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10/10/21 13:20 周承諺
【台灣醒報記者周承諺台北報導】連日大雨,衣服鞋子總是乾不了。潮溼雨天除了要預防感冒外,對民眾皮膚健康也是一項考驗。 皮膚科 醫師受訪表示,近日患者大增,就診以老人及小孩為主。許多民眾產生皮膚過敏、甚至是香港腳的情況發生,建議民眾可多擦乳液並且保持腳部乾爽。
下雨天最容易造成香港腳與過敏症狀,主因是民眾常常因上班、上課關係,無法保持皮膚以及腳部乾燥。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由於氣溫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建議民眾可以多擦乳液,來保持皮膚水份,避免過敏情況的發生。
另外,天氣轉冷,許多人愛洗熱水澡,黃毓惠特別呼籲,千萬不要洗過熱的熱水、或泡澡過久,這樣會讓皮膚乾燥缺水,更易產生過敏症狀。
黃毓惠也說,雨天黴菌滋生快速,香港腳患者求診甚多。她建議上班族可以帶兩雙鞋更換,或隨身帶條小毛巾或吹風機,抵達公司可以擦乾後換上工作鞋,防止黴菌滋長。下班回到家,馬上把腳底部擦乾,或是立即更換襪子,就可以輕鬆預防香港腳上身。
老人家也要特別注意,黃毓惠強調,許多老人家有糖尿病,腳部潰爛及小傷口容易產生併發症。她提醒家中子女可以準備一些抗黴菌的藥膏或口服藥,並多注意老人家的腳底保養,一有異狀立即就醫處理。
皮膚科診所 盧怡靜 醫師則針對幼童過敏提出建議,她表示,淋到雨水,容易產生過敏,建議小朋友,到學校利用自來水清洗,但不建議使用過多的肥皂,因為小朋友皮膚水份不足,若再用過多的肥皂清洗,更容易產生皮膚病。
腳底保養方面,她建議由於小朋友活動力強,下雨天最好是穿雨鞋上學,預防鞋底浸水的現象。
補充說明:
(如果不討論一些皮膚的問題,大家都快忘了我「皮膚專科醫師」的身份了…)
這篇文章基本上確實是「新聞」,只是有些奇怪的地方,猜測是記者的理解問題。還是一點一點說清楚吧:
1 關於「皮膚乾燥」與「使用乳液」這件事,除了要注意乳液的風險之外(您確定「保濕產品、保濕療程安全嗎?」)還要注意「不要洗得太過分」。後者本文也有提到。
我是個囉嗦的醫師,「說理」喜歡說清楚、說邏輯;不喜歡「單純給個答案」。所謂「不要洗得太過分」,基本上除了「不要洗太熱」、「不要搓太久」、「不要搓太用力」、「不要用毛巾搓」、「不要泡太久」、「不要用太重的清潔劑」、「不要用太多清潔劑」、「不要洗太多次」、「不要流太多汗」…這些「將近一百個」的要求之外,沒有太多要求…!?
覺得很難懂?這篇文章可以「教您釣魚」!
2 另外,香港腳並不是「因為腳濕濕」。香港腳源自黴菌感染,「腳濕濕」只是輔助因素。如果沒有黴菌,「腳濕濕」大概會誘發「接觸性皮膚炎」(<=來自皮革的鞣酸溶出,或塑膠雨鞋的塑化劑溶出之類)。換句話說,避免「腳濕濕」可以減少香港腳的發作機率,「赤足出入公共場所之後,必定洗腳」才是避免香港腳出現的重大行為!
從上面這一條會衍生出二個子題:
2.1 使用雨鞋是有「其它」風險的:這就是「有一好,沒二好」的意思。
2.2 所謂的「赤足出入公共場所」不只是游泳池、SPA;其實還包括了您家裡的浴室—如果爸爸、媽媽有香港腳,那浴室溫暖而潮濕的地板…
另外,「必定洗腳」是有訣竅的—把腳洗乾淨之後(<=香港腳的黴菌很細長,可以想像是纏繞的線團。認真搓一搓腳底,加上大量沖水,一定可以洗掉),立即踏在「安全」的拖鞋/鞋子上!想一想,好不容易把腳「洗乾淨」,然後「再度踏在浴室地板上」,那…您剛剛「洗著玩的?」
補充閱讀:
主題:很忙不卸妝?=談「正確洗臉」、「徹底洗臉」與「完全洗臉」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一位皮膚科專科醫師看水楊酸新聞(<=談香港腳的藥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