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笨,只是不聰明!
學習肌膚監測,初期就是「切實地做」: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地拍照、判讀。然後從中間學習、修改、再學習……非常枯燥但紮實的標準操作;然後……出現一次頓悟!之後再學習、再修改、再學習……出現第二次頓悟……再埋頭、再修改、再觀察……實踐中無數次的頓悟。
我才漸漸反省自己過去皮膚醫學的學習哪些是對的?為什麼是對的?那些只是「眾所周知的假說」,未必代表真理?
這些都是實踐中才會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身為自選佛教徒;從小自以為聰慧,驕傲地選擇「參話頭」入手。忙盲參了幾年,發現自己真是個大笨蛋,就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只是參話頭那些年頭的書本學習,看到「大悟」、「頓悟」……這許多名詞;知道「悟後再修」、「初地菩薩」……等,從來沒有深切體悟。直到修習肌膚監測,一層一層撥開了洋蔥皮,才知道洋蔥總是有層次的,也總是辛辣的。
(可惜脾氣的修養並未見長……)
很久、很久以後, 從邱品齊 醫師一篇格文「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才想起來大三藥理學的教育,才恍悟自己堅持的原來就是「化妝品成品上市後監測;PMS」。
這幾天看到 張 老師的facebook留言,看到許多朋友的討論。從發言中,我猜測老師也發現了,但許多朋友仍舊不明白「老師究竟發現了甚麼」。所以我做了第二次留言:
「我想表達的,(以及猜測 張 老師想表達的),應該是類似『人類花了一百年的時間,才知道Aspirin又可以止痛、又可以預防中風,還可能預防大腸癌與肝癌』這件事。許多事物的『真相』會隨著時間、密切觀察與監控而益發顯現。我想,醫學界以上市後監測(PMS)協助藥理發展過程,應該也要以肌膚監測協助保養品的發展過程。」
然 後張 老師就寫了另外一段話。這段話也blog文中出現,就不贅引了。
我的感想:
年紀大了,對於歷史與醫學史的浸淫日久,我才清楚「人們並不知道,我們必須不斷持續追求,才有漸次顯露的真相」這個道理。
聽不懂嗎?
如前所述。1890年,人類發現500毫克阿斯匹靈(Aspirin)可以止痛。大約1990年(整整100年後!),我們才知道88毫克的阿斯匹靈還可以預防栓塞型中風。2005年有人提出「88毫克的阿斯匹靈預防大腸癌」的觀察。前幾天我還瞄到「阿斯匹靈穩定肝炎、預防肝癌」的觀察報告。
這是甚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隨著我們使用的時間愈長,我們才知道阿斯匹靈的「效果不只一種。而且發揮效果的劑量還不一樣」。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諾美婷(Sibutramine,西布曲明)、沙利竇邁(Thalidomide、沙利度胺)、福善美(Alendronate、阿崙膦酸鈉)……這許多種藥物的召回、增加或變更適應症、加註警語等。
請各位想想,這些藥物當年都「很嚴謹地」做過動物實驗,「很嚴謹地」通過第一期到第三期上市前人體試驗。醫藥界也「很清楚地」知道它們的藥效與副作用。然而經過十多年到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時間,許多當年不知道的作用與副作用才逐漸明朗。因此 張麗卿 老師文中「不要輕易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推斷這些寫著『萃取液』為通稱的原料效能」在我看來有兩層意義:
① 同樣被稱為「橄欖葉萃取物」,A與B的萃取等級、添加濃度……等資訊未必相同。這是 張 老師早就知道的,卻是「成分派達人們」所容易忽略的。
② 即便我們「現在知道」某某萃取物有抗氧化作用;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發現「它也可以美白」?或者「它會引起慢性發炎」?保養品長期使用,誰知道它的長期與累積滲入,會有什麼樣的局部與全身影響?就醫藥界的經驗來說,這一部分就是臨床醫師可以對全世界提供的價值,也就是前述的「化妝品成品上市後監測;PMS」。
請您特別注意:
醫學界面對藥品,不是監測「單一成分」,而是監測「終端產品的總體效果與副作用」。後者才是紮紮實實發生在現實社會中的狀況。這種「監測終端產品的總體效果與副作用」的方式,對於非常複雜的保養品來說,特別地有意義!
這就是肌膚監測的優勢,就是「長期監測,反覆對照」的科學精神。
(講了一百次了,連自己都覺得累……)
如何真正、全面地掌握保養品效果與風險?
我不反對學習者從成分表的閱讀入手;這是科學人最習慣的技巧。當年我也走過這條路。然而成分表的內容,即便再誠實、再完整;即便將等級、絕對濃度等商業機密都洩漏出來(基本上這已經強人所難),不同的製程仍舊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因此單純看成分表,真的沒有臨床完整意義。參考成分表可以,執著成分表是錯的。就是那些「達人」、「專家」自傲卻犯錯的地方。我要說明的就是這一點。
況且,人類對某個成分的完全理解從來不曾休止。「成分說明」只代表了今天的知識。比喻地說:五十年前,我們絕不會知道阿斯匹靈可以降低血液凝結,從而預防栓塞型中風。換句話說,五十年前某人傻傻地每天使用500毫克止痛,幾個月後可能就導致出血型中風;後者就是「未知」風險!單純閱讀成分表,我們絕對無法避免未知風險!
因為這樣的領悟,所以我寫了「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因此醫師與患者必定要從結果學習;這是人類歷史給我們的經驗與教訓,也就是「長期臨床觀察與監測;PMS」。所謂「從成果學習」並不是「等人死了才知道藥物不好」。恰恰相反地,我們把皮膚放大反覆比對、透過伍氏燈觀測,這兩個手段可以細細地「在肝炎還沒演變成肝癌之前,就知道肝臟已經出現變化了」。從成果監測,我們才能知道所有已知的、未知的真相。
所有真相,所有事實。只有親自監測、長期監測!這就是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監測」才是真的…、盡信書,不如無書!保養品的「成分分析」與「肌膚監測」差異與「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這三篇文章的來源
如果您還有更多興趣,請接著看:
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數據」與「長期追蹤PMS數據」與「實驗室」與「臨床生命觀察」的巨大差異=張麗卿老師格文引介。
以下這段話,也摘自 張 老師的facebook留言:
誠實廠商的全成分標籤,可以看到配方[理念](邏輯概念、複雜杜、技術程度……),但無法看到配方[效能](效能的支持成分,往往就是橄欖葉萃取這樣的輕描淡寫)。不誠實廠商的全成分標籤,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解讀意義的。各位化妝品業界的朋友,您確定自己屬於『誠實廠商』嗎?
各位還樂於拆解成分的朋友,您確定自己看到的成分表,是有意義的嗎?
前幾天接觸一個「橄欖葉萃取」的原料,看原料商所做的實驗資料,所涵蓋的效能,有點驚訝!心裡突然間有種[頓悟+慚愧]的感覺!
我們時常會認為,橄欖葉,菁華處不就是「橄欖多酚」,效果不就是「抗氧化」!?也習慣用表淺的常識認知,去解讀化妝品成分表的效能。
我頓悟的是:除非我能掌握全世界訊息萬變的每個原料萃取的細節、深度瞭解並試驗每一種萃取液,否則,不要輕易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去推斷這些寫著「萃取液」為通稱的原料效能。
簡單的「橄欖葉萃取」、「芍藥根萃取」、「綠茶萃取」,因為萃取技術的不同、取出的成分種類與比例的差異、保存活性技術的差異,就可以創造出的天差地別的效能。
[橄欖葉萃取],讓我對十年前開啟的「讀標籤看效果」的推廣,感到慚愧!
2002年之前,為了推動台灣化妝品的「全成分登錄」能早日實現,我用很大的力氣在推動這個與先進國家同步的法規規範。
2002年之後,看到很多品牌不把這件事放在眼裡(特別是剛起步的本土品牌,所以,藉著當時我在媒體的廣大人氣與資源,極力地強調成分欄可以獲悉產品的真實樣貌。這無非是企圖透過消費者重視成分完整登錄的力量,來促成化妝品產業人能跟上國際的腳步。我在2002年與2004年出版的兩本書(彩妝商品您選對了嗎?優質保養品選擇策略),也都刻意以商品的全成分來剖析其價值。
但是,隨著網路的群社與交流越來越發達,以成分論斷產品的風氣越來越盛行。當論斷人的角色,由專業人,轉成各式各樣無師自通的達人時,現在變成一個好的成分,可以被吹捧上天(譬如富樂烯、藍銅胜肽、EGF……);但一個舊問題,可以把產品污名化(譬如:Paraben、SLS、丙二醇、酒精……)!
我的慚愧,還摻雜著我的無奈無助與始料未及吧!頓悟,則是有感而發。
因為國際命名的約制,原料名稱的呈現上不是CTFA的美式規則,就是INCI的寫法。所以,以CTFA的寫法,千百類不同品種的海藻萃取,也只能以Alage extract的方式表達。這時的門外漢成分達人,又如何知悉海藻萃取是個別有洞天的大學問。
而就連我自己,也會認為「橄欖葉」總不會像海藻種類繁多吧!就是橄欖葉啊!但我對橄欖葉萃取的認知,在看資料後,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原先的想法太偏執絕對。
依此類推,「我不懂」的植物萃取真相,應該是很多的。我一直相信科學,定性、定量、新鮮度、純度、不純物....,都是讓數據說話的科學證據。但科學必須再加上試管效能測試、臨床實際使用驗證、長期追蹤監測的確認...。
回頭到最簡單的配方端來說,原料的存在,還不等於效能的存在,還要看是否有合宜的配方功力啊!
l 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請訂閱本部落格。這裏還有「微博答客問」欄目開通說明與更多影音視頻檔
補充閱讀: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2011-01-06 18:10
「以閱讀成分表方式理解保養品」?不!可!能! 2011-09-06 17:16
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監測」才是真的… 2011-01-06 16:00
盡信書,不如無書!保養品的「成分分析」與「肌膚監測」差異 2011-02-18 13:02
「聽細胞的聲音」…肌膚監測,「更」科學的診療方式 2011-12-31 17:08
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數據」與「長期追蹤PMS數據」 2011-03-15 16:21
「實驗室」與「臨床生命觀察」的巨大差異=張麗卿老師格文引介 2011-11-15 15:19
部落格設置目的:
①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非常有把握與醫學證據,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且協助建立該治療方案的肌膚監測原則與大力推廣
② 因為醫學美容而敏感、痘痘而酒糟/玫瑰痤瘡嗎?因為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嗎?有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的問題嗎?肌膚監測是您最重要的科學證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