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張麗卿老師發表了篇「"八種檢驗化妝品好壞的方法" 錯誤資訊大公開!」,本來不打算發表評論(<=隨便「不稱讚」總會得罪人)。結果大陸時訊論壇轉載之後,醫師們出現了「這個是權威的嗎?當初說出那些方法的人也是專家來的」、「可以告訴我們的正確的化妝品的鑑定嗎?」的聲音。


另外,因為訴求溫和的BBCream,敏感肌天天使用也沒關係?=BAZAAR哈波雜誌2月號引發的關於「對BB霜的怨念」以及後續發言一文,果然「愈燒愈烈」;許多大陸朋友要求「鑑定保養品」、「鑑定護唇霜」。我回答了幾位之後,決定專門寫一篇文章,一次完整、仔細地說清楚。


「原則」比「案例」重要!


習慣看這個部落格文章的好朋友一定有個感覺,我的說理很仔細,但是也很囉唆。這是教學久了,自然理解「被溝通者」的盲點在哪裡,因此會有事先說清楚的意向。


喜歡這樣比喻「教導」與「學習」二者的關係比如教導畫畫。老師教導畫顆樹,有些老師從一片一片樹葉教起另外有些老師直接教導樹幹的神髓。前者可能要點上數百點的樹葉,才能隱約透露出低矮灌木叢與高聳巨木群的差異。後者,只要幾筆挺拔而卓奇的硬骨幹,或是細枝蔓雜交錯,灌巨之間的差異立刻就明顯起來


之前「學」看書,一律教導我們「先看目錄,再看序;封背的摘要也是重點」。然則我們一拿到書,往往迫不及待地一頁一頁翻看;直到書已閱盡,也未必能夠說出這本書的主要精神。進入密林中,往往看不到整個雨林的氣候變遷、生態分布等大結構。


之前學習許多知識,特別是臨床經驗的傳授,教導的老師往往不斷地介紹經驗。這種「經驗傳承」對於已經入門的中階弟子來說,是非常好的學習。但對初階弟子來說,過多蕪雜的經驗討論,沒有好好地系統整理,當然墮入了五里霧中


換句話說,對於學習者來說,特別是初學者;「原則」的闡釋比「個別案例」重要許多!藉由原則闡釋的不斷反覆操作,初學者對個案討論才能夠直觀切入,「非離言語、非不離言語!


「保養品/護膚品/護唇膏鑑定」的現實難度


青春痘與維它命A醇?談「單一成分」與「終端產品」文中,我們已經很清楚地闡釋了「成分安全≠產品安全」這個概念。加上保養品成分的日新月異、保養品成分的長期效應、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的未明、成分與容器許多變因,「保養/護膚終端產品的鑑定」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各位「不相信」,請想像一個「科幻場景」: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為了毀滅人類,從未來帶來某種「新毒素」,2011年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有能力鑑定出來嗎?當然沒有<=這個成分還沒有「被發明」,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它的存在?既然不知道,當然不會去鑑定它~


換句話說,許多現在不知道有毒(<=「細胞不喜歡」)的成分,我們要鑑定什麼呢?


(補充說明:目前對保養品成分的理解,都只是「沒有短期傷害」。至於「長期傷害的可能」,因為保養/護膚品沒有上市後追蹤體系(PMS),因此無法得知


無論成分宣稱如何,對細胞好的,細胞就會變好


從上面的理解切入,各位很容易明白:「從成分鑑定下手,基本上是一條盲路」。


幸好醫療上鑑定毒素的切入手段還有一種:直接做動物實驗。也就是說,無論魔鬼終結者帶來的成分如何新穎,它的目的終究是「傷害人類」。換句話說,「找個人來,用了,活=>可以。用了,死=>壞東西」是最直接、有效的切入方式。


如同我在關於保養品護膚品使用的兩岸醫師對話保養品的適合與否=與西安齊顯龍醫師的觀念來往選擇安全保養品=再談正確肌膚檢測幾篇文章中表示的,「直接觀察皮膚細胞反應,才是鑑定保養/護膚品效果與副作用最正確的方式」。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不是嗎?


最後,用主題:瑞昇體系對於「詢問其他保養產品」的正式聲明文中的一句話作為結論吧如果各位真正想做「使用的保養護膚品安全與否」相關鑑定


如果各位願意自行嘗試任何產品,又相信我們的醫療信念,所有瑞昇體系的醫療同仁很樂意為幫各位作一些免費的追蹤檢測服務」。


補充閱讀:


主題:瑞昇體系對於「詢問其他保養產品」的正式聲明


"八種檢驗化妝品好壞的方" 錯誤資訊大公開!


"八種檢驗化妝品好壞的方法" 錯誤資訊大公開!=大陸論壇引用版)


訴求溫和的BBCream,敏感肌天天使用也沒關係?=BAZAAR哈波雜誌2月號


關於「對BB霜的怨念」以及後續發言


青春痘與維它命A醇?談「單一成分」與「終端產品」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


關於保養品護膚品使用的兩岸醫師對話


保養品的適合與否=與西安齊顯龍醫師的觀念來往


選擇安全保養品=再談正確肌膚檢測


「使用後皮膚真正變好才是硬道理」:從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談「成分表的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ctorski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