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說明:
跟台灣一樣,這兩年大陸飛梭雷射(<=對岸稱為「點陣激光」)甚囂塵上。看來儀器商的全球炒作能力實在超強!
然而醫療是有風險的!任何新技術、新儀器都不會是絕對安全的;甚至不會是很安全的(<=「新儀器」、「新技術」的意思就是「沒有太多經驗」,不是嗎?)
結果,隨著這個機種的莫名風行與壯大;相伴隨的優點與缺點也跟著明顯起來—因為「醫療確實有風險」,受到飛梭雷射傷害的案例愈來愈多,其實是可以預期的。
這次引用大陸論壇的另外一篇文章,飛梭雷射:有效or炒作?;因為大 陸 醫師們已經討論熱烈了,我就不多加點評,請各位看「原汁原味」的其他醫師意見…
(導讀:新的儀器,就會有百家爭鳴的看法…身為受術者,願意接受百家爭鳴的現象與結果嗎?)
版主發言:
在廠商及臨床用家的積極宣傳推動下,飛梭雷射磨皮(fractional laser resurfacing)技術上市至今一直是市場熱點。但是,隨著相關副反應報導日益增多,對飛梭技術的質疑再度受到關注。
其實,自其上市之初,業界對飛梭技術的質疑就已有之。飛梭技術是否真的如宣稱那樣「更有效」、「恢復時間更短」?飛梭技術是否也將像「鋸齒線懸吊」等曾經風糜一樣,終將「曇花一現」?
美 國 醫師Joseph Niamtu, III, D.D.S. 近日在媒體發文(原文:"New!" "Better!" "Less downtime!" Is it just me, or does all this sound familiar?)表示,飛梭雷射效果不如期望。其觀點頗具代表性,摘要如下:
1. 傳統汽化式雷射(如CO2)磨皮仍然是最有效的療法,飛梭雷射並未能取而代之。要改變由於20年(甚至更長時間)時間形成的皺紋,傳統汽化式雷射磨皮長達數周的康復期是值得考慮的代價
2. 飛梭雷射的恢復時間縮短並不顯著,而且通常需要增加治療次數為代價
3. 飛梭雷射還是雷射。飛梭技術的採用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雷射的創傷性
4. 飛梭技術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至少目前仍未達到期望
5. 對於新興技術,應保持冷靜、開放的心態,不應抵觸,也不應盲目接受市場宣傳
據瞭解,我國同行對飛梭雷射也存在類似分歧。您怎麼看?
醫師A:
飛梭雷射其實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將任何一束或一個波段的光分成幾束甚至幾十束,目的是讓光斑的熱損傷區之間有正常的(或末受損傷的)皮膚組織存在,與傳統雷射相比減少形成損傷性瘢痕的可能」。
根據雷射的波長和對組織的治療反應不同,分為汽化性和非汽化性兩大類。
從個人使用CO2飛梭的經驗看,有如下體會與同儕分享:
一,飛梭治療後的恢復期縮短並不明顯
二、針對皺紋的治療應該是輔助性的
三、選擇合適的能量和覆蓋率,可以整體改善皮膚的老化狀況(皮膚光澤、毛孔粗大、表皮色素、皮膚鬆弛、細小非動力性皺紋等)和淺表的凹陷性疤痕,這方面作用強於其他的光子或雷射治療
四、如果配合其他的雷射或光子機治療效果會更為顯著,同時可以儘量的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五、術前嚴格選擇皮膚種類和分析基礎皮膚狀況,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是減少術後併發症(特別是色素沉著)發生最有效的方法
六、飛梭雷射並非就是安全的雷射,切忌盲目相信廣告宣傳,加大能量操作,以免形成瘢痕
醫師B:
飛梭雷射現在市場和廠家的大力推廣上對消費者的吸引是毫無疑問的。
但目前為止,雖市面上有多種不同波長的飛梭,更有無創和微創兩種,在臨床療效上對於治療醫師來說,仍是有許多問題存在。
例如:臨床療效的肯定,術後短時間恢復,術後併發症等,都還需進一步的改進。
所以,我本人認為,雖飛梭在臨床上還有或多或少這樣的不足,但我相信在醫學美容市場上,它肯定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醫師C:
飛梭雷射治療由於在治療點外保留大片(與治療點相比)非治療區,其恢復時間肯定比全面積治療要短得多,這一點恐怕連不懂醫的人也會承認。在恢復期的長短上,CO2雷射脈衝寬,在汽化坑四周不可避免得產生焦化甚至碳化層,估計其恢復時間一般需一周。
Er:YAG一般需要3-4天,Er:Glass 1540nm恢復時間最短,約需1-2天。
需要多次治療是飛梭雷射的唯一缺陷,但每次治療恢復時間短,這要比全面治療需近一個月的downtime好得多。
關於負效應主要集中在疤痕的產生和色素沉著,這與患者遺傳,皮膚和病灶狀況,醫師治療使用的雷射波長,點能量,點密度,覆蓋率,治療後的護理,尤其是避光情況諸因素都有關係。
本人曾發表一篇譯文,美國一個診所用1540nm治療961次未發生一例不可恢復的後遺症;只有飛梭雷射才能做到。傳統皮膚再生與飛梭皮膚再生在術後恢復時間,負效應等方面是無法比擬的。在治療效果上,脈衝光由於穿透深度有限,與飛梭雷射更不能相提並論。目前國內開展飛梭雷射治療時間很短,而且主要是利用CO2掃描式,2940nm還很少,1540nm臨床幾乎還沒用。現在就說什麼炒作為時尚早。
醫師D:
飛梭深度至少需要超過300微米才會有效。因此SCITON的PROFILE和LUMENIS的UltraCore都會有效,而飛頓的所謂圖元就僅僅是炒作了。
更正一下樓上的說法,目前我國Sciton的Profile的用戶大約有30家,遠多於Lumenis的CO2雷射飛梭用戶。後者大約不超過10家。
醫師E:
飛梭雷射屬雷射技術革新而非革命,朝微創化治療方向跨出了一步。新技術的引用,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學術界一向喜好所謂熱點的追逐,其效果往往被不同程度的誇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大量的實踐應用,其效果定位自然會得到合理的還原。作為使用者,針對黃種人皮膚及個體的特殊性,如何掌握合理的治療參數,如何選擇好理想的適應症,如何預防可能的併發症,這更值得我們去用心的探索、積累和總結。
醫師F:
嚴重同意醫師E的觀點。飛梭雷射強調的是安全、穿透更深,我個人並不認為是個革命性的技術,還需要在亞洲人皮膚做大量的摸索,才能真正評價飛梭技術的優劣性。
醫師G:
看了各位的評論,我有疑惑。一看就知道各位是沒有真正在臨床上使用過飛梭雷射的。
我在臨床使用過CO2,2940,1540的飛梭雷射主要有幾點心得。
1、CO2的效果最好,恢復期不是很長。最長的一位病人是做的全臉,大概是15天全部脫落乾淨。色素沉澱機率是5%左右,有疼痛感,需要表淺麻醉。可以做一些大型疤痕,效果不錯,優於微晶磨削。
2、2940的疼痛感比較強,痤瘡疤痕的療效明顯。臨床使用範圍不是很寬。出乎意料的是色素沉澱高於CO2,恢復期比CO2要短。
3、1540的臨床使用也不是很寬。有明顯的色素沉澱,幾乎是20%。在我自己身上試用時幾乎是100%。所以我不是很認可非汽化的,覺得不是很適合亞洲人。
以上是一點心得,代表個人意見。開始我覺得非汽化的飛梭的安全性優於汽化型的,現在臨床的事實正好相反,也希望同行多多試用,發表看法,我就抛磚引玉一下了。期待…
醫師H:
非汽化飛梭療效低於汽化性飛梭,安全性也低於汽化性飛梭。
醫師I:
醫師G說「一看就知道各位是沒有真正在臨床上使用過飛梭雷射的」,顯然過於自信或自負了。不知醫師G是基於多大的治療樣本而得出了上述所謂的經驗或心得。相互間謙虛的進行探討應該是值得提倡的學術氛圍,在博大精深的學術面前,我們沒有一個人具備驕傲的資本。不是嗎?
醫師J:
我們提倡學術交流,鼓勵大膽發言。只有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
希望有臨床操作經驗的師兄門多提出些實際的資料,比如誰家的機器,什麼技術參數,不同病症的治療效果,以及術後的皮膚恢復問題。
醫師K:
嚴重同意樓上所說!要謙虛哈!
嚴重否定king所說!色素沉澱機率鉺雷射高於二氧化碳
堅決支持:
效果:二氧化碳>>2940 微汽化>>非汽化
風險:二氧化碳>>2940 1540主要形成柱狀熱損傷區域,大量熱積聚,風險>>微汽化
醫師A:
從個人使用的經驗看,不管是哪類雷射治療,其色素沉著發生應該給基礎皮膚(特別是有無黃褐斑)、機器性能、醫生的操作、術後的護理、環境因素等綜合來評判。本人從來不相信哪種機器或哪個參數有神奇的效果。雷射只是光,只有物理特生,作用於人就要與人的生理和病理相結合,才能討論其有效性和副作用。
回顧性分析(本人因為不做基礎研究,沒有進行過統計學處理),不管是汽化還是非汽化性雷射治療,如果治療適應症和基礎皮膚情況選擇得好,色素沉著發生機率差異性不大,從治療效果來看,由於二氧化碳雷射的熱效應要大些,所以效果優於別的雷射。
醫師L:
不知道醫師G使用的分別是那台設備,非汽化的安全性應該是優於汽化的,特別在色素沉澱機率上。另外非汽化飛梭更多傾向於光老化、皺紋方面的治療,所以應用範圍上,我覺得和汽化不能相提並論。還有CO2的恢復期遠遠低於鉺雷射,好像不符合雷射的原理。個人觀點,歡迎更多朋友給出建議。
醫師M:
飛梭雷射做磨皮治療選不同的探頭至關重要,亦要選對適應症,這決定了磨皮的療效。
從我的臨床觀察來看,pixel Er:YAG(2940)對油性皮膚的改善有明顯的療效,能夠減輕痤瘡,去除痤瘡印,收縮毛孔,去除黑頭等。應該知道的是它不是萬能的,有一定的治療適應症。它對問題性油性皮膚的改善遠遠超過了其他雷射及強脈衝光。
醫師N:
我科用的是2940的飛梭雷射,恢復時間的確比較短,注意使用的能量及治療後護理,也未發現明顯副作用,當然,我們尚需多治療觀察病例。
補充閱讀:
其它補充閱讀:
青春痘、痘疤、色素、飛梭/光纖/粉餅雷射、電波拉皮…很多方法,更多疑問!?
主題:點陣式鉺雅鉻微飛梭探頭的相關問題—談瑞昇體系「肌膚安全優先」的思考模式
主題:酒糟/敏感性肌膚解答之三十二=醫師建議我做柔膚雷射?還要考慮飛梭雷射?
對於TRT(Thermalrelaxationtime;熱弛豫/緩解時間)的解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