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部落格設置目的:錯誤雷射/激光/醫美/保養品後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修復;成為專業敏感/酒糟/玫瑰痤瘡肌膚的治療機構
③ 如果您在海外,想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宋醫師,因為我是學法律的,對化工類方面文獻搜索不是很在行,想請教下最近看到一個新的護膚成分叫做AC-11,自稱經過FDA認可,有促進DNA修復的效果。但是我做了些搜索,好像沒看到很具體的說明。
請教下 宋 醫師,如果有空能否幫忙看看,這是真的嗎?還有這個成分的分子量是多少呢? 謝謝 醫師。
回答:
受到西方簡約思考的影響,加上西醫西藥的習慣,在保養品學習中,「成分派」的思考一直是主流—人們討論某某成分效果如何如何,風險如何如何。乍看之下,這些討論非常地博學多聞,然而放在使用者的立場來看,這樣的切入點是錯的!
經過多年現場實踐,很確定地各位:身為使用者,學習閱讀成分表是有趣的,但是這個行為是空泛的...漂浮在雲端的...廠商可以做假(記得塑化劑與三聚氰氨事件嗎?)、可能有不純物(嬰兒爽身粉中的石綿污染)、可能有長期劑量的風險(短期使用安全,長期使用有危險)、溶液與容器間的交互作用…等一大堆無法以成份閱讀判斷的誤區。
換句話說,即使AC-11真的功效如神,它並不是空泛存在的…一罐含有AC-11的終端產品,必然混合著水、防腐成分;甚至可能有香料、酸鹼度調節劑、定香劑…這一堆副成分。加上塑膠容器的塑化劑溶出、玻璃容器的重金屬污染等;這個以AC-11為主成分的終端產品未必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是危險的!
唯一的解決方式是「肌膚監測」;請放棄空泛的想像,讓我們重新回到地面,回到生活於真實世界的心態,真真實實地踏在地表,只有真正著手使用,並於使用前檢測,使用後檢測,不斷地監控並確認使用效果,才能夠說明真正的、終端產品的作用。這就是補充閱讀文章的總體精神:
成分不會單獨存在,我們使用的永遠是終端產品。理解成分很好,但是講求證據,只有實戰才是對的!
補充閱讀:
保養品安全靠廣告、靠吹噓、還是靠證據!?=塑化劑事件有感 2011-06-17 15:06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2011-01-06 16:11
盡信書,不如無書!保養品的「成分分析」與「肌膚監測」差異 2011-02-18 12:58
「新產品、新趨勢與新成分」的討論=保養品應當賣夢?還是賣健康保證? 2011-03-07 20:5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