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查一下 莊 老師的名字,沒有什麼意思:只是想看看懷念的幾個字顯現在電腦螢幕上的感覺。
忽然看到一篇評論的文章,內容沒有太強烈的褒貶,卻因為跟我的原始面貌太像,那個蛻變前的 單純 醫師,忍不住必須出手...
以下是他的文章:
醫管聞人的點滴與反思 | |
|
私德與公德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醫院管理這個學門。
我曾經是一個熱血的年輕醫師。進入長庚 莊 老師的旗下之前,實話說,我倒是蠻厭惡他的。這件事,即便是恩師生前我也當面笑說過。
「道德」是容易說的。遇上 莊 老師前一年多, 父親剛剛往生。上 莊 老師課的第一天,也許是湊巧,也許是震撼教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一條人命值多少錢?」
「道德」真的是容易說的。如果您是衛生署長,您的資源就是一年3600億元。不能增減的健保收入,一位衛生署長,要如何決定洗腎患者與幼兒呼吸重症病房的資源分配?您嫌3600億元不足嗎?即便是3600兆元,資源仍舊是有限的...
我所「知道」的「管理」
是的,管理的精髓就是「資源有限,如何有效分配」。
也許各位不知道,自負邏輯思考能力甚強的 許多 醫師們,之所以願意服膺 莊 老師的管理,並不是因為「莊主任」的權位(自負的醫師們連總統都不怕了,誰怕莊主任啊!),而是同意 莊 老師更綿密完整的邏輯思考。各位更不知道的是, 莊 老師是彼得 杜拉克 先生的信徒(這是我的理解,也許有些學長、老師的理解不同)。
資源有效運用,是管理者的義務與道德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是 莊 老師說給我們聽過的。這個故事,如果我沒有記錯,彼得杜拉克也引用過。一個父親把十個銀幣交給三個孩子,要求三個孩子在一年內交出成績來。
老大在一年後交出十一個銀幣,他種了麥子,收穫後多了一成。父親很欣慰地嘉勉他。
老二交出一百三十個銀幣,經過沙漠風霜的洗禮,他販賣遠方來的財貨,得到很大的利益。父親也很欣慰地嘉勉他。
老三將手中的十個銀幣原封不動交出:「父親,因為我擔心發生風險,損及了您原來的交託,所以沒有用這銀幣做任何事情。」
父親看著他,很生氣地斥責:「你這個偷懶的孩子,辜負我的期望。」(如果我沒記錯,原文出自聖經,我不是基督徒,只是憑記憶寫出,沒有特別冒犯的意思)
很奇怪嗎?我給您說一說另外一個故事...
種出穀子的農夫是對的,妥善運用資源的管理者是錯的?
神把十個穀子交到一個農夫的手裡,要他下種。一年後,農夫收成了一百顆穀子,交回十顆給神,用三十顆養活自己一家,五十顆拿到市場上,改善了自己跟別人的生活。留下十顆穀子做第二年的運用。
神把十顆穀子又給了另外一位農夫。這一位農夫拿了神的穀子,一年內吃掉三顆。「我比那個吃十顆的農夫節儉多了。」他想。
過了年,農夫把剩下的七顆穀子交還給神,您覺得神會如何看待他?第一位農夫對社會貢獻多些,還是第二位農夫?
加強轉換效率,就是珍惜資源
彼得杜拉克認為, 莊 老師這樣認為,現在經過改造的我也這樣認為:如果上帝把3600億元交給某醫院,某醫院經過良好的效率管理,避免沒有必要的效能浪費,產出了4000億元的產值;這個醫院就對得起醫療與管理的道德。美國,這個全世界最豪奢的國家,用它的GDP14.5%照顧國民的健康。台灣,我們的母國,用5.8%的GDP(最近可能稍微改變了)照顧了國民的健康。效果顯然不錯,因為我們的老年人生活得不錯,初生嬰兒死亡率不高,最重要的是,移民美國的人都回台灣看病...
沒有人喜歡「財團」;可是批評 莊 老師跟長庚醫院的人們請細細想想,三十多年前,沒有長庚醫院之前,我們的父老生病了,在省立醫院找不到病床,拿著紅包在醫院內求救無門。這就是無效率的下場,難道各位更喜歡「無效率的浪費運轉?」
彼得杜拉克認為, 莊 老師這樣認為,現在經過改造的我也這樣認為:機構是將外部資源轉換成外部成就的過程,效率是機構的道德。評論的人…求求各位…為了台灣的未來…想一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