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很多人問果酸換膚的安全性
這些問法包括了:「醫師,我可不可以做果酸換膚去痘印?」、「醫師,25%的果酸換膚比較安全?還是35%的果酸換膚才有效果?」
諸如此類。
這些問題,基本上都犯了邏輯錯誤。這些邏輯錯誤,也是肌膚監測推廣這些年來,我們漸漸發現的,人類應該擁有的理智思考。
我寫過二篇文章,估計許多人都沒看到:從「先破壞、後建設」談除疤!?與「先破壞,後建設」、「大破大立」?=「醫學」美容的迷思。
如果再加上更早期的「餛飩湯理論」(保養品的真相?從「正確保鮮膜敷面法」與「餛飩湯理論」談起),這整個問題就完全回答了。
健康的皮膚才能「先破壞、後建設」
大家印象中的「醫學美容」,無論是雷射激光除斑、磨皮;還是果酸換膚……,甚至包括PRP或水光針;基本的原理大約都是「先破壞、後建設」——對於皮膚造成某種程度的破壞,之後強制角質層、膠原蛋白或彈性纖維再生,重建新的皮膚(達成皮膚年輕化目的)。
聽起來很美好——每天去健身房跑步鍛鍊,一段時間後就又瘦、又壯、又健康。
然而現實世界有個前提,很重要卻也是往往被大家忽略的前提——玻璃娃娃患者(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因為骨骼脆弱,外力耐受力低,無法承受與一般人相同的跑步訓練強度。換句話說,對玻璃娃娃患者來說,一般人的「先痠痛,後強壯」很可能就變成「先痠痛,持續骨折,無法更強壯」。
理解這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常識,各位就知道從皮膚醫學與皮膚美容醫學角度來看:
一、 肌膚監測提供了「判斷受術者是否有能力承受該治療?」的術前鑑別診斷。
二、 肌膚監測提供了「如果判斷受術者有能力承受,能夠承受多少治療劑量?」的術前治療規劃。
三、 肌膚監測提供了「根據規劃治療,之後皮膚真的依照預測速度修復嗎?」的術後追蹤與反省。後者直接導致「醫師醫術(預測能力與治療準確)愈來愈好」。
「醫師,我可不可以做果酸換膚去痘印?」
了解上面的內容,對於這個問題,您至少理解了第二層次:您的皮膚健康嗎?如果不健康,就不可以。如果部分健康(完全健康的皮膚通常不長痘,即便長痘也容易代謝痘印),您可以承受多少%濃度、停留多久的果酸換膚呢?
除了肌膚監測,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餛飩湯理論
這個理論其實很簡單:有些人吃餛飩湯拉肚子,於是說「餛飩湯不好」;另外一些人則捍衛「餛飩湯很好」。這兩個說法都不完全正確。
首先,不同廠家的餛飩用的肉料與蔥末、胡椒就不一樣。不新鮮的肉餡當然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因此一概地批評「餛飩湯不好」與一概地捍衛「餛飩湯很好」,其實都犯了「辯論一個虛擬項目,而非辯論一個實體」的基本錯誤。
其次。即便二個人都買同一廠家甚至同一超市的冷凍餛飩——某甲添加井水,某乙使用RO逆滲透水;某甲使用高山岩鹽,某乙灑入受汙染地區的海鹽;某甲燙的小白菜遭受農藥汙染,某乙使用自己種的有機蘿蔔葉……某甲與某乙的「餛飩湯」除了餛飩相同之外,他們的「湯」基本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聰明的您請告訴我,某甲的餛飩湯安全嗎?某乙的餛飩湯會不會引起腹瀉?
「醫師,25%的果酸換膚比較安全?還是35%的果酸換膚才有效果?」
看完餛飩湯理論,估計各位可以理解:25%果酸降低了角質屏障,剩下的75%更容易長驅直入。大家只注意25%的餛飩,誰有把握75%的鹽、水與青菜更安全?會不會出現「餛飩很正統,湯裡有農藥」的風險現象?
看到這裡,再看看上面問題,就變得簡單許多:
一、 您的皮膚能夠承受25%果酸嗎?(承上「先破壞、後建設」內容)
二、 甲廠商的25%果酸,另外的75%內容是什麼?
三、 「真正作用在皮膚上的,無論是效果還是風險」,究竟是25%果酸(餛飩),還是75%的輔料(湯)?
每篇文章都要有結論
這是個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並不像書上寫得那麼單純——各位如果真正理解文獻的內容,其實也會發現,每一篇果酸或雷射激光文獻中,一定會發現「我們招募了100(或多少)位皮膚健康的患者,在多少多少時間內,施與某某治療……」這樣的描述。在過去那個美好的年代,大部分的患者皮膚都不太差,所以二十年前台灣有果酸風潮——你也買果酸乳液,我也做果酸換膚;接著是脈衝光風潮,淨膚雷射風潮……直到……
大家的皮膚都壞了!
在這個敏感肌的時代……
想抗衰老?
行!皮膚不傷害就不容易老(敏感就是傷害)。
好不容易熬過了肌戒毒的初步代謝,皮膚的斑塊必然淡了許多,「但是我想除惡務盡,完全解決殘留問題」……
行!皮膚健康才可以打雷射,做果酸!
那……我可以用哪一種果酸?多強的雷射?
除了肌膚監測,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除了肌膚監測,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除了肌膚監測,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反對使用保養品!我唯一的關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對「盲目地使用保養品」、「盲目地執行醫學美容」
根據科學邏輯,要確定保養品或治療的安全,應該在使用前、使用後都做紀錄;而且必須長期監測,反覆比對。
使用前後比對,是為了證明短期安全。使用前與長期後比對,是為了證明長期安全。這就是呼籲建立「使用保養品/療程時,請隨時監測肌膚反應」的正確心態與為什麼護膚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資料」與「長期追蹤PMS資料」的核心價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單次監測的「證據」,就會出現「使用類固醇的褪紅效果很好,應該長期使用」這麼愚蠢的事!
保養品與醫美治療長期使用、大量使用,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只有真正長期監測,才能確保長期劑量安全,真正保護皮膚與身體的健康!(「皮膚測試」、「皮膚檢測」與「皮膚監測」有什麼不同?=專業醫療論壇問題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這個blog,發現「看不懂文章內容」。這是因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順序不一。拜託您買本循序漸進的科普書籍(肌戒毒:14天不洗臉的真正醫學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體概念:電視專訪,然後聽聽錄音檔。理解真正真理之後您就會發現:
因為醫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瘡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錯誤保養品、雷射/激光療程產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傷害出現的反黑、發炎、脫皮、粉刺與紅腫、刺癢……一定有改善!
正確實施並遵守肌膚監測的指導,就是您保護自己最重要的科學證據!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獲得真正的醫學美容與保養品訊息?
網路會員註冊請按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註冊請按這裡
極緻,只做對的事!為了幫助更多患者,極緻希望獲得高手們的分享。如果您對某種治療的醫學證據非常有把握,還請告訴我們。極緻會謹慎地評估,並協助建立相關肌膚監測原則。
至於買書……
補充閱讀:
酒糟?玫瑰痤瘡?敏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微博答客問2011073001
!必看!肌膚監測,唯一的「醫學」美容!=新書的導讀文!必看!
敏感/酒糟肌膚的自我療護——談「十四天不洗臉」的自然醫學學理猜想
科學地談「正確洗臉」=武漢大學「中外女性健康;美妝學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膚的產品使用問題=又乾、又油、又粉刺、又膿痘、又敏感、又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