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宋醫師,您好:<TimOut北京>的訂閱用戶有20余萬,另有零售管道未及統計。想邀訪您的洗髮水相關問題如下,謝謝您撥冗作答,不勝感激!

頭髮基本常識:

回答所有問題之前,必須先跟各位簡單地說明頭髮的結構。

就生理學來說,頭髮是死物(正式稱呼是「髮幹」)是由頭皮皮脂毛囊單位生長出一段角質蛋白結合物,跟指甲的原理是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看,一般俗稱「洗髮」對醫師來說,其實包括了「洗頭皮(這是活物)」與「洗髮幹(洗筷子?)」二個部份。

學理上說,洗頭皮跟洗臉皮、洗澡都是同一個原理:將污穢洗去,但不可以傷害皮膚。至於洗髮幹真跟洗筷子沒太大差別:洗乾淨,晾乾;別破壞就成了

再說得更細一些:髮幹的構造很像竹子。

竹青(竹子外面那層薄薄的保護皮)大約就是毛鱗片,主司基本防水與物理傷害防護。太強力的洗髮水或過度染燙破壞都會造成毛鱗片損傷,結果就是枯黃、乾燥甚至髮尾分叉。

髮幹皮質部就像竹壁。厚厚竹壁是竹子的主體結構。我們一般洗髮不會接觸到這個中深層部位,但是染髮、燙髮就必須破壞竹壁,將黑色素抽出(染淺)、破壞蛋白質結構(燙髮劑的第一劑)、染料注入(染深)或重建扭曲後的蛋白質結構(燙髮劑的第二劑)。

至於空心的竹心部位就是頭髮髓部,但髓部不是空心的。

今天談洗髮,只談竹青的毛鱗片部位。

對於含有矽油的洗髮水似乎存在很多爭議。選用洗髮水,究竟應不應該選擇含有矽油成分的?

矽油在臺灣稱為「矽靈」,市場上最常見的是DimethiconeCyclomethicone。詳細化學細節就不談了。

使用矽靈的商業理由很簡單:既然頭髮跟指甲都是硬化角蛋白,沒有生命,洗完之後不會自動產生皮脂膜,理論上就應該是澀澀的。乾澀的毛鱗片很容易剝離與脆化,因此才會出現「洗髮之後必須護髮」這樣的理論。

這理論基本上是對的,實際執行有些難度。故事要從二十年前談起。

如果各位年紀夠大,一定記得當年的「洗髮、潤髮雙效合一」旋風。當然業界一股腦出了很多雙效合一的洗髮產品,很短時間內,這些產品又銷聲匿跡了……

旋風起來的理由當然是市場需要——洗完頭髮之後毛鱗片被打開。添加潤絲成分可以幫助頭髮好梳理,也可以減少乾燥、枯黃。

旋風落下去的理由就不是眾人皆知了:洗髮用的是介面活性劑「油脂清除」功能;潤髮則依靠油類成分(當年)的滋潤保護。「又去油又給油」的配方使這些產品出現「洗也洗不乾淨,潤也潤不光滑」的尷尬表現

沉寂了十多年之後,研發者發現另外一種「不是油脂,卻可以滋潤(?)頭髮的成分」,也就是矽靈。這種類膠體可以在髮幹外形成黏著的保護層。如果將這成分添加到洗髮精中,可以幫助洗後的髮幹潤滑(因為包覆)。又因為它是膠體而非油體,理論上不會干擾介面活性劑的清洗結果

在安全性方面,目前美國化妝品協會表示矽靈不會穿透細胞膜,也不會被細菌等微生物或人體利用;另一方面,矽靈也沒有致毒疑慮(因為不會被吸收)。

看起來不是個什麼樣的壞主意……!?

洗髮水中為什麼會用到矽油,這種成分對我們的頭皮、髮質有損害嗎?

因為洗髮精對於髮幹毛鱗片的清潔作用,可能導致毛麟破壞後翻起,結果就是粗糙亁黃,甚且頭髮壽命減短(因此無法留長髮)。

如果是洗髮精與潤絲精分開使用,油性潤髮成分是可能的選項,封閉性的矽油當然也是選項之一。但是消費者希望「雙效合一」,結果就只剩「矽油模式」比較可行了。

前面說過了,基本上矽油是一種無害且無毒的封閉劑,也不會傷害髮幹。加上柔順光滑的觸感效果,確實會讓使用者感覺舒適。只是各位必須理解:矽油的添加目的既是「包覆」,使用後髮幹甚至頭皮被覆蓋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美容美髮界比較介意的是「使用後髮幹被覆蓋」,這會使後續的滲入變得困難(包括護髮、染燙等)。皮膚醫學界擔憂的是頭皮覆蓋:輕則頭皮刺激發炎,或者堵塞長痘;重則潰爛掉髮,疤痕等等……

(也就是說;矽靈沒有毒性反應,但可能有生理干擾作用

市面上常見的洗髮水中,可能會含有對我們髮質、頭皮有傷害性的化學物質嗎?

這問題必須先作基本邏輯辯證。

首先,不同廠家的誠信不同,很難一概而論。

其次,即便是誠實廠家,不同等級的介面活性劑(清洗能力的主要來源)也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原始純度愈低的成分,相對風險就愈高。

第三,即便都是非常高等級的成分,非常誠實的廠家,「洗髮精停留在頭上30秒」與「洗髮精停留在頭上3小時」對髮質、頭皮影響都不會一樣。後者簡直是莫大的災難……

因此本題的結論是:傷害(廣義的「毒性」)主要取決於劑量。壞成分的致毒劑量較低(容易引致中毒),好成分的致毒劑量較高。因此究竟如何,應該以臨床觀察為最終決策。

脫髮可能會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應該如何選擇相應的洗髮水?

脫髮的可能原因本來就很複雜,如果簡單歸納,可以分為生理性與病態性。

所謂「生理性」,基本就是「身體負荷不來,所以掉髮」。就生理演化過程說,「髮為血之餘」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大病之後、孕婦生產、大考或重大壓力都可能導致生理落髮。由於頭髮的退縮期(catagen)估計為3個月,因此這種落髮多半發生在上述事件的34個月後。

生理性落髮是自限的:不需要治療也會自動恢復。

(在這裡囉嗦一下:各位可以發現世界各國皮膚科醫學會對某些宣稱生髮的美容機構「多次在報章雜誌上表示不屑」,其實就是認為這些機構誤導民眾,將生理性落髮的自然修復之功歸於己身……)

至於病態性落髮,又可以分為本身病態與外來病態。前者比較著名的是雄性禿,後者以癩痢頭為代表。目前認為雄性禿的主因是毛囊細胞受雄性素刺激萎縮、衰敗,治療思路是控制/抑制雄性素的局部表現。癩痢頭造成的落髮很容易理解——細菌感染造成的傷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回到題目。

由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生理性落髮不需要特別選用洗髮精;病態性的落髮要小心洗髮精的附加傷害。後者的更詳細說明,就是說「皮膚都已經受損了,別再找太強悍、洗淨力太強的洗髮精二度傷害它吧!」

因此這些落髮問題的洗髮精選擇原則就是:盡可能輕柔、盡可能少量使用,盡可能早早沖洗乾淨;還有,也要小心矽油封閉能力惡化了原本就脆弱的頭皮……

引起頭皮屑的原因是怎樣的,應該如何選擇相應的洗髮水?

所謂「頭皮屑」,就是頭皮細胞死亡的殘餘(屍體?)。

皮膚細胞本來就每天代謝(全身細胞何嘗不是?)。臉部皮脂膜受損的敏感肌患者出現「脫皮」,就是脫落皮屑無法被皮脂膜正常乳化的表現。頭皮也是這樣的。

最常見到頭皮屑的案例是脂溢性皮炎(脂漏性皮膚炎)與老年頭皮乾燥。前者多因為皮膚發炎,代謝加速卻沒有足夠的皮脂膜加以乳化(僧多粥少)。後者根本就缺少皮脂膜,因此也無法順利乳化。

既然知道頭皮屑的發生原因,選擇洗髮精的相對策略就是:別找太強力清除的洗髮精!一來傷頭皮(脂溢性皮炎),二來過度清除頭皮油脂,也不利於頭皮的自我修復過程。

頭皮油脂分泌旺盛一般是什麼原因,應該如何選擇相應的洗髮水?

「頭皮油脂分泌旺盛」這個說法,仍舊必須經過邏輯辯證。

首先,為了順利滋潤髮幹——髮幹是角蛋白。請想像各位家中的皮沙發;沒有足夠乳化滋潤,皮質很容易老化破損——頭皮必須分泌大量油脂,以降低歲月與環境對髮幹的摧殘。

(補充一下基本知識:目前認為頭髮平均生長速度是每月一公分。換句話說,20公分的俏麗短髮髮梢已經「離開故鄉」一年多了。如果沒有外加潤髮劑,髮幹滋潤的唯一來源就是頭皮分泌的油脂。如果油脂分泌太少,40公分的及肩美人經過日曬40個月,當然乾黃如同稻草……)

因此,「頭皮油脂分泌旺盛」其實是正確的生理反應!

然而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頭皮油脂分泌旺盛」意味著油垢、臭味、難以整理。也就是說,如果好好清潔頭皮與髮幹,基本上就不存在「頭皮油脂分泌旺盛」這個困擾了。

另外,臉部敏感肌與酒糟肌治療與監測過程中,我們發現「油脂分泌旺盛」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分泌旺盛,而是乳化不足——皮膚的天然皮脂膜是皮脂與汗腺與角質蛋白三者混合乳化的產物。當三者之一生產不足(堵塞)的時候,另外二者無法被均勻乳化,就會出現「殘油」與「殘屑」的現象。對臉部來說,這現象是「又乾、又油、粉刺又多又黯沉」;對頭皮來說,就變成「又癢、又油、又垢、又臭、又頭皮屑」。

回到題目與解答:選用的洗髮精應正確且適度地清潔頭皮,別傷害頭皮的正常皮脂膜生成與角質代謝。因此不建議雙效合一產品,以免堵塞頭皮。

如果洗髮之後必須潤髮,無論使用矽油與否,都要謹慎地滋潤髮幹,絕對避免接觸頭皮。

護髮素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有人說護髮素不可以接觸頭皮,是這樣嗎?

商業名詞眾多且日新月異。身為男性醫師,我實在不是很搞懂「護髮素」跟「潤絲精」的差異。因此還是老老實實地談潤絲精吧。

上面說的很清楚了:洗髮之後的主要髮幹「傷害」是乾燥與毛鱗片掀起。

「潤絲」的相對應對策就是「乾燥vs.滋潤」,也就是油脂或是矽油。

「掀起vs.陰陽電荷中和」則是陰離子與陽離子介面活性劑的交互作用(這個有點複雜,細節就不多談了)。

油脂或矽油盡量不要沾染頭皮,這事前面說過了。至於介面活性劑對頭皮的(保護?)刺激,一般建議也是能避就避。

有一種說法是,先使用護髮素再使用洗髮水,這種顛倒洗髮的順序對發質健康、潤澤更有益,是這樣嗎?

先把髮幹(封閉)包覆了,再用洗髮精清洗頭髮?這倒是個有趣的想法……

但細思之下,建議對這樣的說法持存疑態度——首先是髮幹的清洗。

油脂與污物包覆了髮幹造成污穢與不滑順的感覺。這時直接給予包覆,當然可能造成「香蕉裹上麵糰油炸」的蓬鬆效應。這種蓬鬆與滑潤感應該算是清潔不良。

話又說回來,髮幹都已經是死物了,過度清潔也會導致髮幹壽命縮短。

因此……只要不發臭,願意忍受「大球、大球的坨狀感覺」,「主觀上清潔不良」的罪惡感很大嗎?(苦笑中……)

(突發奇想的感想:其實這種模稜兩可的推論,應該以紮紮實實的臨床反覆觀察,也就是頭皮與頭髮監測作研究與判斷標準

有人說:「人體是屬於酸性的,所以選擇洗髮水ph值儘量接近酸性。鹼性的洗髮水去污能力太強,會破壞頭皮原來的水油平衡,導致出現出油,頭屑等問題」,真是這樣嗎?選擇洗髮水,是否應該考慮它的酸鹼性問題?

當然不是!

理論上任何清潔用品——包括肥皂、洗髮精到沐浴乳;停留/接觸皮膚的時間都很短暫,最多也不過23分鐘,之後就立即清水沖去(沒人拿洗面乳來敷面吧?)。因此即便產品的鹼性很強(傳統皂類),只要適度地使用,不破壞酸性保護膜,對於皮膚的健康都沒有影響

不反對各位購買微酸性的清潔產品。可是「執著於必須購買微酸性的清潔產品」這件事,就完全是神經病等級的幻想了……

(補充一下基本觀念:任何清潔行為,真正關鍵字不是「選擇清潔用品」,而是「適度」清潔

也有人說:「洗髮水的泡沫越細膩越好」,是這樣嗎?

我算了算,回答到這裡已經4000多個字了。真是寫的人累,看的人辛苦呀……

任何清潔行為——包括洗臉、洗髮與洗碗;都是運用介面活性劑溶解油脂(污垢),再以清水將之帶走。稍微泡過奶粉(咖啡?)的朋友都知道,溶解作用的順利與否,與接觸時間、接觸面積及攪拌力道、作用溫度都有關。

白話地說:奶粉顆粒愈細,與水的總接觸面積愈大,愈容易溶解。愈用力攪拌(搓揉)或是水溫愈高,洗臉的潔淨程度愈厲害(傷害?)。

泡牛奶總有個燒杯或是大碗,讓我們可以在容器裡面進行溶解作用。但是液態的介面活性劑塗在臉上與頭髮上,如何保證不會流失,乖乖地被限制在局部作用呢?

發泡劑的泡沫就是一個「碗」。愈多、愈細的泡沫,表示愈約束的作用環境,愈幫助洗髮精與頭髮的充分接觸及油脂的充分混合。因此泡沫愈細的產品,清潔效果相對愈好。(起泡劑還有另外一個使用目的,這裡就不詳談了)

清楚了這個「放在碗裡面攪拌」的原理,各位就知道起泡劑愈多、泡沫愈細緻,相對溶解(清潔)效果就愈好。

但是!真正溶解油脂的不是起泡劑,是介面活性劑。真正傷害皮膚的也(多半)不是起泡劑,是介面活性劑。

在這樣的理解下,各位想把頭髮洗乾淨,確實可以選用泡沫比較細緻的產品。但是保護與傷害,最終還是以「產品中到底使用了什麼樣的介面活性劑?」、「使用者如何使用這個產品?輕柔短快?還是搓揉停留?」為主要決定因素呀!

結論:

請各位仔細看看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這篇文章吧。

對於科學工作者來說,所有的水溫、搓揉力道與次數、清洗用物質與清潔用品選擇……這眾多議題不過是眾多變項罷了。

正確掌握核心邏輯,就可以清清楚楚、慧眼明見地真正做好全身皮膚的照顧了

(思考:頭皮、臉皮與身體皮、腳皮……)

核心精神聲明: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

網路會員註冊請按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註冊請按這裡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至於買書……

博客來網站買書按這裏(海外也可以)

大陸當當網按這裏

大陸淘寶網站按這裏

香港CP1897網路商城按這裏

新浪健康;好書推薦

補充閱讀: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絕對改善」療法!=北京風尚志邀稿

「酒糟與敏感肌膚,絕對保證改善!」的邏輯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大陸請按這裡

酒糟?玫瑰痤瘡?敏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微博答客問2011073001

!必看!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必看!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膚的產品使用問題=又乾、又油、又粉刺、又膿痘、又敏感、又發炎

「乳液=++介面活性劑」的再一次解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