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淨土宗弘願寺 http://www.hongyuansi.com/

感恩上淨下宗法師開示:善導大師依據康僧鎧原譯本的《 無量壽經》來解釋十八願。南無 阿彌陀佛。

【康僧鎧原譯本】

  第十八願的願文,四十八願當中──有的人會背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我這裡所引用的都是康僧鎧的譯本。

  以我們來講;我們修學,依善導大師的思想來修學的話,我們是依據康僧鎧的原譯本。因為我們的祖師善導大師就是依這部經來解釋的。

  包括歷代的淨土宗的祖師,蕅益大師、道綽大師、印光大師,通通都是依據康僧鎧的本子,這樣我們學習就有傳承。

  不管是我們修學的傳承,還是 佛陀經言的權威性,我們應當依據原譯,有梵文本的根據。

  比如說:我們在讀誦第十八願的時候,善導大師是依據康僧鎧的本子來解釋,這樣我們就有依據了。

【第十八願願文】

  康僧鎧的原譯本第十八願文是這樣說的(一共有九句話、三十六個字):

  「設我得 佛,十方眾生......」這是兩句。

  「如果我要成 佛的話,我要救度十方眾生。」

  你看,雙方面出來了;「我」和「眾生」出來了。

  有三句話是讓眾生做的。眾生做哪三句呢?信、願、行。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這是眾生,歸你做。」眾生如果能夠這樣做到,剩下兩句就是法藏比丘祂來做的:

  「若不生者.......

  「如果這個信、願、行的眾生,你不能往生到我的淨土......──往生這個事由我來做。」

  「不取正覺。」

  「如果我不能令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眾生往生到我的淨土的話,則我不成 佛!」

  接下來兩句說: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不過,造有五逆重罪和誹謗 佛法罪的眾生,不在救度之列。」

  這個是第十八願的願文,九句話、三十六個字。

【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

  善導大師的解釋我們讀起來,好像差不多,用了七句話。

  他把後面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兩句略掉了,不解釋。

  為什麽略掉呢?就是善導大師認為:

  「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當中,『五逆謗法不救』,這個是方便說,是要抑止。

  你在沒有造作五逆謗法罪之前說:『哎!你不要造這兩個重罪。你要造了,要下地獄,我不救你。』實際的意思是暫時的抑止。

  你真的是造了五逆謗法的人也要救。」

  所在以《法事贊》裡就說:

  「以 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五逆謗法的、十惡重罪的,罪滅可以往生。

  「謗法闡提,迴心皆往。」

  即使是謗法、闡提之輩,他能迴心念 佛,通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除了在《觀經疏》用抑止和攝取,來解釋「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外,其它的地方往往都略掉這兩句話、八個字不解釋。

  以善導大師的思想,就是說:「五逆謗法的人也可以得救。」所以,他略掉。

  「若我成 佛」:

  這就是解釋「設我得 佛」,是一樣的。

  「十方眾生」:

  沒有解釋、略掉。

  還是「十方眾生」,很明了,很好懂。包括一切眾生: 佛教徒、非 佛教徒;男人、女人;出家、在家;中國人、外國人;人道眾生、天道眾生、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眾生……通通包括在內──「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把「乃至十念」解釋為「下至十聲」。

  這個已經跟大家說明了;「十念」,有人解釋很複雜,清淨心十念、大悲心、如何如何複雜的「十念」。

  善導大師就說:

  「『十念』就是『十聲』;,十聲念 佛就叫『十念』;『乃至』解釋為『下至』。」

  「下至」就包括「上至」;「下」就是往下;你沒有壽命了、來不及了,只能念十句 佛,那就念十句 佛。如果壽命延長,「上至一形」;相對而說,多到一輩子的念 佛,少到臨終十句、一句的念 佛,都在「乃至十念」之內。

  所以你看,作為祖師解釋很圓滿。

  「乃至」解釋為「下至」;「下至」就包含不僅僅這十聲。只要壽命延長,隨我的忙閑,念念念 佛,這個意思。

  「十念」解釋為十聲稱名,所謂「下至十聲」。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沒有從文字上來解釋,解釋為「稱我名號」。當然,兩種深信之文,也是在解釋這裡的「至心信樂」。

  有的人對這裡解釋得很複雜,說「你要這樣信、那樣信、信到什麽程度……

  信到什麽程度呢?就相信「你稱我名號,必得往生」就夠了。

  所以,「信」,就是信「稱我名號,必得往生」!

  他是用行法(因為「稱我名號」是行)來解釋我們的信心。

  這個好不好理解呢?我想還是打一個比喻,打比喻好理解。

  就是善導大師的思想,他不讓我們落在「我們的心」這一邊。不是「我們信得好能往生」。是「我們信的對象」、「我們信的內容」:我們所念的「這句名號」讓我們往生。

  比如說,我們現在餓得要死了,餓得要死了,沒得吃。人家拿出一個地瓜來,香噴噴的給你吃;但是,你懷疑這個地瓜有毒(或者你不認識,或者你懷疑),這個時候,拿出地瓜的人就說:「哎呀,你要相信啊!你要相信吃了一定能飽!」

  是不是我們這樣勸他?

  等他相信了之後,他不吃,他能不能飽?能不能活命?他信得再好:「哎呀,我聽你講了這麽多,這麽有營養,這麽香!肯定能飽!」

  他非常相信,但是他不吃,能飽嗎?他還是餓了!對不對?

  那麽,只要把這個地瓜拿出來,他願意吃;他雖然不講,但是他自然就能飽,對不對?

  那我們說:「我信啊,信得不得了!」但是不念 佛,能往生嗎?不能往生。

  念 佛就像吃地瓜。只要你念 佛,你嘴上不用講,你自然往生。這個就是道理。

  另外,你對這個要死的人,你把這個地瓜放在背後,你說:「你相信,你信了就能飽。」他有信心嗎?

  「怎麽信、怎麽信?」沒有看見東西啊。

  好,你不用講許多,你把地瓜拿出來,他自然就有信心了;「哎!」給到他手上,他就知道自己不會餓死了。

  「稱我名號」就是實實在在的有這個地瓜可以吃,就這個道理。

  所以,善導大師,他不講虛的;他不讓我們落在我們心裡面去猜想。

  他很清楚地說:

  「你只要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決定往生西方淨土!」

  這是上面解釋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願成就文】

  下面是來說明第十八願成就。

  大家讀《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有上卷和下卷。

  上卷詳細描述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下卷有四十八願成就。

  成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法藏比丘,祂已經修行成 佛了。成 佛之後,對於這四十八願,都有一些經文來解釋:第一條願,第二條願…… 佛之後的相狀,這個叫「願成就文」。這個有對應關係的。

  比如說:

  第一條願說:「設我得 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在下卷裡面就說明了:「極樂淨土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這一段就是來說明第一願的。

  第二願就是說「不更三惡道」;第三願、第四願說「身皆金色」、「無有好醜」、……四十八願的每一條文,在它的下卷當中都能找到對應的一段經文,叫「成就文」。

【善導大師解釋第十八願成就】

  下面是善導大師用同樣六句話、二十四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的成就。

  他說:

  「彼 佛今現,在世成 ......

  這尊 佛現在;「今」就是當下、現在。我們在念 佛,我們在這個時代,但是, 阿彌陀佛──

  「在世成 佛」:祂還活著,祂是無量壽;祂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了 佛了。

  也就是說,他當初的誓願,有沒有完成?法藏比丘發四十八大願,四十八願沒完成,祂能成 佛嗎?能不能?

  (「不能。」)

  對呀!四十八願沒有完成就成 佛了,那就講假話騙我們了。四十八願每一條願都誓願說:「如果這一條願不完成,我不成 佛!」結果這條願不完成,你成 佛去了,那不是騙人嗎?

  所以,法藏比丘成 佛,四十八願,願願成就;每一條願,都修行圓滿了。不然,祂成不了 佛。

  既然祂已經成 佛了: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既然已經成 佛了,我們就知道,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都已經圓滿實現了;就沒有騙我們、沒有虛假。

  既然不虛假,根據第十八願來講: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明白。

  比如說,第一願說:「我成 佛的時候,國無三惡道。」如果這條願不虛假,那麽極樂世界有三惡道嗎?如果這條願虛假,極樂世界就有三惡道,對不對?

  佛是沒有虛言的。既然 佛無虛言、沒有虛願;根據這第一願,我們就知道:「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

  第二願說:「不更三惡道」。

  「到我極樂淨土的眾生,你不會再墮落三惡道」。根據這一點,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說:「我過去造了惡,然後我到極樂世界滾一趟;後來又墮落畜生道、地獄道」,會不會?不可能!這叫第二願成就。

  第三願「身皆金色願」。

  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身體都是純金之色。根據這一條願,極樂世界的眾生,有沒有黃色的?有沒有白色的?有沒有銀色的?就沒有了。對不對?這是金色之身,這樣就是第三願不虛。極樂世界眾生都是金色之身。

  根據第四願「無有好醜願」。

  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長得漂亮和醜的、都是一樣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 佛」。

  都是一樣清淨「虛無之身,無極之體」。那個才好啊!

  根據這一願,極樂世界的眾生,有沒有漂亮和不漂亮的分別呢?「你長得好看,我長得不好看?」

  到極樂世界;面貌、形象都一模一樣,這就是第四願的成就。

  根據第五願,說「你到我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天眼通。你能夠遍觀十方一切世界。」

  那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會不會有天眼通呢?一定會有!

  除非這條願假了:「我跑到極樂世界去一看,哎呀,也只能看五十米」?

  那就不叫極樂世界了。

  我們到極樂世界,可以遍觀十方法界。

  所以,每願不虛,都能給我們利益。

  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底下是多少?哎,十八。

  對了。第十八願說(第十八願肯定也不會假了),說:「稱念我名號的人,不能往生,那我不成佛!」

  現在法藏比丘成 佛了,我們稱念祂的名號能不能往生啊?

  (「能!」)

  肯定能往生嘛!

  所以,我們之所以能往生,不是我們修得好;是誰修得好?法藏比丘修得好啊!(也就是 阿彌陀佛的前身。)

  沒有錯。祂修得好,我們就能往生。

  祂有沒有妄想雜念?祂沒有。祂沒有妄想雜念,你擔什麽心呢?對不對?

  祂沒有染汙。祂會不會有染汙心?祂沒有染汙,你擔什麽心啊!

  像我們坐車。我們坐在車上面,司機開車。司機如果打瞌睡,你害怕不害怕?哎呀!那可害怕了。在高速公路上,司機打瞌睡,那全車就完蛋了。

  如果司機精神很好,不打瞌睡;你打瞌睡,你怕不怕?

  (「不怕。」)

  對呀!那沒有關係啊!「我交給司機了,司機不打瞌睡就行。」

  「打瞌睡」代表妄想心、雜念、不清淨、沒有功德……阿彌陀佛就是司機。祂不打瞌睡,那麽,你操啥心呢?

  你打瞌睡、你有妄想、你有妄念;跟祂有什麽關係呢?你只管念 佛,沒有關係。懂不懂?明不明白?

  (「明白!」)

  會不會坐車?

  (「會!」)

  會坐車就這樣,對了。

  所以,我們坐車,就拜托給司機;我們念 佛,就拜托給 阿彌陀佛。

  我們偶爾打個瞌睡、打個盹兒、打個閃失,沒關係!

  「只要司機不打閃失,就好了。哎,司機,你要認真一點,休息好,注意力集中!」

  我們坐 阿彌陀佛的車,我們全部拜托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不打瞌睡、沒有妄想、不會丟掉你,祂全包。

   阿彌陀佛信得過,信不過?

  (「信得過!」)

  靠得住,靠不住?

  (「靠得住!」)

  大家願不願意靠?

  (「願意!」)

  所以,善導大師在這裡苦口婆心地跟我們講: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他老人家說:「你應當知道是這麽一回事情……」

  我們現在知道不知道?現在就知道了嘛!

  如果不來這裡聽法,還不知道;還以為說:「要我如何、如何……」。

  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知道了:「 阿彌陀佛誓願不虛假,祂不欺騙我們。」現在大家聞法了,懂得道理了,回去就不要勾勾縮縮的:「哎呀,我怎麽能往生?」

  你不要這樣。你要把胸部挺起來:

  「老王,告訴你,我往生有份!」

  「為什麽?」

  「我知道了, 阿彌陀佛本願不虛。祂說的,『眾生稱念,就必得往生。』我是眾生,所以我稱念,必得往生。」

  我們是不是眾生?

  (「是!」)

  我們是眾生嘛!對啊!我們就是眾生;那我們念 佛,必得往生。

  我們就把胸部挺起來了,我們背後有靠山,我們就有依靠,我們腰桿就挺直了。

  哎呀,我發現下面很多人,脖子都昂起來了。感覺到這次來做一次人,感到是興高采烈:「哎呀,多生多世我在那裡埋沒六道,這一次終於站起來了!終於揚眉吐氣了!哎呀,真是南無 阿彌陀佛!」

  就喜悅了,這個叫「至心信樂」。有「信」你就有「樂」。

  沒有「信」你就沒有「樂」:「哎呀,我怎麽能往生?我肯定不能往生!」心裡裡有苦惱。

  我們相信 阿彌陀佛誓願不虛假,稱念名號必然往生。心裡面會不會像樂開了花一樣?對不對?

  我們心裡面的蓮花就打開了。

  所以,有很多老菩薩,他們很會表達他們的心情,說:「師父啊,聽講善導大師的念 佛思想,我心裡邊就亮堂堂的。」

  我說:「對了! 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就照到你心裡去了。」

   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遍十方世界;結果我們的心,一個小小的角落都照不進來,那能叫「無量光」嗎?

  不是 阿彌陀佛照不進來,是我們把它封起來了:「哎,我這樣怎麽去往生?我這樣怎麽能往生?」把這個門越關越緊。

  你打開來,接受 阿彌陀佛的救度, 佛光當下照耀進去,你就心裡邊亮堂堂。

  心裡亮堂堂好不好?

  (「好!」)

  還是暗蒙蒙的好啊?哎,心裡要亮堂堂;心裡亮堂堂,往生西方;我們心裡明明白白,正定業在心。

  這個是善導大師的解釋。他沒有說:「當知眾生,你心清淨了,所以你念 佛往生。」他沒有這樣講。

  必得往生的根本原理在哪裡?善導和尚告訴我們說:「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因為 阿彌陀佛不欺騙我們,不會發虛願,不會說話不算數。所以,我們稱念必得往生。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善導大師也沒有作限定詞。因為 阿彌陀佛沒有限定,善導和尚當然沒有限定。

  他沒有說:「眾生稱念;括弧,出家人,括弧;稱念」,他沒有講「出家人」;只要是眾生就可以了。

  他也沒有說:「眾生稱念;括弧,清淨心的稱念,括弧」;也沒有。

  不管你什麽心,你只要稱念南無 阿彌陀佛、願生淨土,必然往生、必得往生。

  容易不容易?

  (「容易!」)

【《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願成就文】

  第十八願的願文,在《 無量壽經》裡邊,也有它相應的成就文。

  剛才我們學了善導大師解釋第十八願的成就。《 無量壽經》裡邊, 釋迦牟尼佛怎麽說呢?

  祂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後面兩句、八個字還是一樣,這個都講得很簡略。說:

  「諸有眾生」;就是指「十方眾生」。

  二十五有、沒有出離三界的眾生,叫「諸有眾生」,輪迴六趣的眾生。

  「聞其名號」;聽到了南無 阿彌陀佛名號已經圓滿成就了。

   阿彌陀佛大願已經圓滿成就了,名號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善力。 阿彌陀佛本願力如是不可思議。

  這個叫「聞其名號」。

  我們這幾天來的講解,和大家聽聞,都是在講這句「南無 阿彌陀佛」,也都是在聽這句「南無 阿彌陀佛」。

  我們這樣聽聞有多種聞:

  有耳根聞而不入心;這種聞等於沒有聞。

  聞道入心,「哎啊,原來如此!」信心歡喜,所謂如實的聞。內心裡面對 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就有喜悅,就信順不疑。

  「乃至一念」;是解釋前面的「乃至十念」。

  「信心歡喜」;是解釋「至心信樂」,道理是一樣。

  「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一念」、「十念」指臨終之人,只能念一聲、十聲。

  「乃至」指平時的人。我們大家在座都是「乃至」,就是「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就念 佛,一直到臨終。」

  我們念 佛不是為了世間的福報,也不是為了到陰間做鬼有錢用。

  有的人念 佛在那裡存錢,死了到陰間做鬼好花錢。這樣也能有錢。因為 佛法,萬法唯識──但是你錯了。他「念了多少 佛,陰間存了很多錢了。」他還沒有死,就準備到陰間做鬼了。所以,他的願望是到陰間做鬼──這樣不好。

  我們是: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念 佛都是要求生淨土的。

  這樣「即得往生」;你只要聽聞 阿彌陀佛名號、稱念 彌陀句號,你就立即獲得往生不退轉的身份!

  所以,往生不是等待臨死才決定的;是我們現在念 佛,現在就定下來了。雖然還沒有往生,但是已經定下來了可以往生。

  這叫「即得往生」;這個叫「正定之業」。

  大家有沒有往生?沒有!我們還沒有。

  但是我們決定可以往生。

  就好像我們坐船過海一樣。我們一旦坐上這條船,雖然還沒有過海,但是決定可以過海;雖然還在過海的路上,但是決定可以過海!

  我們念 佛也一樣。乘上 彌陀大願船;,雖然還在這裡是一個凡夫,但是決定可以到極樂世界去!

  我們已經被 阿彌陀佛錄取了。不過,還有最後一道手續沒辦。什麽手續呢?「六道輪迴的壽命終了」那道手續沒做。那一道手續一完成,就完了,就兌現了。啊,這是最後一道手續。

  但是,錄取通知書先發了。

  就好像我們考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發給你了;但是,你還有一道手續沒有辦:沒有去報到。

  你是七月二十八號接到了錄取通知書,九月一日來報到。但是,七月二十八號就定下來,肯定是這個大學的大學生了。對不對?

  不會有一個大學生,拿到錄取通知書,還心裡面膽戰心驚的:「我來試看看,九月一號,我有沒有錄取?」

  你看看,這個人心裡面就有問題了。對不對?

  我們這個「南無 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 阿彌陀佛為我們十方眾生所下的錄取通知書。我們拿到了。

  你不要說:「哎呀……」到臨死的時候,還在問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啊,您看看,我有沒有錄取?」

  早就錄取你了!不必擔心!

  這就是「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的意思啊。

  九月一號到學校報到,正所謂「來來來,我迎接你」。

  現在考上大學,在火車站,哪個學校,都有個橫幅,有人在那裡迎接。他為什麽來迎接你呢?因為你事先就有了錄取通知書。沒有通知書,他會不會迎接你?他不會。一看到你了,「好好好!來,來報到,到宿舍,交費;接下來怎麼樣、怎麼樣……」學校裡安排住下來。上哪一系,很自然。

  我們也一樣。我們念「南無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自然來迎接我們。因為我們有這句六字名號;這個大學錄取通知書。

  不是到九月一號那一天,突然跑火車站隨便拉人;看看這個小夥兒長得漂亮,「哎,來來來,錄取了。」不是這麽回事。對不對?

   阿彌陀佛也不是等到我們十方眾生臨終的時候,跑來隨便拉你,「哎!來來來。」

  他是你念 佛,早就錄取你;自然而然地回歸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現在念 佛,等於說已經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只不過還沒有去報到。

  大家想不想去報到?

  (「想!」)

  如果我們到臨終的時候還在擔心,說明我們現在不認識這個大學錄取通知書。

  現在假大學很多。現在我知道,發錄取通知書的,還有假的,也難怪人們懷疑。「錄取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到底能不能被錄取?」這個心裡面就有疑惑心了。然後心裡面提心吊膽;哎,發現果然是真的,才放下心來。

  極樂世界會不會假?

  (「不會!」)

  不會有假的極樂世界,也不可能有假的六字名號!

  所以,我們不必懷疑。

  世間人,還是容易懷疑。

  不會有假的極樂世界,也不可能有假的六字名號!

  所以,我們不必懷疑!

  現在我們到極樂淨土,稱念南無 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我們只要專念這句名號,不必再念其他 佛菩薩。因為到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說了算,是不是!不用靠其他的。

  法然上人有兩句話,我覺得非常好。「念 佛往生」四個字,它有眾生跟 佛的分工。

  念 佛是方法,往生是結果。

  我們願意去往生,我們用往生的方法。「念 佛」這兩個字,歸我們眾生這邊來做;「往生」這兩個字,不要我們操心, 阿彌陀佛操心。

  所以法然上人講:

  「念 佛者,我所做也;」我們這一邊來做的。

  「往生者, 佛所做也。」往生乃是 佛力所賜。

  我們什麽時候往生,怎麽往生?這個是 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所賜,賜給我們的。

  我們很多人念 佛,邊念 佛邊在那裡想:「哎呀,我怎麽能往生?我什麽時候去往生?」

  「如是種種籌量計度,是自力也。」

  所以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唯須念 佛,待來迎也。」

  一邊念 佛一邊擔心不能往生,這個是不了解的。我們只要念 佛,等著 佛來接就好了。

  就好像我們坐船過海:

  「坐船者,乘客之所做也;過海者,船長之所做也。」

  對不對?你只須乘船,等待到達彼岸就好了。

  你一邊乘船一邊想:「我到底能不能到彼岸?」這個是自力,這個不是船長的力量。

  你不要擔心這些。

  所以,我們只管念 佛,聽到沒有?

  (「聽到了!」)

  「只管念 佛,不管往生。」

  往生讓給 阿彌陀佛管,祂早就管了嘛!祂在發四十八願當中,第十八願就說:「你不往生,我負責嘛!」、「你不往生,我來管!若不生者,我不取正覺!」

  所以,往生是 阿彌陀佛的事。不是我們自己攬來的事情。是 阿彌陀佛的事情!

  但是,祂有一個要求:

  「我雖然要為你成就往生;你要接受啊!你要願意啊!」

  怎麽接受、怎麽願意?就是:「你相信,你願意,所以你念我名號。都在這句六字名號裡邊。給你了,你接受、你願意,你就往生我的極樂世界。」

  這就是「信、願、行。」

  這樣跟 阿彌陀佛分工,好不好?

  (「好!」)

  哎呀!這一仗打得真漂亮。

  這個閻羅王、煩惱賊、煩惱軍陣,被我們六字名號打得是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我們現在終於揚眉吐氣了,吐了一口氣了。我們生生世世都被它打敗了。這一生,我們跟 阿彌陀佛合作,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對不對!

  (「對!」)

  念 佛我們來念,往生 佛來管。

  所以,有很多蓮友不了解道理之前,往往就會瞎操心;把念 佛放到旁邊,想:「我怎麽往生,我怎麽往生?」

  這樣就是為 佛操心,該自己做的事沒有做。

  我們就把我們這一攤做好:「你信順、念 佛」──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從今天開始,回去大家唱著歌念 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

  「師父啊,我這兒 佛念得可溜啦!心裡面,哎呀,可敞亮了!好像這個水,一瀉千里。」心裡面非常的敞亮、非常的開闊。

  所以,天親菩薩說了,說極樂世界: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我們怎麽體會呢?如果我們了解善導大師的念 佛思想,我們的心也這樣的:

  「究竟如虛空」:「所有的煩惱你就來吧!我可不怕你!」

  對不對?

  「你能把我怎麽樣?我的心廣大,你來也無所謂!」

  不是我們找煩惱,它就不能把我們怎麽樣。

  煩惱也是紙老虎。你認識到它、有了六字名號,它就不能把你怎麽樣。

  如果你不認識它、被它欺騙了,你沒有 阿彌陀佛作靠山,紙老虎也能吃人。所以,我們生生世世都被它打敗了。

  今生今世我們就看穿它了:「你不能怎麽樣。」

  這個時候,它就規矩了,它就老實了!

  好!謝謝各位!合掌(不是鼓掌)。

  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

  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

  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

  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