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酒糟或敏感肌膚,身在海外想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長期證據,才是科學!」http://www.freedigitalphotos.net)
時近換季,對於敏感性肌膚的朋友,一定有許多的辛苦。
幾年的堅持監測與教育訓練,肌膚監測在臺灣與大陸漸漸出現協同夥伴;另外,藉由部落格與各位格友溝通,我們益發相信「如果想要瞭解肌膚,針對肌膚現況做任何調整,都必須先經過肌膚檢測的過程」。
肌膚監測體系的領導診所是台北極緻診所;其它華人地區也開始出現多位協調過醫師,請他們提供這樣的服務。需要的朋友請在本文下回應,我們盡量提供相關訊息。
事先聲明:
這項「肌膚監測的服務是各醫師自行提供的,因此相關看診規則—比方說,某診所要求自費掛號,另一機構決定收取監測費用之類;會因為各診所內部規定而有所不同,還請各位見諒。另外,反覆監測與判讀其實相當耗費時間與精力,通常需要事先約診;這也是必須請各位事先回應,我們事先告知的原因。
我們一直建議肌膚檢測,以下是原因:
(20100822補充說明:本文雖然針對保養品使用;其實接受醫學美容療程前,更要謹慎作肌膚評估。健康肌膚才有資格接受手術。接受手術之後,經過復原期,肌膚一定要更健康,這個手術才是對的!)
我們一直在兩岸四地推行「任何醫美措施前,請先進行肌膚檢測」的正確思考。今天看完張麗卿老師的這一篇「請停止DIY保養品!」文章,心裏感觸更深—保養品的「經常接觸」比「偶一為之」的醫美措施更需要不間斷地肌膚檢測,以確保降低使用保養品者的風險!
以下是張老師的文章:
正在準備下星期要用資料~介紹「活性物萃取技術」與「冷制程配方」的相關資料。搜尋時,網路上出現更多的面霜與乳液的「冷制法」,而幾乎都是DIY保養品的內容,在網站上又教又賣材料的、在社區大學開班的、在部落格記載步驟的,甚至熱心的拍成操作示範錄影帶在網路上分享的......還記得上周菁英班課後,有個學員問我對DIY的看法。當下我只答覆:我不教人DIY。學員又說......學了幾天DIY課程、學了幾種DIY劑型(洗面乳會了、化妝水會了、菁華液會了、乳液面霜都會了、精油調配也都會了…),請問「已經」瞭解化妝品多少?「已經」瞭解做完而且「勇於」擦在臉上的成分多少?難道都百分之百瞭解自己所加的成分,就好自己因為有了基本劑型的「製作能力」,而玩起新的添加劑的「功效百搭」嗎?......DIY保養品,「買來的」「原料」,可能有十幾二十種之多,「新不新鮮」「安不安全」你怎麼判斷?DIY保養品,添加的「防腐劑」或改名字叫「抗菌劑」「防黴劑」「保存劑」「抗氧化劑」(還可以取其他名字啦),你曉得真正的組成是什麼嗎?你知道添加多少對皮膚算是安全嗎?你知道自己的皮膚對這些「防腐劑」的耐受力、長期使用的可能變化嗎?......DIY保養品,不是只有防腐劑的問題、衛生的問題、新鮮度的問題。術業有專攻,要說說不完。老話一句,花時間去玩DIY,不如花時間瞭解自己的皮膚需求,花時間瞭解該買哪個品牌、該買哪些商品比較實際。
後記:
老師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認同一般大眾DIY保養品,所以對於詢問有關DIY該買哪些原料、製作上出現的困難怎麼解決、原料的新鮮度如何判斷等等提問,很抱歉以前不答復,現在、未來亦然!
補充說明:
關於「原料安全性」的問題,我想提一個更深層的、更生理性的問題—也許原料「短期使用」是安全的(<=原料供應商都會提供所謂的「毒理/安全報告」),但是我們有長期使用的追蹤報告嗎?
人類使用Aspirin四十多年之後,才知道100mg的Aspirin每天使用,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使用了Thalidomide之後出現的豚胎現象,也是以「上千位畸形兒」做為代價的人類結果。至於最近的骨質疏鬆藥Fosamax反而造成顎骨壞死的案子,顯然不僅僅是DIY的問題,還是「所有保養品都缺乏臨床監控」這個機制很明顯的缺失!
一個藥物的臨床使用(<=就是「上市」),一定始自「安全的動物試驗」、「安全的小範圍人體試驗」;但是藥物的監測並未因此結束——我們還有所謂的PMS(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上市後監控)。上述的Aspirin、Thalidomide與Fosamax案例,無論是好處(發現可以保護心血管)還是傷害(畸形兒或骨頭壞死),都不是上市前實驗(無論多麼嚴謹!)可以預測的。
換句話說,「上市後監測」這個機制,應該應用于所有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上!
另外,如同張老師對於DIY行為的批判:您到「化工材料行」所購買的「玻尿酸原液」,是100%的玻尿酸,完全不添加防腐劑?那它的保存方式安全嗎?如果添加防腐劑,跟「玻尿酸產品」有什麼不同?
如果不瞭解購買的「原液」,您真的瞭解DIY後的成品?「迷霧+迷霧+迷霧=晴朗?」
因為發現醫學美容措施執行前的風險,我們因此非常認真地提倡「任何醫美措施前,都應該先進行肌膚檢測」;隨著認同「肌膚監測思想」的醫師愈來愈多,我們的整體經驗愈來愈豐富——是的,DIY很危險;如果仔細地追究下去,「沒有長期臨床監控追蹤使用過程」的保養品,難道就算是「非常可靠」?
① 科學是會進步的。現在認為對的,未必永遠是對的:從提高中風機率歐洲停賣諾美婷以及本文來看,各位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醫學界永遠接受監督。諾美婷(大陸稱為曲美)已販賣超過14年,仍舊在密切監督下發現副作用,使得藥廠必須「不敢顧及賺錢,必須下架與承擔名聲損失」。事實上,如果瞞天過海,名聲的損失更重。後者是醫學界(科學界)另外一個最重要原則。
②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保養品使用頻率更高、時間更久、影響範圍更大。塗抹在30*40平方公分(臉部與部分頸部)的產品,吸收後對於人體的影響巨大,甚至可能致癌或憂鬱症等(化妝品化學毒物質恐引憂鬱症)。這種民生必然用品卻沒有長期追蹤監控?「Kanebo的意外白化傷害事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身為專業醫師,保護患者是我們的天職,所以我們必須推動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這個活動。
③ 邱品齊醫師也算是老朋友了。三年前我跟他談過這樣的想法;從他陸續發表的文章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顯然同意「成分是有長期風險的」。近期文章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則更接近實務面—監控「虛無飄渺」的成分,相信「虛無飄渺」的廠商道德,不如直接監控成品的風險!由這些變化,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真理就是真理!無論是誰、從任何角度出發,「一定會到達同樣的地點」。
④ 從「風險高於臨床效益」、「不應讓健康成為犧牲品」這二句話,各位應該可以理解「不應該使用美白針,是因為獲得太少,所冒風險太大」;「美容雖然重要,仍舊是次級需求,不應該以健康做為代價」的意思?因此,為了各位的健康,還是堅持找一位肌膚監測的醫師吧!
最後,請容許我簡單解釋一下肌膚監測的「最短定義」:
① 使用產品(療程)前監測一下,使用產品(療程)後監測一下。藉由前後的詳細對照,可確保產品(療程)的短期效果與避免短期風險。
② 長期或反覆使用產品(療程),堅持持續監測。藉由長期的反覆對照,可確保產品(療程)是否真如廠商所言,具有長期累積效果,真正保障自己的荷包!而且可以避免連廠商都未必知道的長期副作用,真正保護自己的健康!
①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②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這裡是本部落格電子報。
③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臺灣廣播公司錄音檔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2011-03-15 21: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