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朋友寄來資料,淘寶網上有個熱銷產品,想問問我的「專業」意見。


跟著點上去,我看到一個「水楊酸換膚霜、果酸換膚霜、祛痘、祛痘印、痘坑、去凹洞、黑頭粉刺、收毛孔」的產品標示,還拿了牛爾在「女人我最大」的部份影像做背書(「名人」果然容易被濫用?),還說「最高檔最溫和最安全的果酸換膚」、「女人我最大醫學保養在家輕鬆做(水楊酸換膚)」。


網頁上只看到該產品的簡單6.7%=>15.7%=>26.8%漸進濃度表;到了第四週,濃度更高到40%=>50%=>60%70%;之後,還「很有趣」地寫下「濃度不能再高了」的字眼。卻沒有整個成分的詳細標示,也沒有容量說明。購買者花了169.8元人民幣(大約是765元新台幣),究竟買到3 ml還是30 ml,究竟買到「什麼東西」,無從得知


先挑個明顯的錯誤


水楊酸的的正式化學名稱是「鄰羥基苯甲酸」,是個含石碳酸環的環型結構物。因為同樣含有COOH的有機酸基,而且是在鄰近該酸基的第二個碳原子上出現了氫氧(羥)基,有時被誤稱為「乙型羥基酸;Beta-hydroxy acidBHA)」。然而它跟果酸「甲型羥基酸;Alpha-hydroxy acidAHA)」基本上就不是同系列的化學成份,後者是直鏈狀的化學結構。這種化學家深惡痛絕的錯誤命名,在許多美容產品,甚至是醫師的口中仍舊常犯,就算是一種俗稱的訛誤了。


這個產品的名稱一開始就錯了:水楊酸(AHAs,低刺痛果酸)換膚晶鑽冷霜。說實話,光是看到「連產品名稱都是錯的」,我就不得不杞人憂天


繼續得罪人


2005年,衛生署公佈了水楊酸鉀鹽(potassium methoxysalicylate)作為保養品美白成分的行政命令,而且限制濃度在1~3%<=看清楚了,是1~3%)。各位對於水楊酸有些理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水楊酸屬於去角質式美白概念,也就是強制性去除卡斑」。這種強制去角質的處理,當然屬於「醫學保養」=>而「醫學」保養的意思,就是「對了有效,錯了很傷!


不相信「錯了很傷」?看一下它的評價與回應吧


A1用了3天,A2用了2天,有點開始脫皮了」、「現在用到A3感覺有疙瘩的地方會有明顯的刺痛」、「用了皮膚很了」、「用了B3了。也就是10次了。感覺皮膚變黑變皺了,這個屬於正常現象,去醫院做也是會變黑的做完2個療程後還得修養2~4才可以見太陽」、「用到A6,有一點點脫皮」、「期待整套用完後像個剝光雞蛋」、「用到A3了,整個過程還是很悲劇的,補水已經做得很足了,還是會泛紅冒瘡脫皮搔癢,目前有改善的就是控油很強」、「不過塗上之後有的地方覺得有點癢塗換膚霜之前,一定要塗眼霜,不然洗完臉眼部皮膚最容易」、今天用的A3已經沒有A1的時候那麼了,嘴巴旁邊開始有脫皮的現象」


如果把這個產品名稱改成「低濃度硫酸」,也許各位更容易「看得懂


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是「醫學保養」這個名詞。


我們在真正的「醫學」美容從醫學美容定義談醫學美容過程中,受術者自我的保護一文中討論過「醫學美容」這個名詞。所謂的「醫學」,必須是「具有堅實醫學理論基礎與臨床證據」的意思。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各位可以發現許多商家以「醫學美容保養品」、「醫學保養」或者「藥妝產品」作為宣稱,卻拿不出任何與普通美容產品有差異的實際證據。在藥妝概念模糊成商家宣傳的噱頭藥妝?醫學美容?多看看、多想想二篇文章中,我們確實看到了這樣的社會現象。


其中又以這種網路販售自我換膚商品的風險最大!


什麼是「醫學保養」?


隨著美容產業與保養品販售的競爭日益激烈,廠商開始以「醫藥級」或「醫學級」作為號召。撇開前述的莫名奇妙不談,光是「醫藥級」的實力,用對了,效果就會很明顯;反過來說,用錯了,傷害也會很巨大所以才需要「醫療人員監控」,這才是「醫學保養」的真面目!


更多的風險是什麼?


在家自行換膚的風險不只如此。除了前述的「換膚霜/液對於生手的過度灼傷風險」之外,還包括了「術後照顧的莫名風險」(<=所以才會出現「感覺皮膚變黑,變皺了做完2個療程後還得修養2~4周才可以見太陽」)。最重大的風險,其實是眼角膜灼傷


當您使用超過15.7%的換膚霜時,自行操作的困難(生手的笨手笨腳,加上自行敷面的不順手),很可能導致這些酸性成分誤入眼睛。事實上,6.7%的化學灼傷風險就不小,一旦升級到40%以上,「灼傷失明」的機會一定會提高許多。另外,所謂的「中和液/霜」當然就是鹼性成分。在臉上「恣情」操作酸鹼實驗您真的想做個「美麗的瞎子」嗎?更何況您的操作結果如果不順利,也許未必美麗卻絕對失明


「控油」的意思是?


最後,補充一下「控油」的思考。這部分我們在青春痘與酒糟/敏感性肌膚還要油切,還要控油嗎?文章中已經談過了。身為公眾教育的推廣者,我更喜歡提醒各位自行思考的空間(<=「自然」醫學本來就應該符合自然的規律與生活常識)。


皮脂腺的先天「使命」是分泌油脂。如果我們「鼓勵」皮脂腺,它出現的行為應該是「分泌更多油脂」。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有能力「抑制」皮脂腺的油脂產量,顯然必須透過傷害、壓抑皮脂腺細胞等負面行為才能達到目的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成分」可以控油,顯然可以「傷害皮脂腺細胞」。那這個「傷害皮脂腺細胞」的成分對其它皮膚細胞會「很友善」嗎?您的皮膚細胞難道不會因此受傷、死亡?<=脫皮」就是細胞死亡後的屍體)


況且從已知文獻來看,水楊酸的「控油能力」不強;換句話說該「產品」中還包含了什麼成分,竟然可以「控油很強」,實在令人好奇


看不懂「令人好奇」?看看保養品的真相?從「正確保鮮膜敷面法」與「餛飩湯理論」談起~


補充閱讀:


一位皮膚科專科醫師看水楊酸新聞


關於「卡斑」


真正的「醫學」美容


從醫學美容定義談醫學美容過程中,受術者自我的保護


藥妝概念模糊成商家宣傳的噱頭


藥妝?醫學美容?多看看、多想想


青春痘與酒糟/敏感性肌膚還要油切,還要控油嗎?


保養品的真相?從「正確保鮮膜敷面法」與「餛飩湯理論」談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octorskin123 的頭像
    doctorskin123

    脂漏脂溢與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宋奉宜醫師@極緻皮膚科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