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保濕不足才會長痘痘,這是真的嗎?<=補完邏輯,科學釋疑

朋友傳了衛生福利部的網址,問我上面這個問題: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30371

內容如下: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解答:

1.保濕產品的使用必須適量,更重要的是要選對適合自身膚質的產品,別聽信廣告效果濫用保濕產品,避免造成皮膚毛孔堵塞。

2.過度擦保濕甚至會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對某些成分敏感的人,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慢性皮膚炎。

3.食藥署提醒,民眾在保養肌膚時,須依個人膚質挑選適當產品,並適量使用,若有痘痘的困擾,應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科學釋疑:

  我們都知道,皮膚的最外層是角質層;角質層的主要生理任務是抗摩擦,還有保濕滋潤足夠之後,可以抵抗過度蒸發。前一個任務需要角質乾燥,後一個任務需要角質保濕(你現在了解當上帝的難度了吧!)

  乾燥的角質蛋白很硬(想一想牛角),保濕的角質蛋白很柔嫩(想一想游泳久泡的皮垢)。人類的手掌、腳掌需要經常摩擦,上帝在這裡提供高密度的小汗腺分布,藉以提高水分供應,皮膚柔軟後抓地力變得更高。這就是「緊張後常常有手腳汗」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手掌和腳底極端缺乏毛囊,因此相關的皮脂腺就變得稀少。還記得COVID期間一直噴酒精的接觸性皮膚炎嗎?沒有足夠的油脂保護,當然很容易造成皮膚被酒精脫脂傷害。

  為什麼要談皮脂腺跟汗腺?因為保濕的真實做法就是「水性給水之後油性鎖水」。你的頭皮、臉部、胸口與背部都有足量的皮脂腺與汗腺;好處就是「晶瑩剔透,柔軟光澤」。

(如果你錯誤保濕甚至錯誤治療,將導致皮脂腺、汗腺堵塞;結果出現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敏感肌酒糟肌這些皮膚發炎與毛囊發炎的情況)

  理解「手腳有水,保持柔嫩;手腳無油,乳軟不能」、「臉部有油有水,所以保濕抗風」這種上帝原理,你就能讀懂下列的內容,知道衛福部的邏輯缺失應該補充些什麼。

  講完基礎知識,我們回頭補充衛福部這個回答的邏輯:

1.保濕產品的使用必須適量<=保濕產品的使用必須不過量。任何成分過量都會刺激皮膚。因為保濕產品主要依靠乳化劑,後者會滲入皮膚;如果經過皮脂腺/毛孔滲入,刺激的結果就是青春痘。繼續長久的滲入,皮膚的自我保護機制將出現兩個方向:

    角質內向堵塞成為粉刺,同時阻斷繼續滲入:這就是粉刺青春痘

    毛囊或汗腺底端的過度滲入進入真皮,造成真皮發炎;肌膚監測發現敏感肌酒糟肌脂漏性皮膚炎等長期、潛在發炎可以藉由該管道反向代謝而獲得緩解。

2.更重要的是要選對適合自身膚質的產品<=「適合自己膚質」不是科學用語;例如感冒吃藥,科學用語應該是「適合當時的身體狀況」而不是「適合自己體質」。

  就因為大家都迷信「膚質」而不注重「膚況是隨時改變的」,才會有「你的蜜糖是我的毒藥」這種怪事

  你去路邊買饅頭的時候不會預期踩坑;為什麼去百貨公司買保養品的時候要擔心不合適?就因為你的腸胃很穩定,但是膚況卻因為盲目瞎搞變得隨時變動了啊。

3.別聽信廣告效果濫用保濕產品,避免造成皮膚毛孔堵塞<=前面解釋過了;過度或錯誤保濕,就可能因為乳化劑過量滲入導致毛囊炎或敏感肌。

2.過度擦保濕甚至會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對某些成分敏感的人,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慢性皮膚炎<=前面解釋過了;過度或錯誤保濕,就可能因為乳化劑過量滲入導致毛囊炎或敏感肌。

補充一下:吃藥之前你需要檢查身體,最少要聽一聽是不是有痰;吃一段時間的藥物要量一量血壓,做一做心臟超音波,確保你吃的高血壓、高血脂藥物劑量足夠,或者沒有過量傷害。

所以你長期使用保濕產品,反覆滲入保濕劑,當然需要監測你的膚況是否受到影響,對吧。

3.食藥署提醒,民眾在保養肌膚時,須依個人膚質挑選適當產品,並適量使用,若有痘痘的困擾,應先找皮膚科醫師診治<=食藥署的建議是對的;任何長期使用的保養品或藥品,都要專業監測你的膚況。

補充閱讀:

錯誤保濕這樣傷害;有科學證據

https://youtu.be/wESsT5Mm7Kc

這就是衛福部意指的正確監測,科學精神:

https://youtu.be/yF6RHbebpV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