil以及一位中醫師,由不同角度來探討肌膚炎症的問題。


這次比較好的是,由於有3位專家一起來回答,所以您不用回答所有的問題。附件的QA,是發給您和Dr. Weil的;您可以挑您感興趣回答的問題答覆即可。


謝謝您。


肌膚炎症的相關Q&A


        肌膚炎症是怎麼發生的?


        肌膚炎症會造成哪些肌膚問題?肌膚處在亞健康狀態時是否可以判斷為炎症?


        肌膚炎症的具體症狀是哪些?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發炎狀態?


        肌膚炎症的等級如何區分?可否依輕度、中度、到重度(或等級是1~31~5)之間的關係來為我們分類說明?


        肌膚炎症和黑色素的關係?


        改善肌膚炎症是否可以減緩衰老?


        如何避免肌膚炎症的發生?一旦發生了,怎樣有效幫助肌膚滅火?


        什麼保養品成分對於減緩或抑制肌膚炎症是有幫助的?


        對於肌膚真皮層內慢性無徵兆炎症(C.S.I.)的發生,是否只能束手無策?有幫助解決的辦法嗎?


        肌膚炎症和肌膚上火是一回事嗎?


        萃取植物的天然抗炎成分、或是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哪個更適合用於護膚品裡?兩者的功效差別?


        是否有某些錯誤的護膚習慣會導致肌膚炎症?這些行為會導致肌膚炎症嗎?


塗保養品拍打肌膚次數過多


按摩肌膚的力度過大


洗臉用力摩擦肌膚的動作


經常蒸臉或做桑拿


其他?


        微血管和肌膚炎症的關係是怎樣的?炎症會導致肌膚微血管血管過度擴張、爆裂的等問題嗎?酒糟鼻、肌膚泛紅、紅色痘疤不褪,都算是炎症的表現嗎?


一項一項回答:


        肌膚炎症是怎麼發生的?=>依照病理學的正式定義,「發炎」指的是「活體組織受到刺激或損傷後的反應;為一種防禦機制,以避免生物體受到感染或傷害」。從這個定義著手,我們可以理解,肌膚炎症」必然是肌膚受到刺激或損傷後的結果。這些「刺激或損傷」可以是有機體,例如病毒或細菌,無論直接侵犯皮膚或間接從身體外發;也可以是無機體,比方化妝品成分、身體的疾病或外界物理摩擦;更可以是環境因子,像是寒熱、濕燥……甚至電擊。中醫提到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其實就概括地統整了這樣的思維。


        肌膚炎症會造成哪些肌膚問題?肌膚處在亞健康狀態時是否可以判斷為炎症?=>先談「肌膚炎症」的症狀。「炎症」發生在皮膚上,除了病理學定義的四大特徵之外,急性發炎可能還包括局部感覺異常、組織液滲出、傷口破損崩解、化膿(白血球與細菌浸潤)甚至出血。慢性發炎隨著時間拉長,逐漸表現出略乾、皮膚厚化、反覆糜爛……終至感覺異常、功能喪失。


在談「肌膚亞健康」。如果各位以這五個關鍵字在網路上搜尋,一定可以找到許多正確,更多卻是胡說八道的產品與療法推薦。


首先「亞健康」本就是個新名詞,正式西醫學界尚未完全接受。以「身體亞健康」為例,指的是「醫療上查不出毛病,但總是覺得這裡有問題、那裡有痠痛」。遵循同樣的思路,「肌膚亞健康」討論的是「皮膚未必有紅、腫、熱、痛;但就是不正常」。換句話說,「肌膚亞健康」可能出現了發炎定義中的紅、腫、熱、痛;但都在非常輕微,不構成明顯症狀的前提下。至於其它組織液滲出、化膿……甚至厚化、糜爛……等問題,更不應該屬於「肌膚亞健康」的討論範疇。


目前對於「肌膚亞健康」比較有共識的形容就是「敏感肌」。後者同樣是皮膚醫學界困擾而未正式承認的一個名詞。如果一定要討論,肌膚亞健康」或「敏感肌」勉強可以定義為「無症狀發炎反應」;而且因為「無症狀」,因此表皮表現通常正常,單純在真皮微血管內皮靈敏度增高、白血球與淋巴球略微增加、巨噬細胞與肥胖細胞(mast cell)表達敏銳……等正常邊緣表現。


        肌膚炎症的具體症狀是哪些?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發炎狀態?=>從上述討論發展,「肌膚炎症的具體症狀」就很清楚:必定有紅、腫、熱、痛四大特徵;或許伴隨著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徵候。至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發炎狀態?」,實話說,在社會工作壓力巨大,彩妝與保養、醫美療程頻繁的今天,如果各位覺得自己的皮膚開始「變得敏感」,就必須懷疑「真皮無症狀發炎反應」的可能。經過肌膚監測之後,在50X皮膚鏡表皮表現中,表皮無法維持基本的紋路、腺管、毛髮等生理結構,酸性保護膜出現損傷,就是皮膚受損發炎的具體表現


        肌膚炎症的等級如何區分?可否依輕度、中度、到重度(或等級是1~31~5)之間的關係來為我們分類說明?=>目前皮膚炎(dermatitis)的正式定義,就是急性(出現急紅、滲出液……等症狀)、亞急性(暗紅或淡粉紅,滲出少,開始有些乾燥、感覺異常)與慢性(正常或灰暗膚色,多半厚化,感覺異常)三種分類。美容編輯所關心的「肌膚炎症」其實更偏向「肌膚亞健康」,也就是俗稱的「敏感肌」。後者目前沒有公認的分類方式。我個人根據肌膚監測的觀測結果,依照生理結構分類方式分成了「表皮傷害」、「真皮混濁」、「毛髮損失」與「微血管損傷」四個等級。至於功能性的分類方式(例如:舒服、敏感、酸軟……等),目前還沒有學者提出。


        肌膚炎症和黑色素的關係?=>嚴格思考色斑形成過程,各位可以發現「發炎」與黑色素的形成密不可分——無論是曬傷、摔傷、蚊蟲叮咬、青春痘化膿甚至是病態的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所有產生後續色素沉澱的過程,都因為發炎組織產生發炎物質(例如細胞激素cytokine或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最終刺激黑色素細胞增生黑色素顆粒。我們可以說黑色素顆粒的增生都與發炎相關;甚至更大膽地認為,必須有發炎過程,才會激發黑色素顆粒增生


        改善肌膚炎症是否可以減緩衰老?=>當然!從發炎的機轉與產物來看,發炎雖然是組織的自我防禦機制,但是「傷人一千,自傷七百」是跑不掉的。現代醫學發現身體的慢性發炎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許多重大健康風險,就是因為發炎物質本身也具有破壞能力。


「衰老」是細胞自我修復能力逐漸衰弱的表現。慢性發炎除了發炎物質主動傷害組織,造成細胞傷害壓力大增;而且細胞必須不斷自我修復,也會大量消耗細胞原本用於發展、維護健康的能力。一來一往之間,組織持續遭受傷害,而且沒有能力維護自身健康,當然會加速衰老。妥善地控制發炎,降低不必要的發炎反應(不能完全抑制,以免降低身體的基礎免疫力),必然可以減緩老化速度


        如何避免肌膚炎症的發生?一旦發生了,怎樣有效幫助肌膚滅火?=>身為 皮膚科 醫師,這個問題的第一個瞬間反應就是「防曬」!無論長期或急性,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甚劇,防曬確實是預防肌膚發炎的最重要關鍵。然而「敏感肌」盛行的今天,以我個人幾年肌膚監測的觀察歸納,「錯誤保養品使用」、「保養品成分過度滲入」與「錯誤醫學美容療程」等因素,甚至凌駕於防曬傷害之上!因此目前我對門診來診者的要求是「謹慎思考保養品與醫美療程的必要性」。


也就是說,既然懷疑錯誤保養品與錯誤醫美療程,「讓皮膚休息」是「有效幫助肌膚滅火」的第一個關鍵點(因為抽菸咳嗽者,最重要的治療基礎是「戒菸」)。其次,無論給予任何營養補充或是治療,必須詳細觀察皮膚細胞的真實反應;許多治療(例如類固醇)或許一時感覺舒爽,長久未必是個好主意。「感覺良好」這件事是做不得準的,必須真實觀察細胞反應,持續監控皮膚生理結構與功能的真實改變,才能確定所給予的治療究竟對於皮膚長久影響是正向的?還是傷害的?(詳見:「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


先停止主動傷害,再加上一些幫助肌膚排除內部傷害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避免引起更多「肌膚炎症的發生,並有效幫助肌膚滅火」。


        什麼保養品成分對於減緩或抑制肌膚炎症是有幫助的?=>單純以成分論,洋甘菊、蘆薈類都有減緩皮膚發炎的功效。然而這樣的討論是錯的!


首先,無論任何成分,「適度使用是好的,過量使用是壞的」。也就是說,任何成分過度給予,都可能引發組織的毒性反應,這是藥理學的聖律。各位可以思考:我們對藥物的使用多半是幾天,最多是幾週;然而保養品的使用往往是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持續使用。「廣人群、大面積、長時間」的保養品成分滲入,其實正是現在「敏感肌」盛行的主要原因。「什麼保養品成分對於減緩或抑制肌膚炎症是有幫助的?」這個問題,不僅應該討論「什麼保養品成分」,還應該討論「如何確定使用劑量是適當的」。後者,又回到「持續監控皮膚生理結構與功能的真實改變」這個科學結論上。


第二個應該討論的是:現實狀況是民眾買不到「洋甘菊」!民眾買得到的是「洋甘菊++防腐劑+安定劑……」的商業成品!當我們思考「什麼保養品成分……」的時候,必須回到現實世界來:我們使用的終端產品是混合物,不是單一或幾個有效成分的純粹組合。即便討論「5%洋甘菊原液」,我們也必須謹記在心:真正影響皮膚健康的,究竟是「5%洋甘菊」,還是「95%的其它成分」?


我是位 皮膚科 醫師,廣義的科學工作者。在科學觀察中,我們時時記得「這是一個現實世界」。單純、理論地討論「什麼保養品成分……」是沒有意義的,仍舊只有「持續監控皮膚生理結構與功能的真實改變」,才是現實生活中唯一合理、科學的作法。


        對於肌膚真皮層內慢性無徵兆炎症(C.S.I.)的發生,是否只能束手無策?有幫助解決的辦法嗎?=>醫療上討論治療,必須先討論致因。「真皮層內慢性無徵兆炎症」在前面第二條中敘述過,除了曬傷、環境壓力之外,致病原因很可能是醫學美容療程過重或保養品成分累積過度。


既然思考「皮膚已經受損」而且受損原因傾向於「保養品成分的過度滲入」,臨床中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停止保養品使用」。多年來藉由肌膚監測,我個人將 皮膚科 醫師慣用的「停止保養品使用」這個技巧,更清楚地發展成「斷用保養品與洗面乳、藥品……等外用成分;然後觀察皮膚真實反應」這個俗稱「十四天不洗臉」的實用技巧。


藉由觀察「十四天不洗臉」之後皮膚的顯微反應,我可以更細緻、更準確地協助與指導皮膚受損患者的自我修復及營養補充。經過幾年的實際操作,我們確實大幅改善了多位「敏感肌」患者的臨床症狀。「藉由肌膚監測確定皮膚的真實反應」應該是最安全、最科學;大幅減少皮膚發炎的最好方式


        肌膚炎症和肌膚上火是一回事嗎?=>非常抱歉,「肌膚上火」對於皮膚科西醫師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名詞。我沒有辦法理解,因此沒有辦法回答。


        萃取植物的天然抗炎成分、或是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哪個更適合用於護膚品裡?兩者的功效差別?=>這個題目的主要核心回答應該回到第八題:只有劑量是否適度、合宜的問題,沒有天然或化學合成的差異。但是對於「萃取植物的天然抗炎成分」與「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個人有二個非常有趣的「提醒」:


a、    萃取植物的天然成分」往往具有光敏反應(就是會幫助光合作用的成分),因此使用「「萃取植物的天然抗炎成分」必須格外小心防曬、敏感反應的問題。


b、    因為純度與效價的關係,「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單位效果往往高於「萃取植物的天然抗炎成分」。意思是說,「一公克的純化水楊酸顆粒」可能比「 一公斤 的柳樹皮萃取溶液」效價更高。因此使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時必須更小心遵守適量、不刺激的準則。因此「持續觀察組織的真實反應」在使用「化學合成的藥物抗炎成分」時實用價值更高,也更重要而珍貴


        是否有某些錯誤的護膚習慣會導致肌膚炎症?這些行為會導致肌膚炎症嗎?塗保養品拍打肌膚次數過多……其他?=>第一題提到:「肌膚炎症」必然是肌膚受到刺激或損傷後的結果。這些「刺激或損傷」可以是有機體,例如病毒或細菌,無論直接侵犯皮膚或間接從身體外發;也可以是無機體,比方化妝品成分、身體的疾病或外界物理摩擦;更可以是環境因子,像是寒熱、濕燥……甚至電擊。


美容或醫學美容療程,基本上都有些「先破壞、後建設」的鍛鍊意味。然而各位必須理解,這些「鍛鍊」必然需要修復時間,而且「鍛鍊」強度也必須是身體能夠承受的。雖然健身可以幫助肌肉強健,如果前一天健身強度過強,也可能造成肌肉拉傷的困境。因此,確定美容或醫學美容療程的絕對安全,就是避免「護膚習慣導致肌膚炎症」的不二法則。這個「確定」的實際作法,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微血管和肌膚炎症的關係是怎樣的?炎症會導致肌膚微血管血管過度擴張、爆裂的等問題嗎?酒糟鼻、肌膚泛紅、紅色痘疤不褪,都算是炎症的表現嗎?=>肌膚炎症」既然是皮膚自我防禦、修復的過程,「增加局部營養供應、並且快速移除傷害物質」當然是重新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身體會先以「微血管擴張」來增加局部的營養進入、污物排出等雙向溝通。如果這樣的單一血管擴張效果仍舊不足,當然就會增加血管的數量,也就是「微血管增生」。


簡單地說,急性皮膚發炎時,微血管會先以大量擴張作為緊急因應。如果皮膚的發炎壓力持續存在,進入亞急性、慢性發炎階段,「微血管擴張」就是必然的生理反應。這就是「酒糟鼻、肌膚泛紅、紅色痘疤」持續發紅不褪的根本原因——皮膚仍舊處於「慢性發炎階段」


我的結論:


保養品價格相對低廉而普及、醫學美容盛行的今天,表面上是「敏感肌」,實際上是「慢性無症狀肌膚炎症」的存在,成為皮膚醫學的重要課題。


要想預防「肌膚炎症」的發生,或者降低既有「敏感肌」的嚴重程度;「阻斷病因」是一個重要策略。阻斷了主要的「肌膚炎症」誘因,也就是錯誤保養成分的過度累積,以及醫美療程的錯誤使用,我們才能進一步談到「正確治療肌膚炎症」


想要「正確治療肌膚炎症」,除了「阻斷病因」之外,可以考慮給予一些安全的營養物質。所謂「安全」,當然意指「經過長期監測之後,確定長期劑量不影響皮膚解剖生理結構與生理功能」。這部份,就是我一直提倡「實際監測細胞反應」的肌膚監測行為;後者其實就是藥理學現實中使用已久的上市後監測(PMS機制。


因為上市後監測機制,人類因此避免了許多原先不明顯的藥物副作用。將這個機制引進到使用更廣泛、影響人群更悠深的保養品領域來, 皮膚科 醫師才能真正為人群的身體健康(不只是皮膚健康)作良好把關


這是 皮膚科 醫師身為科學工作者的天職。


部落格設置目的: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非常有把握與醫學證據,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且協助建立該治療方案的肌膚監測原則與大力推廣


        因為醫學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瘡嗎?因為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嗎?有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的問題嗎?肌膚監測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


        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請訂閱本部落格。這裡還有「微博答客問」欄目開通說明更多影音視頻檔請按這裡


補充閱讀: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 2011-01-06 18:10


「安全」保養品的討論=張麗卿老師格文後續討論 2012-04-19 15:39


「乳液=++介面活性劑」的再一次解釋 2011-03-17 21:45


不可忽視的重要配角(56.com的影音視頻)


敏感性肌膚的產品使用問題=又乾、又油、又粉刺、又膿痘、又敏感、又發炎 2011-02-12 16:55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肌底液」到底是什麼玩意兒?=201208月號中國精品購物指南雜誌採訪 2012-08-01 21:10


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 2012-03-22 15:47


「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 2011-12-31 17:08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1-06 20:30


從「先破壞、後建設」談除疤!? 2011-03-17 16:24


什麼樣的醫學美容治療,「一定」要配合肌膚監測?=微博答客問20110827 2011-08-27 18:22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2011-01-06 18: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