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醫師,酒糟肌的症狀,有沒有反反覆覆,好好壞壞這種情況?就是用同樣的保養品,可是會出現第一個星期皮膚看起來還OKOK的意思是說,不是這麼紅,相較於比較壞的時候,勉強可以接受~),可是過了幾天,皮膚突然變得很紅,鼻翼兩邊毛孔堵塞明顯。如果有這種症狀,那麼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每個月都是這樣周而復始呢?謝謝~


肌膚的「自我溢出」現象


假設各位充分理解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甚至更進一步地確認「敏感性肌膚的來源,很可能是保養品傷害」這個事實(詳見:保養品究竟是神?還是魔?系列文章),上述的「似乎無解之謎」忽然就豁然開朗了。


當皮膚的細胞不喜歡「某些東西」的時候,最合理的行為是排出細胞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人體攝入食物與飲水,排出排泄物,也是同樣的道理。皮膚既然「經皮吸收」,最簡單的排出方式當然是「外吐」。


問題就出在「外吐」。如果您對皮膚的外吐表現沒有認知,可能就會產生「皮膚發炎」、「刺激」、「濕疹」一類的錯覺。


(這部份要說得更詳細些,以免有些人誤解了。「皮膚發炎」未必是「外吐」;但是外吐很可能以皮膚發炎的情況作表現。這個意思就是:各位不可以看到皮膚發炎就一定認為是「某種東西外吐」,雖然機率不小,但是這樣的說法沒有實體證據。然而「外吐」很可能以皮膚發炎、滲出的方式作表現。事實上,經過這些年的監測與觀察,發現許多滲出確實是外吐;甚至是細胞死亡、組織液滲漏的方式,都可以懷疑是「細胞不喜歡某成分,以犧牲小我的方式,避免某成分停留於體內,干擾大我」)


換句話說,各位觀察到的「敏感」甚至是「酒糟」、「青春痘」等反應,可能是細胞外吐的表現。


「瓶中壓力」理論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找了張 Mentos Mint Candy混合Cola的「沸騰可樂」圖片。當細胞內堆積的「惡感物質」愈多,細胞外吐的衝動愈大。但是在「壓制力很大」的前提下,細胞未必有外吐表現;就像可樂充滿了碳酸氣,但是沒有打開瓶蓋,仍舊沒有明顯的「冒泡」現象。一旦瓶蓋打開,最少會出現「液體冒泡」的排氣反應。如果前期大量搖晃、或者加上某些引發物(trigger),「冒泡」可能忽然洶湧成「噴出」。


(圖片取自網路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6-11/22/content_5361902.htm



在這個比喻中,「瓶蓋」就是抑制物質,「碳酸氣體」是「細胞不喜歡的東西」,「引發物」則可能是「氣候變化」、「使用新的保養品」。「打開瓶蓋」基本上就是「十四天不洗臉」的戒斷反應來源


開始回答問題


理解了這些基礎概念之後,我們來看發問者的問題:


「酒糟肌的症狀,有沒有反反覆覆,好好壞壞這種情況?」=>如果理解「酒糟肌的表現,很可能就是外吐」。這時候,您當然會發現「吃太飽,吐了一陣子就稍微舒服了」的現象不只在胃腸,也在皮膚。當症狀發作過一陣子之後,皮膚的發炎因子會減少一些,症狀多半因此減輕。這是十四天不洗臉的觀察來源,也是「反反覆覆」的第一個原因


「就是用同樣的保養品,可是會出現第一個星期皮膚看起來還OKOK的意思是說,不是這麼紅,相較於比較壞的時候,勉強可以接受~),可是過了幾天,皮膚突然變得很紅,鼻翼兩邊毛孔堵塞明顯」=>這是「反反覆覆」的第二個原因增加更多抑制物質


各位可能覺得很奇怪使用保養品,為什麼會是「抑制物質」?這部份的道理有二個來源:邏輯推理與實證監測。在邏輯推理方面,請各位想一想:


「敏感肌膚專用保養品」是什麼意思?


        如果您是廠商,是「盲目販售,無法實際接觸使用者」的廠商,「使用安全產品,但是效果很慢」的商業風險大一些?還是「使用快速產品,也許未必安全」的商業風險大一些?身為消費者,您願意購買「效果很慢,但是宣稱安全」的產品?還是「宣稱快速有效,然後沒有什麼其它討論」的產品?


        「安全產品」是不是必然引起排除反應?這個討論很簡單如果細胞真的在排除(就是說,假設您身為醫師,遇到的某個濕疹案例確實是外吐),您「不抑制」它的排除,它已經會正常排除十四天不洗臉;您提供安全的水、油補充了細胞能量,當然會使細胞外吐反應「暫時」更明顯,不是嗎?身為「盲目販售者」,您如何知道購買者「絕對不是細胞排除反應」?這時最「商業安全」的作法是什麼呢?


        既然「十四天不洗臉之後造成皮膚的惡化=>改善」是確實存在的現象。換句話說,「盲目販售安全產品」可能潛藏著「使用者產生排除反應的風險」,結果不只是銷售量不好,還可能出現許多糾紛。身為廠商,您會如何自處?當然是「避免生產幫助排除反應的產品」。


        然而「細胞出現排除反應」是必然的本能;「避免生產幫助排除反應的產品」的意思,並不是「不添加營養成分,不鼓勵細胞排除」這麼簡單。我們既然知道「十四天不洗臉」就會誘發酒糟/敏感者的排除反應,換句話說,「不僅不可以幫忙,還應當阻止」才是「敏感肌膚專用保養品」的最佳策略!


滿杯溢出後,重新倒入更多啤酒


所謂的「阻止」,所謂的「抑制成分」,當然就是細胞不喜歡的成分請各位想一想,如果「細胞喜歡」,細胞就會「因此更強壯」。更強壯的細胞會做些什麼?繼續排除尚未排除的污物對於不明究裡的消費者來說,很可能就出現「這個保養品不適合我」甚至產生消費糾紛。添加細胞不喜歡的抑制成分,才可以暫時壓抑細胞的排出反應


理解了部份「敏感肌膚專用保養品」的可能思維與結構,再回過頭看題目,您就會豁然開朗了原來「用同樣的保養品,可是會出現第一個星期皮膚看起來還OKOK的意思是說,不是這麼紅,相較於比較壞的時候,勉強可以接受~),可是過了幾天,皮膚突然變得很紅,鼻翼兩邊毛孔堵塞明顯」其實就是「在剛剛吐完的皮膚上添加更多抑制物質,會使得症狀瞬間減輕;繼續不斷添加這些細胞惡感的物質,杯中再度過度充滿,細胞終於忍不住溢出」的表現。


只有使用後皮膚變好,才是硬道理!


回到「皮膚的照顧」這個本質題目。身為 皮膚科 醫師,身為肌膚監測的經常執行者,我發現上述的產品非常眾多,確實看到二十年來皮膚保養品的興衰起落從「美白至上」到「敏感肌膚專用」。很遺憾地告訴各位:如果不是「美白至上」的保養品有風險,為什麼愈來愈繁榮,愈來愈注重養生的社會,皮膚敏感的狀況愈來愈多?別的地方不說,就是台北市。二十年來,許多的化工廠、養豬戶紛紛撤離,台北的空氣污染更少些(地鐵當然居功厥偉),敏感肌膚專用保養品的品牌、專櫃與項目卻越來越多?


這幾天在網路上看到個很有趣的綽號承蒙某些網友的錯愛,我竟然成為「酒糟達人」。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膽敢承諾酒糟與敏感肌膚,絕對保證改善!」,並不因為狂妄,而是認知了「許多保養品都有風險」這個事實,教導患者藉由肌膚監測避開這些保養品,如此而已


請相信自然演化的力量,細胞最清楚它喜歡什麼。如果用一句話簡單地說明「肌膚監測」;不過就是「細心觀察細胞對於外界的反應,並藉以採取細胞喜歡的行動」,如此而已。


無論廠商如何宣稱,請各位記得:「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除此之外,別無正途!


補充閱讀:


為什麼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數據」與「長期追蹤PMS數據」


保養品究竟是神?還是魔?=廣告/新聞二篇連續閱讀


護膚品究竟是神,還是魔?=的續篇


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在臉上塗抹食用植物油」的後續討論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酒糟與敏感肌膚,絕對保證改善!」的邏輯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