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朋友對於化妝品不良反應有四大病因文章的回應: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史上最強化妝品評鑑報告」;看完之後,今年週年慶可以省了不少荷包說....
只是誇大的文案!
我不知道「史上最強化妝品評鑑報告」這本書。不過,就邏輯上討論,這本書一定是錯的!
① 每年有那麼多種新成分發表,大家對於新成分的好處與壞處都不能掌握,如何能夠「真實評鑑」?
② 這些新成分與新成分、舊成分之間必然出現交互作用(inter-action)。這些交互作用是對是錯,即使是藥物學這麼嚴謹的科學都很複雜、糾纏了,何況是化妝品成分學?後者的龐雜、天馬行空更是無法掌控。
③ 藥物的短期作用我們很清楚,短期副作用也多少可以掌握。化妝品新成分的短期作用因商業需要,被吹噓到無限擴大的程度,短期副作用則完全避談。這部份,也是化妝品成分最大的黑洞。
④ 藥品的長期副作用,我們有PMS的監控制度。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發現諾美婷、福善美…等藥物的傷害報告。保養品成份完全沒有任何長期監控,更遑論「成品」的監控(<=兼具作用、副作用與交互作用)。在資訊如此不足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出現「化妝品評鑑報告」?況且還是「史上最強」?
換句話說,除非提出充分證據(<=要反對「邏輯」必須要非常充分、完整的證據),「史上最強化妝品評鑑報告」不過是賣書者的廣告詞彙…不要當真…
不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結論?
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產品、任何藥品、任何說法!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補充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保養品成品也需要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