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稿前言:
為了配合現代人追求「速食」的觀念,不少保養品或彩妝,都強調馬上見效。無論是細紋、毛孔遮掩、急速亮白等功效,有時透過示範、試用成效,往往都讓消費者眼睛為之一亮。
這其中似乎另有奧秘。
有些強調奈米微細,才有如此「效果」;不禁讓人聯想到以前流行一陣的「電氣面膜」,其「美白神效」引起當時許多節目熱烈介紹,當藝人試用後也紛紛驚呼「神奇」。後來被發現其「美白神效」是來自於「矽」,由於矽附著於毛孔中,搭配光線折射產生亮度,便讓視覺上產生神奇的效果。
然而令人憂慮的是:
l無論強調粉質如奈米般纖細,或是因其他成分所顯現的神奇效果,對消費者的影響除了使用後「看」起來效果很好之外,是不是會造成清潔上的死角?短期間或長期下來對肌膚是否會產生傷害?
l是否有哪些特殊成分,確實可以產生「瞬間亮白、無暇」的神效?
l使用這類產品,使用或皮膚清潔方面是否需要特別注意?
自從1954年麥當勞創業以來,隨著現代人愈來愈忙錄,對待事物的耐心愈來愈少,「速食」儼然成為主流。身為皮膚專科醫師,身為醫學美容的執行者,我的觀察興趣不在於速食,當然也不在於愛情而是保養行為,以及保養品。
專家…專門害人家?
某一天逛書店,發現一本**小姐撰寫的「美女的教科書-**的超美容學」。回家細細翻月之後,發現這位所謂的「日本美粧教主、資深美容評論家兼美容明星」果然有很煽動的語言功力。如果不是對於醫學與美容的基本修煉,我也幾乎成為她的信徒…
讀完之後心裡百感交集—「專家」與「類專家」的差異如此巨大,一般的消費者是沒有辦法分辨的。正想在自己的部落格寫篇文章分析清楚,就接到醫美人雜誌的邀稿信件。
細微的差異是這樣的…所謂「專家」,指的是專業知識清晰、完整以及最重要的…「完全正確」;「類專家」基本上算是專業知識清晰、接近完整但「不完全正確」。「類專家」不是心存惡意的壞人,但因為善意的出發,誤人往往更多。
拿這本書做個例子;**小姐顯然「專業知識清晰」,我相信她也很清楚俗稱的「美容保養品」其實分為「彩粧品」與「保養品」這兩個大領域。然而她的文中有幾篇討論到「快速的美顏保養品」時,無意中散發出了不同的,卻可能帶來極大傷害的觀念。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這個觀念的正確版本是:「彩粧品是彩粧品,保養品是保養品!」
很怪異,是嗎?這就是「觀念不完全正確」與「觀念完全正確」的差異所在;也是科學界一向強調的「邏輯,是生命最重要的事務之一」。
把俗稱的「美容保養品」切割為「彩粧品」與「保養品」二個大項,目的不僅僅因為學術或商業的需求,而是醫療上的不同認定。我雖然不清楚彩粧品業界的科技現況,然而對於皮膚專科醫師來說,由於化學顏料的可能存在,彩粧品對於皮膚一定有某種程度的負擔(或傷害?)。因為這樣的擔憂(我相信不只是皮膚專科醫師而已),彩粧業者才會有自發性的改善行為—或者強調彩粧的油彩包裹技術,可以「減少肌膚的刺激與傷害」;或者直接說是礦物質彩粧,所以「不會傷害肌膚」(以上都是業者的說詞,我們僅做摘錄,不予評論)。
彩妝的目的是美,不是健康!保養的目的是健康,不只是美!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至今尚未出現「彩粧品可以增進肌膚健康」的「證據」,甚至只是「說法」。
然而保養品不是這樣的—從「保養品」這個品項問世的那一天開始(五百年前?三千年前?),人們強調的就是「使用保養品,可以使肌膚維持健康亮麗的狀態」。換句話說,保養品的使用目的,從來就是「維持甚至是促進肌膚健康」。
這就是「專家」與「類專家」的差異—所謂「不完全正確」的意思,並不是「完全不正確」;而是指「在幾乎全部正確的觀念中,摻雜了一個邏輯錯誤的、負向的觀念」這種狀態。如果這個負向的觀念正好是在非常重要的樞紐位置,就會造成整個知識系統的錯誤,造成「誤人子弟」的結果。
我們使用保養品的目的,既然是「維持或促進肌膚健康」;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肌膚健康」這個主題。如果使用保養品時,我們的重點竟然放在「快速」之上,比方說「快速美白」或是「快速讓肌膚變得平滑」,甚至寧可略為犧牲肌膚的健康;這樣的使用目的其實就成了「彩粧品」而非「保養品」了。
既然了解了「保養」的真意,我們才能夠談論到本次的主題。
產品暴起暴落,廠商與顧客,誰的受傷多?
關於「電氣面膜」等類似產品,在還沒有仔細討論它們的化學成分與生理作用之前,單純從社會觀察來看,這種「忽然快速行銷又快速暴跌」的產品品項,顯然有其特殊意義與特殊傷害。從這種社會現象中我們最少觀察到「某某產品獲得民眾的瘋狂熱愛,必然因為它滿足了民眾某種長久被忽略的需求」以及「它的快速暴跌顯示其中必然有「嚴重生理傷害的出現」或「承諾的無法實現」一類的重大瑕疵」二個面向。
換句話說,我們學習到「瘋狂跟隨潮流,在醫學應用上(保養也是一種肌膚治療)往往是錯的;而且這種錯誤很可能導致身體的傷害」的歷史教訓。
醫美人的專業編輯群依據了媒體界長久觀察的敏銳度,提出非常切實的憂慮來;對於現場的醫療執行者來說,這些憂慮都是非常真實的存在:
奈米?「奈何橋」上的米?
「…奈米般纖細…清潔上的死角?短期間或長期下來對肌膚是否會產生傷害?」=>近年來由於奈米科技的發達,許多消費者都被錯誤引導了—真正了解奈米技術的科學人都知道,任何物質一旦奈米化之後,它的物理與化學特性都將被改變。一個原先無毒的原子(比方說「金」)很可能變成劇毒,不會引起過敏的成分可能成為嚴重的致敏原。
以防曬成分中的二氧化鈦為例;超微細、奈米化的二氧化鈦可以充分發揮防曬的效果,同時也帶來肌膚刺激與傷害的毒性作用。所以一個「好」的奈米化二氧化鈦產品,必須同時兼具「存優汰劣」的成分修改能力—最常見卻也是最昂貴的方法,就是將二氧化鈦研磨至奈米顆粒層級,再以膠原蛋白一類的親膚成份予以包裹。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取得「很少的二氧化鈦就有足夠的防曬能力」這樣的好處;另一方面又可以避開「奈米化二氧化鈦可能的健康風險」。
神效?神…經病一般的效果?
至於「是否有哪些特殊成分,確實可以產生「瞬間亮白、無暇」的神效?」這樣的問題,「電氣面膜」恰好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當年「電氣面膜」盛行的時候,許多皮膚專科醫師們就提出憂慮—後來這樣的產品出現糾紛,甚至某些代言人有法律問題,這些「專業的憂慮」都成為事實。
目前對於這些「電氣面膜」的成份與作用的理解,大概分為「電氣石」與「氧化鋅」二個面向;其中「電氣石」遇水之後,提供了快速氧化的一個功能—類似雙氧水的作用;使原本健康的細胞膜受到某種程度的破壞,強迫細胞腫脹飽水,巨觀上出現比較細緻嫩白的現象。
美麗一定要用健康作代價?
代價?受損的細胞膜會快速脫水,肌膚因此受傷、乾枯而加速老化。
至於「氧化鋅」的部份,這種白色的礦物質粉末,邏輯上並不應該出現在「保養品」的範疇。如果我們把它當作「化粧品」,自然會有「卸粧」的需求產生。放在保養品裡面?毛孔堵塞的嚴重狀態當然不難想像。
「一個受損的肌膚」加上「一堆堵塞的毛孔與汗腺」,答案就是「一個枯乾、黑黃的;容易出現粉刺的未來」。
對於這樣的保養品,編輯部的問題是「使用這類產品,使用或皮膚清潔方面是否需要特別注意?」皮膚專科醫師應該給的答案是:「不要使用!」
再回到主題吧—「快速保養究竟是不是正確的?」
醫師是科學工作者;科學是一連串生活事件的正確觀察下產生的歸納。如果「快速減肥」往往伴隨著風險;「快速學習」很難有真正的意義;從一百萬年前至今,生一個孩子還是需要九個月的懷胎時間;有什麼道理肌膚的保養可以快速進行,不需要考慮生理時鐘?
現在您可以判斷;如果某產品「塗抹之後立即給您平整光滑的肌膚」的宣稱成為事實,它究竟是「保養品」?還是「彩粧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