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KN BB霜含螢光反應」事件至今,有正面說法(廠商的SGS檢測陰性;衛生署剛剛發表了下列新聞)也有負面說法(蘋果日報的送驗結果呈陽性反應)。


一時大家似乎迷惑起來


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我一點點都不關心「IPKN添加了什麼」!我唯一關心的是「IPKN產品究竟會不會損傷皮膚?損傷身體?」


極端地說:只要產品確定長期使用不損傷身體,就算添加了亮亮劑、黑黑劑...一大堆奇奇怪怪,從來不曾聽聞的化學成分So What


為什麼要看「長期」反應?


這部份我們已經提了多次從諾美婷事件,各位應當可以理解,「短期無害長期安全」這個鐵律。就像「吃下6公克的鹽一樣,短期沒有急性傷害,長期導致腎衰竭」;就像「某某石化廠周邊,癌症患者比例增高」;就像「某某化工廠停工十八年,舊員工還是陸續罹癌」一樣,只有時間與群體數量夠大、夠久,我們才能看出真相!


正確肌膚檢測可以預測長期風險!?


鑒於敏感/酒糟肌膚「莫名奇妙地愈來愈多」,這個部落格不斷提倡提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主要根據就是「皮膚細胞與肝臟、腎臟等臟器細胞,都是細胞!」這個簡單邏輯。如果皮膚細胞「不喜歡」某個成分(<=無論它是舊成份、新成分或「最新科技成份」),皮膚細胞就會因此受損,皮膚的紋路等正常結構就會逐漸喪失。


對皮膚細胞不友善的成分,對肝臟、腎臟細胞也不可能太友善吧!?


所以我們不斷提倡使用保養品/療程時,長期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邏輯,就是希望仿照藥品的PMS(上市後監測)制度,讓消費者使用保養品/化妝品時有真正的安全依歸。


誰願意當「白老鼠」!?


任何人對任何品牌都不應該有預設立場昨天衛生署說「可能開罰」,今天衛生署說「此產品所含的防曬成份在歐洲及亞太國家都是合法防曬劑,本來就有螢光性,請消費者不要過度恐慌」。


對於這些公告,我個人沒有任何意見。十多年前FDA同意「諾美婷非常安全,可以上市」,十多年後的今天「恐怕導致中風,應當下市」,這些過程雖然是人類必須經過的群體學習,至少藥物有監控機制保養品的螢光反應呢?保養品的其它成分長期安全性呢?衛生署雖然說「民眾不要過度恐慌」,我們如何監測螢光反應或者其它成分的短期安全與長期安全?


結論:只有長期監測,真正看到細胞不受損才是硬道理


大約二年前,我與醫師們提到「對終端產品進行安全監控」的概念。當 時許多 醫師還在「認真地研究成分表」。最近看到 邱 醫師從「化妝品成分需要長期監測」、「廠商未必能夠掌握成不純物」到「廠商可能騙人」、「「醫學」美容可能騙人」的幾篇文章,我想無論從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切入,「真理是永遠不變的終點!


真正的結論:


想要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永遠而真實地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請隨時監測自己使用的保養品反應


補充閱讀:BB霜事件相關


韓製IPKNBB 含螢光劑恐致癌=廣告/新聞閱讀


從「IPKN螢光反應事件」談消費/敏感/玫瑰痤瘡肌膚的自我保護


韓製BB霜發螢光 一場虛驚?


補充閱讀:諾美婷事件相關


提高中風機率歐洲停賣諾美婷=廣告/新聞閱讀


從「減肥藥停售」看藥物追蹤與安全=談「保養品的長期安全」


從「減肥藥詐欺/致死」新聞談「藥物長期安全評估」以及「保養品長期安全評估」


補充閱讀:保養品廠商/醫師可能不懂,可能騙人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是裝傻還是故意?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醫學」美容早已名存實亡=邱品齊醫師格文引用


補充閱讀:肌膚檢測相關


肌膚檢測是否可以「預測」保養品傷害?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誰能夠真正「瞭解」保養品?只有「正確肌膚檢測」才是真的


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