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粗大」確實是問題!為了這個困擾,醫界與保養品廠商發展了許多「溶解」、「控油」、「雷射」的方法。這些方法當然是有效的,只是這樣的「效果」,究竟可不可以持久?治標還是治本?會不會帶來更多的傷害?
毛孔為什麼粗大?
毛孔粗大的理由至少有二個:「被內在粉刺撐大」或「年歲漸大鬆弛」。前者是圓孔型,必定伴有黑頭或白頭粉刺。後者一定是淚滴型,未必包覆著粉刺。
l 「內在粉刺撐大」的病程,往往源自「致粉刺性」成分的使用;這些成分導致毛孔開口處的角質增厚堵塞,結果造成了初級粉刺。不斷分泌的皮脂,繼續往前推擠堵塞住的粉刺,結果造成次級粉刺。然後情況繼續惡化…
(關於「這些成分導致毛孔開口處的角質增厚堵塞」這麼平凡的一句話;各位其實應該思考更多:「如果這些成分竟然使得角質必須增厚,這些成分的刺激性不強嗎?」、「刺激性這麼強的成分,經由毛細現象吸收進入腺管,之後又被粉刺「鎖」在皮膚裡面,會不會就是酒糟的發炎來源?」)(保養品吸收的途徑=談談許多人都會犯的錯誤!?)
l 至於「年歲漸大的鬆弛」,這部分是「地心引力+膠原蛋白疲乏」的共同結果。這裡要提醒的是:如果您還不到六十歲,沒有明顯的頸紋鬆弛,卻出現了鬆弛的毛孔與臉頰,「有沒有可能是過度發炎的早老結果?」
補充閱讀:
飛梭/碳粉/柔膚雷射縮毛孔…?
撇開這些雷射產生的傷害不談,「雷射縮小毛孔」的基本邏輯是「先破壞、後建設」。藉由「破壞局部組織,造成毛孔周邊組織攣縮」的方式,達到毛孔縮小目的。這樣的邏輯,有二個附加討論必須注意:
l 先破壞,難/不建設:如果皮膚本身過於脆弱,一旦受傷之後,未必有自我收縮、修復的完全能力。這就是某些「毛孔雷射後反而變成凹洞」的「醫療」糾紛來源。怎麼預防?健康的人才能接受雷射治療!
l 強迫攣縮,效果並不持久:針對「年歲漸大鬆弛」,只要避開「先破壞,不建設」的陷阱,雷射治療或有意義。對於「被內在粉刺撐大」的案例,如果不去除粉刺,即便一時強迫組織攣縮,粉刺外推的壓力還是會很快撐大毛孔。這是另外一種「消費」糾紛的來源。
補充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酸類換膚縮小毛孔…?
也許聰明的各位會想到「運用維他命A酸/杜鵑花酸/果酸溶解粉刺」這個方法。乍看之下似乎可行,邏輯推理之後,就會知道難度很高。
相對表皮老廢角質來說,毛孔內的粉刺是更硬化的角質。各位不妨「幻想」一下:在相對鬆軟的墊片上挖個洞,埋入一顆相對堅硬的核果,然後使用硫酸去溶解它—您覺淂「面積廣闊、相對鬆軟的墊片」受傷機率高些?還是「接觸面較小,堅硬結實的核果」鬆脫機率大些?
l 從邏輯上看,如果硫酸會腐蝕墊片,相對難以殺傷核果;有什麼道理「果酸/維他命A酸/杜鵑花酸/杏仁酸/AB酸可以溶解粉刺,卻不會過度清除殘存的稀少角質?」如果堅持以酸類換膚方式縮小毛孔,會不會增加肌膚敏感、傷害的風險?一個「從粉刺到酒糟」的心疼案例
l 從經驗上說,如果酸類療程/產品可以「解決」粉刺;醫師們使用果酸/維他命A酸這麼多年了,為什麼「粉刺」始終是民眾心中的痛?
補充閱讀:
控油、油切縮小毛孔…?
毛孔與粉刺形成有關。「已經粗大的毛孔」顯然「已經包含粉刺」。此時使用控油、油切的產品或療程,除了加大前述「致粉刺性成分誘發酒糟」的風險之外,顯然沒有任何意義。
在毛孔粗大的案例談論控油產品,談論油切雷射,基本上應該算是找錯目標了…
補充閱讀:
正確的切入,健康的肌膚…
既然毛孔粗大有二個可能:「被內在粉刺撐大」或「年歲漸大鬆弛」,首先要討論的必然是「清除粉刺」。當粉刺被「安全地、合理地
」清除之後,自然會看到「與年歲無關的」毛孔粗大問題獲得改善。
至於肌膚鬆弛導致的毛孔粗大,也要等粉刺清除之後再來處理—這些毛孔內應該也有許多粉刺。一旦粉刺清除之後,可能出現好轉反應—原先導致皮膚發炎的「致粉刺性」或其它成分會漸次排出皮膚外。皮膚逐漸恢復健康,真皮的重建工作會更好—也許您還需要雷射磨皮,也許根本不需要任何處置了。
即便您還需要雷射磨皮;一個比較健康的皮膚,「毛孔雷射後反而變成凹洞」的機率必然大幅降低。磨皮後的修復更好,毛孔縮小的速度、皮膚後續發炎、反黑的情況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進展!
是的,正確理解並面對毛孔粗大,才能避開錯誤風險,迎來健康、燦爛的春天。
補充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