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http://www.grazia.com.cn/)
王修含院長:王修含院長修含皮膚專科診所(http://www.skin168.net/)
宋奉宜院長:極緻皮膚專科診所(http://www.abskintw.com/)
現在臺灣流行的注射整形有哪些?
(王修含院長)
多種玻尿酸、膠原蛋白、微晶瓷(晶亮瓷)、肉毒桿菌素(肉毒素)、舒顏萃等。
(宋奉宜院長)
這幾年來的演變,傳統玻尿酸始終有一席之地。
膠原蛋白因為抗原反應問題,一度使用量減少。廠商修改抗原端之後,過敏反應漸漸下降,市占率才維持住。
早期的雅得媚由於宣稱「七年效期」曾經風靡一時。後來隨著大陸的「奧美定事件」而逐漸沉寂。
之後的微晶瓷、乃至聚左旋乳酸……都只是一席之地,再沒有誰是填充劑的霸主了。
除了早前的玻尿酸、肉毒素外,注射填充劑還有哪些最新的材料?
(王修含院長)
早期的玻尿酸為顆粒型中小分子劑型,通常只能維持半年至一年。近年來出來可維持較久的新型大分子玻尿酸、凝膠式玻尿酸,約可維持一年至兩年。
此外,還有膠原蛋白、微晶瓷(晶亮瓷)、舒顏萃等。
(宋奉宜院長)
「玻尿酸降解」這件事,一開始是醫師與使用者眼中的缺點。隨著填充風險的逐漸出現,醫界與民眾對「長效填充劑」逐漸開始懷疑。
另一方面,幾家玻尿酸原始廠商也開始藉由改變顆粒大小(顆粒愈小,降解愈快)、顆粒形狀(圓形容易塑形,卻也容易走位;角形不易走位,但形狀比較不美觀)、膠聯方式(膠聯愈好愈不易降解,但誤入血管之後的血栓傷害也比較大)……等許多方式改變玻尿酸。
簡單地說:現今填充劑品牌眾多,除了在成分部分爭奇鬥艷之外,也在劑型改善上頗下功夫。
填充劑方面,玻尿酸也分1代和2代,還有膠原蛋白、臺灣流行的微晶瓷,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王修含院長)
看個人需求,與醫師進行充分的討論溝通。
通常較深層的組織,以大分子顆粒型玻尿酸或較長效的凝膠式玻尿酸為主;較淺層的皮膚則以小分子顆粒型玻尿酸或較短效的凝膠式玻尿酸為原則。
膠原蛋白質地較硬,適於施打於深層。微晶瓷屬鈣化物、舒顏萃是手術縫線材質,都是皮膚原本沒有的成分,注射時的技巧與長期安全性值得更加注意。
(宋奉宜院長)
主要的選擇應該是看部位。粗略來說,類似填土造陸:比較深位部分一定是比較大的石塊。一方面穩定「地基」,一方面太小的顆粒深位殖入,就像泥流入海,其實也看不到效果。淺層使用小顆粒(成分),在平滑與自然塑型方面比大顆粒有更多優勢。
另外,除了玻尿酸與膠原蛋白之外,許多成分有特殊的功能——除了像奧美定(已經禁用)的類塑膠聚合強調「非常持久」。聚左旋乳酸的「刺激膠原新生」、微晶瓷的「骨粉也能吸收」都有特殊的功能宣稱。
是利是弊,除了必須與執行醫師好好商量之外,有時候也有賴時間的考驗、篩選。
有國內團體會前往臺灣注射微整形,請問臺灣衛生部門認可的注射劑有哪些品牌?(如果方便的話,可否透露價格)
(王修含院長)
目前臺灣衛生部門已核准的注射劑,以玻尿酸產品為主:
瑞典Q-Med原廠生產的「瑞絲朗」Restylane系列(Macrolane, SubQ, Perlane, Restylane, Touch, Vital, Vital Light)
美國Allergan公司於法國廠生產的喬雅登Juvederm系列Ultra, Ultra Plus, Voluma以及Ultra XC, Ultra Plus XC與Voluma XC(有XC標示者表示含有麻藥,若無則不含麻藥)
臺灣科妍生物科技公司的「海德密絲」(Hya-Dermis)玻尿酸
瑞士Anteis公司生產的Esthélis「安緹斯」(Anteis)玻尿酸
臺灣和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艾麗膚」(Arieforma)玻尿酸
這些產品性質各異,藉由專業醫師的相互搭配,可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其他填充物注射劑還有:
膠原蛋白:雙美Summax
微晶瓷(晶亮瓷):Radiesse
舒顏萃:Sculptra
至於肉毒素部分。目前經臺灣衛生主管機構核准,在臺灣可上市的肉毒桿菌素產品共有兩種,包括:
愛力根公司的「保妥適乾粉注射劑」(Botox)(衛署菌疫輸字第000525號)
「麗舒妥注射劑」(Dysport)(衛署菌疫輸字第000691號)。
(宋奉宜院長)
這部分我就不再重覆補充了。
在價格部分,目前臺灣的價格設計主要有二種;比較常見的是「部位設計」,就是「隆鼻多少錢、豐頰多少錢、填下巴多少錢」。這種設計方式比較符合醫學傳統——醫師負責療效。至於使用的填充劑,主要由醫師決定,之後由醫師與患者依照患者期望的持續時間,稍微調整劑型。
另一種設計方式是「一毫升某某填充劑多少錢」。我個人比較反對這樣的設計方式。如同前面說過,不同的產品適合不同的皮膚位置。如果以「買了A產品,卻堅持使用在B位置」的思考來看這種價格設計,就很容易知道「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了。
如何選擇有資質的診所和醫生?有哪些證明?(比如醫生資質、衛檢許可等?)
(王修含院長)
首先應以選擇醫師為主。
因為醫療與一般商品不同,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按照每個人的不同狀況,進行客製化的治療。這方面需注意醫師的學經歷背景、專業能力。美容醫學的內容非常繁多,一位醫師不太可能精通所有項目,可多加瞭解醫師的特殊專長與口碑。
其次才是選擇診所。
儘量以較不商業性的醫療院所為主,避免不必要的商業推銷與不需要的過度治療。價格過低的診所通常都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在削價競爭的過程中,有些治療的安全細節可能就會被犧牲,甚至會使用較無保障的假貨或水貨產品。
歡迎參考先前台視常春月刊的訪問稿:http://www.ttv.com.tw/lohas/green12096.htm
(宋奉宜院長)
除了王修含院長醫師所說部分之外,我要特別補充的是:「醫學美容」實際上是醫學的延伸,完全是醫療行為。因此醫學倫理中的「告知後同意」、「仔細解釋,確認溝通」是唯一準則。
許多患者把醫學美容當做消費行為,因此帶著「便宜的就是好的」、「不需考慮醫師專業差異與個別技術;只要有儀器、有填充劑,任何醫師都可以治療」的錯誤觀念,使得唬弄、忽悠的非醫療資格的消費、諮詢行為大行其道。
醫學美容就是醫學;而「醫學治療」必定伴隨著部分風險。正統的醫師為了保護醫患關係,一定會完全解釋清楚,確認彼此理解——醫師知道患者的真正需求,患者知道這個治療的好處與可能風險。
更何況「美麗」是非常主觀的認定。醫學美容的「真正需求」遠比醫療需求更難掌控——所謂「手術成功,但患者不滿意」在醫學美容領域中並不是罕見的新聞。
因此一位好醫師,必定是一位有耐心溝通的醫師。
多諮詢幾家醫療院所,觀察諮詢者是醫師、還是沒有資格的非專業人員?醫師在諮詢過程中是不是誠實?有沒有把好處、壞處都充分地說明?從這些角度下手篩選醫療團隊,絕對是求美者最正確的方式。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
網路會員註冊請按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註冊請按這裡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酒糟?玫瑰痤瘡?敏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微博答客問20110730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