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五17日)才結束保養品配方開發實務班的課程。課後的熱烈詢問總要持續一小時以上。這次課程裡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有效提升乳霜助滲透的配方概念,建議可啟用油酸、亞麻油酸來配伍。


課後學員提到有「油耗味(Rancid)」的問題。同天晚上,接著前往協助的企業體傾聽主管對新品的開發意向,很巧的該主管提到,新品不希望放久了有油耗味(以往的產品有這樣的問題,顧客會退貨與抱怨)。


中秋節近了,媒體也開始討論「月餅的內餡」有油耗味的問題,這跟化妝品的「油耗味」是不是相同的問題?沒有油耗味的產品(食品或化妝品)就是所謂的比較新鮮與安定的嗎?


幾年前與一位知名人士(國內美容美體沙龍體系的龍頭級人物)聊到體系裡採用的產品時,她即興式的發表論點說:「好的保養品不要說放三年、放五年七年也不會變質或產生油耗味!過去從國外引進的產品,品質就都非常穩定,現在在台灣生產的產品,不要說三年,很多打樣品放不到半年就都發出油耗味了…」


問題出在哪?


是認知的問題嗎?或者真的台灣的配方技術不如人?油耗味是否真的是新鮮度的殺手?作為消費者,應該先有「正確的概念」,才有能力理性看待油耗味


油耗味是怎麼發生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就有久置後發出油耗味的「實力」。所以,植物油,特別是強調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次亞麻油酸等等都是)的油,越容易與油耗味打交道。簡單的說:豬油牛油不飽和度低,反而不易有油耗味。椰子油飽和度高也不容易有油耗味。橄欖油、月見草油等強調對身體與皮膚較有營養貢獻的油,反而是不耐久放的。


花生、核果類製品,如果是熱烘烤熟的,放久了也都會有油耗味。所以,月餅的內餡,如果有油耗味,多半來自不新鮮的核果仁類。而如果是月餅皮有油耗味,那就是桿月餅皮時(麵粉+植物油),使用的植物油不夠新鮮,熱烘焙時加速氧化的緣故。帶油耗味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對健康並不好。尤其是熱炸(烤)類的食品。(我去年也在7-11買過保存期限標示6個月,買來時還有三個多月保存期,但打開來油耗味刺鼻的蠶豆酥。這樣的食品當然不能吃!)


化妝品的保存期限遠長於月餅與核果類食品,化妝品標示三年算正常,標示兩年以下的偏少(會有銷售壓力)。


按消費者的期待與品牌的理想來說,化妝品中的油脂必須「保障」在保存期限內沒有油耗味發生「才合理」。但事實上,只要含相當量的不飽和植物油,要「撐三年」是不可能的。以冷壓法提煉的新鮮植物油,沒有配合18以下的溫度環境保存,沒有理由可以撐那麼久!(就算加了抗氧化劑!注意,抗氧化劑自己也會氧化掉自身難保啊!)


所以,標榜100%天然植物油配方的身體按摩油或芳療用油,放置一段時間發出油耗味,你得懂得「體諒」!當然,如果選擇的是荷荷葩油、角鯊烯類不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就不會在 一兩 年內有油耗味。


所以,標榜添加多樣高護膚價值植物油的保養品,放置三年「都不會」產生油耗味,那麼你還信它做什麼!


所以,不是安定的、技術優良的配方,就不會有油耗味發生。油耗味跟配方技術無關!油耗味跟有沒有選擇有氧化酸敗疑慮的原料有關。


而難道不存在100%天然或添加植物油,在合理保存時間(三年)、保存環境(按正常四季變化)下不產生油耗味的保養品嗎?我只能說很難!品管自我要求高的工廠,只能做到「盡量購買最新鮮的油脂」「進量存放在低溫環境下保鮮」,入配方之後,就看油脂自己的理化性質來決定油耗速度了


所以,你不能期望使用的保養品添加的是「高護膚價值的植物油」,然後又同時希望「隨便放、放三年都不會有油耗味」。那些放三五年都不會有油耗味的乳霜,很簡單,用合成酯、礦物油、矽靈等取代植物油,當然怎麼放都行啊!


補充說明:


保養品的設計是門學問我想,對於材料的來源掌握(蘇門答臘跟保加利亞的香料等級一定不一樣!)、入庫材料的檢驗(品管)、採購價格這麼多的學問,恐怕不是「我喜歡DIY」這句話可以理解的


身為使用者,唯一能夠掌握的,應該「只剩下」「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了。


補充閱讀:


保養品該迴避哪些成分?=張麗卿老師格文引用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